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核仁

增加 755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核仁'''<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shancaoxiang.com%2F2020%2F0716%2Fwwb0zaabavb073058.png&refer=http%3A%2F%2Fp.shancaoxi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4778930&t=2d724e2763a01827baf786d421cb6d52"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hancaoxiang.com/zhishi/20200916212200.html 圖片來自山草香]</small> |}'''核仁'''(nucleolus) 通常表现为单一或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是 [[ 真核细胞 ]] 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核仁的大小、形状和数目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 <ref>[http://www.chusan.com/zhongkao/71531.html 核仁的功能]初三网</ref> [[ 蛋白质合成 ]] 旺盛、活跃生长的细胞如 [[ 分泌细胞 ]] [[ 卵母细胞 ]] ,核仁大,可占总核体积的25%,不具蛋白质合成能力的细胞如 [[ 肌肉细胞 ]] 、休眠的 [[ 植物细胞 ]] ,核仁很小。<ref>[https://www.ijq.tv/mingxing/1321.html 核仁造句]汉语词库网</ref>
==核仁简介==
核仁是 [[ 真核细胞 ]] 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它位于细胞核中。为生殖做出了贡献,并聚集着 [[ 核糖体 ]] 。曾经集合的核糖体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对核仁结构、动态和功能的研究,不仅为早期细胞学家所密切注意,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核仁的重要功能以后,也一直受到各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在光镜下的染过色的细胞内,或者 [[ 相差显微镜 ]] 下的活细胞中,或者分离细胞的细胞核内,都容易看到核仁,它通常是单一的或者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呈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没有 [[ 外膜 ]]
核仁超微结构有纤维中心(FC)、 [[ 致密纤维组分]](DFC)、 [[ 颗粒组分]](GC)三个特征性的区域。
u纤维中心(FC):被DFC包围的一个或几个低电子密度的圆形结构区域,主要成分为rDNA,可看成rRNA.基因储存的场所。
u致密纤维组分(DFC):由致密的纤维构成,是核仁中电子密度最高的部分,是新合成的rRNA.及其 [[ 结合蛋白 ]] 存在的场所,rRNA.剪切和加工场所。
u颗粒组分(GC):由核糖核蛋白颗粒构成,是正在加工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容易被蛋白酶和RNase(核糖核酸酶)水解。
真核细胞细胞核内含核糖核酸(RNA)的结构,参与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核仁一般为圆球形或卵球形的嗜碱性结构,常处于细胞核内偏中心的位置。其大小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通常核仁大,反之则体积小;前者如分泌细胞、神经元和肿瘤细胞等,后者如分裂球和肌细胞等。由于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核仁的功能又是合成rRNA,因此核仁常被称为“核糖体工厂”。核仁所含RNA约占其干重的5~10%,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RNP)。此外还含有少量DNA,主要存在于核仁相随染色质部分。
===显微结构===
很多类型细胞的核仁是由 [[ 核仁丝 ]] 组成的网织状结构,其中空隙填充着无定型基质。在 [[ 电子显微镜 ]] 下观察,核仁丝是由紧密交织的、5纳米的纤丝所组成,其间散在着15~20纳米直径的致密颗粒。核仁区周缘的一部分围绕着核仁相随染色质(图1)。核仁相随染色质是异染色质,但其中一部分以襻的形式伸展到核仁内部的是常染色质。以上三种成分所组成的三维结构,即使在同一个细胞中也会因其生理状态不同而发生改变。许多证据表明,核仁纤丝含有颗粒成分的前体。例如,用放射自显术结合生化分析的结果,表明为rRNA编码的基因(rDNA)的最初产物(45S RNA)首先出现于纤丝成分,随后在核仁内被加工,然后才能定位在颗粒成分。用电子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发现许多细胞的核仁与核膜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连接。间接连接包括与核膜的多种衍生结构,如环形片层、核芽、核通道和核内小管等的连接。上述现象特别易见于生长旺盛的细胞,因此可能有利于加速细胞质与核仁物质的交换。
===核仁组织===
[[ 细胞有丝分裂 ]] 过程中,核仁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分裂前期逐渐消失,其纤丝和颗粒成分散失于核质之中;在 [[ 分裂末期 ]] 又重新出现。核仁的形成常与特定染色体的一定区域密切相关。在核仁消失后,这一区域就形成染色体上的次缢痕。次缢痕一般起着核仁组织区的作用。许多动、植物细胞只有一对这样的染色体,称为随体染色体。但也有不少种类的细胞有几对,甚至许多对这样的染色体参与核仁形成,例如,人类细胞的第13、14、15、21和22对染色体上就都存在核仁组织区。实际上,核仁可被视为这些染色体的延伸,常表现很强的融合倾向,因此在许多有多对核仁染色体的细胞核里,常常只形成一个核仁。例如人淋巴母细胞在分裂前期,几条核仁染色体都以其核仁组织区附着于同一个即将消失的核仁上。
核仁组织区存在rRNA的基因rDNA;在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中,这种基因约有50~1000个相同拷贝,因而得以维持适当数量的rRNA的合成。真核细胞rDNA的每一个单位除含有转录区外,同时还有许多非转录区,称为间隔顺序(图2),不同种属、或同一种属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细胞的不同rRNA单位之间,这种间隔顺序的长度往往差别很大。这种差别的意义及间隔顺序的功能。
===核仁发育===
两栖类 [[ 卵母细胞 ]] 发育早期阶段( [[ 减数分裂 ]] 前期的 [[ 粗线期 ]] ),rDNA大量复制,这一过程称为 [[ 基因扩增 ]] 。这些新复制的rDNA并不与染色体相整合,而是以环形分子的形式存在于几百个直到上千个染色体外核仁之中,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合成大量核糖体所需要的rRNA作准备。例如滑爪蟾的卵母细胞中的 [[ 二价体 ]] 染色体(4C)含12pgDNA〔单倍体(1C)基因组为3pg〕,而卵母细胞约含有30pgrDNA。因此,在扩增过程中产生了1~2×106额外的rRNA基因,存在于约1000个游离的核仁中。在爪蟾的一个卵母细胞核里,这些转录活跃的基因每秒钟能产生约300000个rRNA前体分子,可是一个体细胞在相同时间却只产生10~100个这种分子。  鱼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卵母细胞也都存在rRNA基因扩增现象,但以两栖类卵母细胞最为明显。此外,只有处于一个 [[ 转录单位 ]] 中的18S和28S两种rRNA分子的基因进行基因扩增。多数 [[ 真核细胞 ]] 中核糖体的另一种结构成分5SRNA是由核仁外染色体基因编码的。爪蟾5SRNA基因有两类,一类在 [[ 卵子发生 ]] 中表达,另一类在体细胞内表达。 [[ 体细 胞5SDNA 胞]]5SDNA 的拷贝数接近450,而卵母细胞则高达近24000。因此,在卵子发生过程中,5SRNA基因无需发生染色体外扩增的现象。
==参考文献==
12,5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