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叶嘉莹

增加 2,2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定居加拿大===
1969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葉嘉瑩]]攜全家遷居加拿大溫哥華,但世事無常,52歲那年,葉嘉瑩的大女兒和女婿在一次出遊時出了車禍,兩個人同時不在了
==盼到了重回祖国大陆==年逾半百,痛失愛女,料理完女兒女婿的後事,葉嘉瑩閉門不出,日日哭泣,寫下了10首《哭女詩》哀悼女兒、女婿,首首催淚,句句斷腸。
1974年 生於戰亂 叶嘉莹终于盼到了重回祖国 執鞭杏壇、渡海赴台、遠赴北美,半生顛沛流離,飽經人生離亂,她說,「經過一次次 时刻 悲痛苦難之後,我明白,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的終極追求 叶嘉莹一口气写了1878字 我要從‘小我’ 长诗《祖国行》:“卅年离 几万里 中走出來 思乡情在无时已 回國教書 一朝天外赋归来 把余熱都交給國家 眼流涕泪心狂喜……”交付給詩詞。」
1976年 人生的別離,除了死生不能相見,還有故土不能相還 叶嘉莹趁开会的机会刚刚去多伦 雖然流離 看望了结婚3 的大女儿和女婿 然后又飞至美国费城 葉嘉瑩卻始終堅守著對中國文化 小女儿处,只是数天之隔 自修 叶嘉莹就接到了大女儿夫妇因车祸遇难 也始終沒有離開她所熱愛 噩耗 古詩詞半步
1977 ==他 若遂還鄉愿 叶嘉莹再次回国,叶嘉莹走遍了祖国从南到北的山山水水。驥老猶存萬里心==
===申請自費回國講學=== 41年前,54歲的葉嘉瑩正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在學校訂閱的《人民日報》上讀到中國改革開放和恢復高考的消息。 1978年, 叶嘉莹向 她立即給 政府 提出 寫信 請自費 国讲学,1979 國講學,不要任何報酬。 1979 年得到批准。开始了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的忙碌生涯。 二十 兩地奔波授課,她開始了長達30餘年「候鳥」般的人生旅程。 ===長詩《祖國行》=== 其實,做這一決定並非突然,早在1974年,中國和加拿大建交不久,葉嘉瑩就迫不及待地回國探親,並寫下一首長達1800 字的長詩《祖國行》:“卅 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 来, 眼流涕泪心狂喜……”,感情充沛,一氣呵成,是古今歌行體第一長詩。 「我不是要故意寫那麼長,只是因為離開祖國20多年,回來探親,非常興奮,就情不自禁把一切見聞都寫了下來。」回到祖國的葉嘉瑩受到了熱烈歡迎,初回到南開,她講課時台階上、窗戶上都坐著學生,她得從教室門口曲曲折折地繞,才能走上講台。 莹应 瑩白天講詩,晚上講詞,學生往往聽到不肯下課,直到熄燈號響起才依依不捨得離開。 期間,她還受 邀到 全國的各個名校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 :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日本九州大學、新疆 、南 、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湖北大学、湘潭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等几十所大学讲学,同时叶嘉莹应社会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ref>[https://site.douban.com/149594/   豆瓣-叶嘉莹上书江泽民主席,呼吁国家领导人,倡导幼少年学习诵读古典诗词,以提高国民素质。]</ref> ===「迦陵學舍」=== 得知葉嘉瑩回國定居的打算,一些海外詩詞愛好者與南開大學校方聯繫,出資為她在南開蓋了「迦陵學舍」,名字取自她的號「迦陵」。但葉嘉瑩卻說,「我不要私人的住房,但我要一個講學的地方,就像古代的書院,可以在裡面講學、開會、研究。」 她還把自己所有在海外講課的錄音、錄像以及研究資料裝在150個紙箱中都運了回來,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協助愛好詩詞的學生、朋友們把這些錄音、錄像的資料整理出來。
==中华古典文化研究==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