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崔鸿

移除 2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主要成就 = 史学家 前将军 散骑常侍
}}
<big> 崔鸿(478~525年),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今山东省夏津县)人。北魏大臣、史学家,长广太守崔灵延之孙,梁郡太守[[崔敬友]]之子。</big>
关于崔鸿的父亲崔敬友及其子崔子元,在《北史》中均有载述,可是在《崔氏族谱》中却没有载记崔敬友及崔子元。崔鸿在《崔氏族谱》中为“六世”,而在“五世”中没有载录崔鸿之父崔敬友;在“七世”中也没有载录崔鸿的儿子崔子元。据《魏书》卷67及《北史》卷44载:(崔敬友)崔光之弟,性好佛道,昼夜诵经。初为本州治中(为州官的助理,主管文书事务)颇受贿,为御史所案,逃免。后除梁郡太守,以母丧不拜。又据《魏书》卷67及《北史》卷44载:(崔子元)崔鸿子。仕为秘书郎,……后谋反,事泄逃窜,会赦免,旋为其叔父鵾所杀。通过上述,可知《崔氏族谱》中没有载录崔鸿之父崔敬友,是因其犯“受贿”罪的缘故;未载崔鸿之子崔子元是因其犯“谋反罪”的缘故。在我国各氏族的谱牒撰修中,凡犯过罪或德行不佳者,均不得入谱,这是通例,各氏族无不恪遵。崔鸿的胞弟叫崔鹍,在《北史》中有要略记载,而《崔氏族谱》中则没有载录。崔鸿之弟崔鹍杀侄子崔子元的原因,大概是因其犯“谋反”的大逆罪,惧其辱没门庭。至于崔子元有无子嗣,在《崔氏族谱》崔鸿名下及“八世”中均未有载录,只好留待后考了。
他是第一个敢于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历史的人,这在历史上非常少见。所以说他是非常伟大的一个文学家。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但是对于史学,却是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无疑,崔鸿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孝昌]]初年(525年),拜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卒于任上,追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
<big> 台阁大臣崔光的侄子(世居今夏津县]白马湖镇西部崔楼,崔庄,南店三村有一处)。仕魏为中散大夫,郎中加前将军。以本官修辑国史,后累官至给事黄门侍郎,加授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big>
崔鸿秉性耿介,遇事直陈,为同僚所钦服,主张为官求才,不拘一格。公元513年(北魏孝武帝延昌二年)大考百官,崔鸿乘机向朝廷建议对“绩效能官,才必称位者,朝升夕进,岂拘一阶半级者哉?”
崔鸿聪明好学,少时就有著述。自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开始,于公务之暇搜集整理旧史资料,于公元504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着手编纂《十六国春秋》,历时三载撰《十六国春秋》95卷,唯恐书中内容有悖朝廷之处,故未敢刊印。迄于公元528年(孝庄帝永安元年)其子崔子元,将其父所撰《[[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后因世事沧桑,原本失没,今仅有清人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传世。
<big> 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big> [[ 北魏史学家崔鸿]]</big>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File:微信图片 20190928090812.jpg|300px|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pic/%E5%B4%94%E9%B8%BF/84343/0/b8014a90f603738de3b982efb21bb051f919ec08?fr=lemma&ct=single 原图来源 崔鸿图册]]]
{| class="wikitable"
1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