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鄧之誠

增加 3,2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60年1月6日逝世,享年73岁。1960年1月10日安葬在北京[[东北义园]]。<ref>冯其利,东北义园名人补遗,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4期</ref>
 
1921年起,专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又先后兼任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和燕京大学史学教授。
 
===治学严谨===
 
一生治学谨严,博闻强识,诲人不倦。最初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成《[[中国通史讲义]]》上、中两卷,于30年代初,被选为《大学丛书》之一种,更名为《[[中华二千年史]]》。
 
===喜欢抄书===
 
[[张萱]]《[[西园闻见录]]》传抄本一百零七卷等;并以所藏五石斋钞本秘籍包括[[谈迁]]《[[北游录]]》《永宪录》及[[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等付印,嘉惠士林未刊手稿尚有《滇语》,二十万字,述其幼年遍历滇中所见所闻,尤详于滇边诸少数民族,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历史的可贵资料。
 
1996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编新版《世界人名录》(东洋篇)收“邓之诚”条目称他为“中国通史权威”。
 
===杰出的教育家===
 
邓之诚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教育家,曾培养了一大批文史考古学者,门人弟子号称三千,当中成就斐然者有[[黄现璠]]、[[王重民]]、[[朱士嘉]]、[[谭其骧]]、[[王钟翰]](以出生年排序)等等。
 
1960年1月6日病逝于[[北京]]。
 
==“旧学”风范==
 
===外表===
 
邓之诚走进燕京大学课堂,身着蓝布长袍,瓜皮小帽顶上打着红结,脚上一双“老头乐”棉鞋,腿带捆在脚脖子上。他空手而来,不带只文片纸。
 
===讲课===
 
他往讲台上一站,摘下帽子,放在讲桌上,深深地向众人鞠躬,脑门碰到桌面,然后说:“同学们,我来看看你们。”一口西南官话,温文尔雅。70多年前,此种繁文缛节,在邓之诚那里从不省略。他坚持旧礼,40岁起便手执藜杖,不苟言笑。即使被人称为“邓老头”,他也欣然点头。
 
后人称他“为人为学,颇有古名士风”。[[王钟翰]]师从邓氏,一日,在燕大喝醉了酒,摔倒在马路边。此事传到了校长[[司徒雷登]]耳中,司徒先生辗转找到邓之诚,要他处理。邓听说后,就在桌上放一小杯白干,一两不到,将王钟翰叫到家中,嘱他“再喝一杯”。又说,若想喝酒,以后尽可来喝个够。王钟翰喝完那杯酒,邓之诚说:“好了,你回去吧。”
 
邓之诚著史,然偏爱野史。他读书札记汇成《[[骨董琐记]]》 ,内容杂糅明清两代的朝章典故、里巷杂谈乃至金石书画、衣着器物。前面方介绍了“邸报”,后面就记录起[[乾隆]]年间的米价,乃至“葫芦器”、“日本刀”,被人目为天下第一“闲书”。
 
邓氏是杂而到家。[[红学家]][[周汝昌]]研习 《[[红楼]]》 时,曾受教于邓。某次,邓轻描淡写地说:“《[[永宪录]]》里有曹家的事,此书流传甚罕,知者不多,图书馆有一部抄本,可去一查。”周汝昌忆及,当他将书借到手,打开翻看,“不禁大惊”。凭书中所记,他感觉终于找到了曹氏家族的秘密。
 
邓之诚好藏书,偏偏钟情于清代禁书,所藏甚丰。他还喜欢收藏清末民初人像和风俗照片,并以此名声远播。
==參考文獻==
129,2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