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一南昌起义

增加 4,465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小标题及内容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军70周年前夕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陈列的序幕 。
==不熄的火种==
"八一"南昌起义无疑是光辉的,然而历史绝非影视作品中那样浪漫,起义部队面临了巨大的困境。1927年9月,起义军在三河坝分兵,主力由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率领,南下广东潮汕,朱德率部留守阻敌。
 
在南昌起义的部队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参加者。他们或是共产党员,或只是旧军人,在起义失败后,脱离了起义部队。叛变与倒戈,令起义部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蔡廷锴被人所知,一是因为他率领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在上海力抗日寇,二是1933年他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但很少有人知道,1927年的南昌起义部队中,也站着高大魁梧的蔡廷锴--任起义军南下部队左翼总指挥。
 
蔡廷锴是个作战勇猛的优秀军人,但他参加南昌起义却并不是自愿的。当起义部队南下途经贤县时,蔡廷锴趁乱清理了队伍中的共产党员,率部脱离了起义军。蔡廷锴率部出走使起义部队南下计划受到严重挫折。
 
相比蔡廷锴的出走,欧震的阵前倒戈更加致命。1927年9月,起义军退至广东潮汕,蒋介石麾下干将薛岳率部协同粤军第11师陈济棠部阻击起义军。双方在汤坑展开了激战。尽管后来汤坑之战鲜有记述,但这场战斗在南昌起义的历史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义部队奋勇作战,将薛岳部4个团击溃,包围了薛岳的师指挥部,眼看就要全歼薛岳部。千钧一发之时,起义军叶挺部的营长欧震叛变,率部在阵前倒戈。薛岳抓住机会,与赶来增援的粤军向叶挺的起义军发动猛烈反攻。
 
汤坑之战的失利,使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的设想被彻底击碎。
 
10月3日的流沙会议,是南昌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当时他正发高烧,郭沫若回忆说,当时周恩来"脸色显得碧青",将起义战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总结。
 
叶挺说:"到了今天,只好当流寇,还有什么好说!"党史专家们解释,叶挺这里所谓的流寇,是指开展游击战。血性贺龙慨叹:"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
 
正在大家表态时,哨兵发现敌人尖兵,于是会议草草收场,众人分头撤退。混乱中,抬周恩来的担架队员也乘机溜走,周恩来的身边只剩下了叶挺和聂荣臻,3人仅有的武器只是叶挺的一支小手枪。3人搭上一条小船,艰难地漂到了香港。
 
起义失败了,但它留下的火种却并未熄灭。保留下火种的关键人物是朱德!
 
南昌起义爆发时,朱德的地位并不显赫。那时,朱德手下兵不过500,顶多算一个营,比起叶挺、贺龙来相差甚远。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朱德的部队已损兵过半,这时又传来南下部队失败的消息,部队军心涣散,各级领导纷纷离队。营长、连长更是成群结伙地拉着部队开小差,留下的人纷纷提出解散队伍,隐蔽起来。
 
那真是一个异常严峻的时刻。朱德接过了这个几乎没有人再对它抱任何希望的摊子,通过他异乎寻常的执著,为困境和混乱中的队伍指明了出路。
 
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镇定地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朱德胸中的信心与激情火焰一般传播给了剩下的干部战士。在最困难、最无望而最容易动摇时刻表现出磐石一般的坚定性,使朱德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他的主要助手是仅存的两位团职干部:团级政治指导员陈毅,团参谋长王尔琢。
 
部队被改编成一个纵队,共800人。
 
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基础,战斗力核心。800人中,走出朱德元帅、陈毅元帅、粟裕大将等一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流名将,南昌起义的火种由此不灭。<ref>[http://www.360kuai.com/pc/9d6de2427bc032aa8?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1 八一南昌起义的故事 瑞文 2019-05-06 08:54]</ref>
==意义==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