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岭南

增加 16 位元組, 1 年前
增加内部连结
| align= light|
|}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历史上大致包括广东(含海南、 [[ 香港 ]] [[ 澳门 ]] )、广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岭南的南部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天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岭南文化是由本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迁的北方文化)、海外文化(即舶来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近代相继出土大量的文物,实证了岭南在秦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明代,广东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多位青年诗人在广州南园创立南园诗社,对明代岭南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王佐、李德、赵介,人称“南园前五先生”(南园前五子)。明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因追慕“前五先生” 而重结南园诗社,被尊称为“南园后五先生”(南园后五子)。明末,在陈子壮的发起下,黎遂球、曾道唯、高赍明、谢长文、区怀年、苏兴裔、梁佑逵等12人,再结南园诗社,复兴南粤诗坛,称“南园后劲” 。明代岭南文学家还有黎贞、丘濬、伦文叙、梁储、王佐、唐胄、翁万达、黄衷等。
清代,广东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张维屏、梁鼎芬、宋湘、黄香铁等,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近代,珠三角地区仍保持宋元以来的中心地位,出现了 [[ 康有为 ]] [[ 梁启超 ]] 等人物。此外粤东还出现了黄遵宪、邱逢甲等有影响力的人物。据统计,从西汉到近代,广东境内有籍贯可考的、有文集行世的文学家近1800人。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东莞张穆著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明清的代表人物还有颜宗、何浩、张誉、谢兰生、罗天池、陈璞等。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现代,继承和发展这一画派艺术的,有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杨善深等 。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13,3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