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蕭勤

增加 4,263 位元組, 5 年前
擴充
'''蕭勤'''({{bd|1935年}}),字'''友蘭''',原籍中國廣東省中山縣,[[台灣]]畫家。是「東方畫會」的創會成員,長期在歐美從事藝術創作和教學,曾發起「龐圖國際藝術運動」,作品具東方精神 ,作品為世界各國四千餘個美術館收藏,如紐約現代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
== 經歷 ==
原本他跟隨周瑛學習,後透過羅家倫的介紹,跟隨任教於台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的[[朱德群]]學習素描,同時蕭勤也與[[霍剛]]成為知己,在霍剛引介下,1952年起在[[李仲生]]畫室習畫,並結識[[夏阳|夏陽]]<ref>{{Cite book | author = 張曉筠| title = 宇宙·力量 蕭勤| publisher = 國立台灣美術館| date = 2014 | pages =28}} </ref>。
1954年蕭勤畢業,接受預備士官訓練、被分發至景美國小教書,1955年因戒嚴關係,李仲生將台北畫室關閉、轉往彰化員林,使蕭勤感到錯愕,但他仍持續創作,與朋友利用假日在景美國小舉辦小型展覽,因而結識了[[劉國松]]、[[李錫奇]]、[[席德進]]等人,同年蕭勤決定出國進修,出國前,與李仲生等人一同組織「[[東方畫會]]」,在11月舉辦了第一屆東方畫展,是與西班牙的畫家在臺北市新聞大樓舉辦的聯合畫展,當時蕭勤已 取得獎學金 至西班牙,仍寄回作品 ,並同時將成員作品寄至西班牙辦展<ref>{{Cite book | author = 邱琳婷 | title = 臺灣美術史| publisher = 五南| date = 2015 | pages =252}} </ref>。
當時夏陽的叔叔、身為為《國語日報》社長發行人的夏承楹(筆名:何凡)在《聯合報》以〈「響馬」畫展〉介紹此次展覽,使「八大響馬」成了早期「東方」畫會成員的代名詞<ref>郭繼生,《當代臺灣繪畫文選, 1945-1990》,雄獅圖書公司,1991年。</ref> ,這次畫展也獲得了現代派詩人[[紀弦]]、[[朱沉東]]的支持,並深受國外畫家、藝評家青睞,但展場現場卻發生民眾看不懂展覽,將簡介丟在地上、甚或對畫作吐口水、用筆塗畫的情形
而後赴 蕭勤在1956年正式抵達 西班牙 ,一開始在馬德里皇家美術 後旅居海外達40年 工作於 轉至 黎、倫敦及紐約等地 塞隆納 發起「龐圖(又譯作「點」,PUNTO)國際藝 未在學院裡完成學業,而是靠著自習、參觀美 運動」 再創辦「太陽(SURYA)國際 和加入西班牙皇家 藝術 運動」與「 協會和法 際無(SHAKTI) 馬約兒協會,接觸了歐洲新興的前衛 藝術 運動」活躍於國際 ,他將西班牙 壇。1996 術界的訊息在台灣《聯合報》上連載近兩 返台 時間,和在《文星》雜誌提供最新的藝文訊息 應聘於國立 引介了歐洲藝文實況至 南藝術學院([[ 灣<ref>{{Cite book | author = 蕭瓊瑞 | title = 五月與東方: 中 立台南藝 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 (1945-1970)| publisher = 东 图书| date = 2015 | pages =49}} </ref>,同時,他的創作開始探討東方美 ]])造型藝術研究所 和空間色彩的關係,轉向抽象的構成,1957年他被巴塞隆納第四屆爵士沙龍選為十位優秀青年畫家之一,並安排東方畫會的作品在西班牙展出 擔任繪 並於1957年至1959年開始參加五月沙龍<ref>{{Cite book | author = 黄朝湖 | title = 為中國現代 專任教授。退休後榮獲 壇辯護| publisher = 文星書店| date = 1965}} </ref>1958年參加 義大利 總統頒贈「團結之星」(Italian Star of Solidarity)騎士勳章 文尼斯雙年展,除了參展,他也開始將威尼斯雙年展的訊息報導介紹給台灣
1960年,他經歷低潮,作品曾銷售不佳,所幸認識著名出版商馬卓塔,1961年在米蘭舉辦第一次個展,並結識馬爾各尼,成為蕭勤的經紀人,此後蕭勤在歐美各地舉辦展覽,其中 蕭勤 在歐洲舉辦的東方 充滿宗教玄思以及理想主 會展覽近十五年,第一屆在台北和西班牙後,陸續曾在 精神的 大利、德國、紐約展出,1961年他發起「龐圖(又譯作「點」,PUNTO)國際藝術運動」;1962年他與藝術家畢卓(Pia Pizzo)結婚;1963年在德國「中國當代 藝術 家展」與[[趙無極]]、[[丁雄泉]]、朱德群、[[貝聿銘]]、[[熊秉明]]、[[林壽宇]]、夏陽、[[顧福生]]、[[周仲錚]]等人一同展出作品 以靜觀自然而達到 之後更 道合 巴黎國際當代藝術畫廊簽約,於1964年舉辦個展,在此在巴黎舉辦大型個展的華人僅有趙無極 人<ref>{{Cite book | author = 張曉筠| title = 宇宙·力量 蕭勤| publisher = 國立台灣美術館| date = 2014 | pages =59-67}} </ref>。這段期間,他 忘我境界 創作從墨水的流動造型轉向對稱、色彩淡泊轉向強烈對比,又趨向單純,發展出一系列以「太陽」為生命冥思對象作品<ref>{{Cite book | author = 黃麗絹| title = 抒情抽象繪畫| publisher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date = 2004| pages =64}} </ref> 。  1967年至1971年,蕭勤赴美國教學,開始創作一系列近似極限藝術的 作品 中可 ,期間他經歷女兒出生、與妻子離婚,1971年他正式定居義大利米蘭,1976年 常見到 嘗試幾個不同風格語彙,開展「禪」、「氣」系列,秉持在東、 西方 文化與媒材 色彩來闡述東方 兼容交流裡,呈現禪意、空無、永恆<ref>{{cite news| author = ARTouch編輯部| url = https://artouch.com/view/content-3684.html | title =解析蕭勤 藝術能量美學| publisher = ARTouch | date = 2015-10-20 }}</ref>,同時他也在米蘭歐洲設計學院、美國路易斯阿納州立大學任教、1983年在義大利烏爾皮諾國立藝術學院任教,1985年在米蘭國立藝術 院教授版畫 ,並 使用中國書法中 成為永久聘任教授。 1989年他創作一系列紀念天安門事件 草書線條營造禪 作品,1990年,與蕭勤相依為命 氛圍 獨女Samantha橫死洛杉磯 讓線條在 蕭勤 面上流動跳躍。不但備有鮮明的藝術 開始轉變 更是蘊涵著 畫了《莎芒妲之升華》、《度大限》等極富 東方 輪迴哲學 系列<ref>{{cite news | author = 鄭天儀| url =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408/20354859 | title = 品味蘋果︰蕭勤72年後回家「等一下飛碟就來接我」 | publisher = 蘋果日報 | date = 2018-04-08 }}</ref>,並從1991年起發展「度大限」、「大限外」系列。 1996年他與女高音莫妮卡結婚,並擔任台南藝術學院(台南藝術大學)教授,2005年退休,同年獲得義大利團結之星騎士勳章<ref>{{Cite book | author = 張曉筠| title = 宇宙·力量 蕭勤| publisher = 國立台灣美術館| date = 2014 | pages =151-154}} </ref>。 蕭勤在2015年結束義大利畫室和另一半回到台灣高雄長住,並在2018年於高雄成立蕭勤國際 人哲思 化藝術基金會<ref>{{cite news| author = 蔡容喬| url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677486| title =藝術大師蕭勤 巴黎、高雄雙城展| publisher =聯合報| date = 2019-03-04 }}</ref> 獨特的  2019年3月《禪色:蕭勤 繪畫 語言及無窮的創作熱情 展》在法國巴黎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和高雄同步開展,這也是吉美博物館繼[[常玉]]後 持續探索、演繹生命的能量與特質 再次為華人藝術家舉辦個展<ref>{{cite news| author = 李怡芸| url =https://tw.news.yahoo.com/%E7%95%AB%E8%AA%AA%E6%9D%B1%E6%96%B9%E5%93%B2%E5%AD%B8-%E8%95%AD%E5%8B%A4%E5%BE%81%E6%9C%8D%E5%B7%B4%E9%BB%8E-215007584.htmll | title =畫說東方哲學 蕭勤征服巴黎| publisher =中時電子報 | date = 2019-03-13 }}</ref>
==外部連結==
5,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