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饒毓泰

增加 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13年赴美國留學,1922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研究低壓電弧的電子發射速率的實驗成果,论文題目《水银蒸气的低压弧光和它对荧光的影响》,回答了当时世界性难题,在物理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年返國應[[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聘請,來到南開大學任教授,並擔任物理系主任,参与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创建。1929年,赴德國[[萊比錫大學]]波斯坦天文物理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1932年应聘于中国科学院。次年调入北京大学,先后担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北大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
[[File:饶毓泰雕像.jpg | thumb | 300px 150px | left |饶毓泰雕像 @撫州名人雕塑園<br> [http://mrdsy.org/yu_view.aspx?id=80 原圖鏈接] ]]
饒毓泰是世界上早期研究斯塔克效应的光谱学家之一,在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奠定了他在学术界中的崇高地位,人们把他和[[叶企孙]]、[[吴有训]]、[[严济慈]]并称为中国物理学界的“四大名旦”。 1948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院士。北平解放前夕,饶毓泰本来也在国民政府要抢救学者的名单中,1948年年底国民党政府特派飞机接饶毓泰去台湾,但他予以拒绝,坚决留在北平。1949年以后,他继续担任北大校务委员会委员兼理学院院长和物理系主任。1954年以後,先後當選為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屆政協常委。[[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和迫害,飽受折磨,1968年10月16日“清理階級隊伍”時,在北京大學燕南園51號上吊自殺身亡。1980年昭雪平反。1984年北大物理系光学教研组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及其弟侄的要求,将他生前留下的5万元积蓄设立“饶毓泰奖学金”,以鼓励先进,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ref name="撫州">{{cite web |url=http://mrdsy.org/yu_view.aspx?id=80 | title= 饶毓泰-院士园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撫州名人雕塑園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7}}</ref>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教育學家]]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