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熙帝亲手埋下九子夺嫡隐患?

增加 4,003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康熙夺嫡</big>''' |- |<center><img src=http://p6.itc.cn/q_70/images03…”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康熙夺嫡</big>'''
|-
|<center><img src=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218/cef072d32d5748c3b9f6bf600e486bc1.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218/cef072d32d5748c3b9f6bf600e486bc1.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康熙帝亲手埋下九子夺嫡隐患?'''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头脑正常的皇帝,出于万世一系的考虑,无不特别重视皇子教育。皇子教育的效果如何,尤其是那位未来可能继承皇位的太子的德性与才能如何,常常关乎本朝江山的稳定。<ref>[https://www.gugong.net/miwen/19975.html 康熙帝亲手埋下九子夺嫡隐患? 故宫历史网] </ref>

清代的皇子教育,为历朝历代所不及。若就形成制度而言,是从[[康熙]]时期才正式开始的。

在这之前,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主要精力都放在开国争天下上,儿孙们年岁稍长,便赋予兵权,协助父祖谋取帝业。

[[玄烨]]能当上康熙皇帝,成为一代名君,完全是顺治帝母亲孝庄皇太后悉心培养的结果。

孝庄天性聪慧,对满、蒙、汉文化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同时又有在[[皇太极]]、[[福临]]两朝三十余年的辅政经验。

无论安排孙儿的学习,还是指导孙儿处理政务,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孝庄的晚年是幸福的,爱孙在她的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同样令孝庄欣慰的,是爱孙玄烨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孝敬。

长年生活在清宫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写道:

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正因为皇太后曾对他有养育之恩,所以皇帝对她在一切方面的体贴顺从,也达到了使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康熙帝多子女,他从十四岁至六十五岁长达五十二年期间,共生育皇子三十五个,公主二十余个。

在他的苦心培养下,康熙朝皇子的整体素质,居清朝之首。康熙帝曾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向儿孙讲述满洲“旧典”。

因而,诸子较好地继承了满族遗风,骑射技艺无不出色,且自幼发愤研读儒家经典,能文能诗。

其中,不少人还工于书法绘画。

皇太子胤礽的书法颇为出色,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等人,字也写得甚好。

康熙帝三次劳师亲征准噶尔,一直由太子在京师代理政务,足见对皇储多么信任。

为了使诸皇子能亲身经历战事,康熙帝第一次亲征时,还将六位较年长的皇子,安排在出征的八旗各大营中。

如果说太子监国尚为历代封建王朝常有之事,那么在已立东宫的情况下,康熙帝让诸皇子共同参与国政,综理京城军政要务,则为实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汉族王朝所未有。

客观地讲,康熙帝似乎在具体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上,教子十分成功,却相对忽视了对诸子的品行教育。

故而,他将儿子们培养成文武兼备之才的同时,也在亲手埋下皇储矛盾与储位之争的导火线,使之成为康熙后期妨碍皇权集中的最大掣肘。

从这一角度看,康熙帝又是一位教子的失败者。

从雍正帝开始,限制皇子从政。康熙帝所实行的注重实践的教育宗旨,反被视为教训。

自视甚高的雍正帝,总认为诸皇子资质平平,“乏卓越之才”,其中也包括弘历在内。他虽然传位给弘历,心里并不踏实.....<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600883969681119&wfr=spider&for=pc  九子夺嫡:手段虽然残酷,但过程逐步发展,依次淘汰,终成正果百度]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2,5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