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极洲

增加 22,33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南极洲''' (地球七大洲之一) {{Infobox person |剧名= 南极洲 |圖片 = File:1的.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
'''南极洲''' (地球七大洲之一)
{{Infobox person
|剧名= 南极洲
|圖片 = [[File:1的.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BC%AB%D6%DE&mode=1&did=10#did9 原图链接][http://so.baike.com/doc/%2B%E5%8D%97%E6%9E%81%E6%B4&isFrom=intoDoc 图片来源于互动百科网]]]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罗斯冰障,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
整个[[大陆]]只有2%的地方无长年冰雪覆盖,动植物能够生存。气候酷寒,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1983年)。风速一般达每秒17~18米,最大达每秒90米以上,为世界最冷和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陆地。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在南极圈内暖季有连续的极昼,寒季则有连续的极夜,并有绚丽的弧形[[极光]]出现。动物有[[企鹅]]、[[海象]]、[[海狮]]、[[信天翁]]等。附近海洋产南极鳕鱼、大口鱼等,磷虾产量全球最大。已发现矿物有煤、石油、天然气、金、银、镍、钼、锰、铁、铜、铀等,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及沿海岛屿地区。
全洲无定居居民,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1911年12月,[[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生效。迄今各国在南极洲已建有60多个观测站和100多个考察基地。[[中国]]南极考察队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ref>[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10-09/14/content_20924791_6.htm 李绍民.新编实用世界地图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 </ref>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南极洲 ||外文名|| Antarctica
|-
|总面积|| 1424万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 ||1239万平方千米
|-
|陆缘冰面积 ||158万平方千米 ||岛屿面积|| 7.6万
|-
|海岸线长度 ||17968km ||最高点|| 5140m(文森山)
|-
|最低点|| -2555m(本特利冰河下沟谷)|| 陆地平均海拔|| 2350m
|-
|冰层平均厚度|| 1880m ||总冰量 ||28672000km³
|-
|历史最低气温 ||-94.7℃ <ref>[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3-12/11/content_30865517.htm 南极记录到地球有史最低温 -94.7°C人类难生存 ],中国网,2013-12-11 </ref>|| 平均风速 ||17.5m/s
|-
|年平均降水量 ||55mm ||主要资源||煤矿 石油 天然气 铜矿 磷虾等
|}
=='''南极洲来源'''==
[[File:2的1.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BC%AB%D6%DE&mode=1&did=3#did2 原图链接][http://news.xinmin.cn/world/bjtj/2016/02/14/29490462.html 图片来源于新民网]]]
南极洲存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煤是古植物经成煤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于南极洲冰天雪地的寒冷气候环境,不可能生长大量的植物,在地质时期中南极洲不在现在的位置。
===地球两极受太阳引力不同===
地球倾斜在轨道上自传和绕[[太阳]]公转,在夏至时,地球北半球到太阳距离近,南半球到太阳距离远。

依据万有引力定律F=GmM/R2,星球引力与星球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夏至]]时,地球北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大于南半球;在冬至时,地球南半球 受到的太阳引力大于北半球。在[[春分]]和[[秋分]]时,地球南北两个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相等。
===地球的晃动与南极洲来源===
[[File:3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BC%AB%D6%DE&mode=1&did=9#did8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83096.htm?syn=%E5%8D%97%E6%9E%81%E5%9C%B0%E5%8C%BA 图片来源于搜狗网]]]
下述三种运动引起地球的晃动:
地球绕地月质点转动、地球的章动、地轴的进动。
地球的晃动,外球将向着[[太阳]]引力大的方向滚动,内球将向着太阳引力反方向滚动而地轴倾斜角度保持不变。
地球外球的滚动,使原地极位置向着太阳引力大的方向移动,原地球[[赤道]]也随着发生移动,这是地极长期移动成因。
现在地球的南极洲是随着地球的外球转动到达现在的南极位置,南极洲的煤炭随着地球的外球转动而到达现在的位置。
地球的原磁极位置随着地球的外球转动而转动,这是磁极移动的成因。

=='''资源物种'''==
===矿物===
矿物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
[[File:4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BC%AB%D6%DE&mode=1&did=25#did24 原图链接][https://www.baizhan.net/news/20160506/71000_2.html 图片来源于百战网]]]
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黄。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
===生物===

由于自然环境极为严酷,南极洲生物种类十分稀少,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少的洲,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几乎不存在自然生命。但是[[海洋]]里生物资源却极其丰富,有大量的海藻、珊瑚、海星、海绵,磷虾等生物,其中[[磷虾]]是南极洲海域众多生物(例如鱼类、海鸟、海豹、企鹅、鲸等)的主要食物来源。
南极洲生物绝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半岛和沿海地带及岛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暖季时,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南极地区代表性的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南极大陆沿海为世界重要的捕鲸区。由于捕杀过甚,鲸的数量大为减少,海豹等海兽也几乎绝迹。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0.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南极洲仅有850多种植物,且绝大部分为低等植物,只有3种开花植物属于高等植物,且均分布在南极半岛北端。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种,苔藓370多种,藻类130多种。植物的品种和数量,不仅不能与其他大陆相比,就是同北极地区相比也相差甚远。北极地区气候虽然也十分寒冷,大部分地区属于永久冻土带,但气候也明显比南极洲温和。植物种类和数量都远超南极洲,仅开花植物就有100多种,地衣达2000多种,苔藓500多种。
在南极大陆的某些岩石和陡坡上发现的一种植物被认为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生物学家在大陆的边缘及附近的岛屿,已经发现约400种不同的苔藓植物。在南极洲最温暖的南设得兰群岛以外和南极半岛的北部,也发现了两种粉红色的显花植物。在夏天解冻的池塘里,还发现了200种淡水藻类。在雪地上也有[[藻类]]生长。 <ref>[http://www.21page.net/world_geography/antarctic.asp 南极洲 ],全球黄页网,2017-04-13 </ref>
===开花植物===
开花植物是南极洲的稀有植物,仅分布在南极半岛北端和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性岛屿上。地球上开花植物的南界约在南纬64°,南极半岛的北端和某些岛屿刚刚越过了“开花植物线”。
3种开花植物都是草本,一种是垫状草,另两种是发草属植物,其形态近似于禾本科植物,叶狭长,脉平行,有节、节间和分糵,小穗状花序。它们对南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生命周期和花期长,属多年生,通过大量分糵来增加生物量,积蓄能量。有人企图将它们从南极半岛移植到英国的哈利站,但没有成功。 [5] <ref>[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093&filename=ZWXB199311011&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cGkyZHNMdG1ocmtwSzBERXRVSDNuYjlidz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DEwMThySVB6clRiTEt4RjlMTnJvOUVaWVFMQkhrNXpoUmw0amQ1U1gzbXJHTkhGckNVUkwyZlkrZHNGQ3ZsV3I= 南极洲植物概况与研究展望 ],中国知网,1993-11 </ref>
===企鹅===
[[File:5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6%F3%B6%EC&mode=1&did=8#did7 原图链接][http://www.61ertong.com/pic/174/209/show/p_66606.html 图片来源于61儿童网]]]
[[企鹅]]是南极洲的主要动物之一,被认为是南极洲的象征。全世界大约有20多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到[[非洲]]大陆南端、[[南美洲]]和[[澳洲]],主要栖息在大陆的沿岸和岛屿上。
南极洲的企鹅有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王企鹅、巴布亚企鹅、喜石企鹅和浮华个鹅等7种。种类虽不多,但数量多,总数约1.2亿只,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地区海鸟总数的90%。其中以阿德利企鹅数量最大。达500万只。其次是帽带企鹅,约300万只。最少的是帝企鹅,约50万只。南极洲不愧为企鹅的王国。
海豹

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是在[[海洋]]中诞生,后来逐渐扩展到陆地,并且分化成植物和动物。但这个过程是可逆的,有的动物,甚至在已经进化成温血动物以至[[哺乳动物]]之后,为了逃避天敌的追击,或为了寻觅更加丰富的食物,又重新返回了大海,形成了新的种属,庞大的海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南极是盛产海豹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海豹34种,约3500万头,南极地区虽然只有6种海豹,但的数量却有3200万头,占世界海豹总数的90%。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File:6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BA%A3%B1%AA&mode=1&did=8#did7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93711898_12128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海豹家族栖息在南极辐合带以内的[[海豹]],有锯齿海豹、威德尔海豹、罗斯海豹、象海豹、豹海豹和海狮等6种,它们组成南极的海豹家族。
===水资源===
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南极洲冰雪量占世界总冰量的90%以上,冰盖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最厚可达4800米。如果南极洲冰盖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会上升60-80米,世界绝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将被淹没。
近30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煤炭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主要形成于二叠纪时期,贮藏深度相对较小。铁矿主要分布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储量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洲与西南极洲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
===笔架冰山===
[[File:7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B1%CA%BC%DC%B1%F9%C9%BD&mode=1&did=17#did16 原图链接][http://travel.qunar.com/youji/6130380 图片来源于去哪网]]]

位于南极高原的比德莫尔冰川是南极洲较大的[[冰川]]。流域面积与法国相当的罗斯冰架,为俄罗斯海最南的分界线。位于大陆另一边的[[威德尔海]],是另一个深入内陆而以菲尔希纳冰架为终端的深海湾。菲尔希纳冰架向南延伸,与位于极地高原前方而海拔较高的罗斯冰架汇合。
===冰障===
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而在海边,并不像较高的内陆地区那么冷。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科学家在海岸地区测得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是-18℃,而在南极点同月的平均温度是-62℃。1983年7月31日,苏联学者在东方站记录到-89.2℃的低温,是世界记录到的最低自然温度。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
[[File:8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BC%AB%CC%F5%D4%BC&mode=1&did=7#did6 原图链接][http://toutiao.chinaso.com/sz/detail/20170522/1000200032983361495408705394808900_1.html 图片来源于国搜头条网]]]

《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兰西]]共和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12个国家签订,并在1961年6月23日正式执行。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两年内,各国都承认此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三十年。
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所有国家南极领土的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属于全人类。
中国于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日条约对中国生效。1985年10月7日被接纳为协商国。
至1999年,南极条约组织有成员国43个,其中协商国26个,非协商国17个。

2001年7月,第24届协商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会议决定将南极条约常务秘书处总部设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后继条约===
[[File:9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BC%AB&mode=1&did=1#did0 原图链接][http://www.i3youlun.com/nanji/journey.htm 图片来源于爱上游轮网]]]

继《南极条约》之后,协商国又于1964、1972、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8年6月通过了《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1991年10月在[[马德里]]通过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协商国通过140余项建议措施,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1991年在马德里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中第25条规定,自议定书生效之日起50年内禁止在南极进行矿物资源活动,从而确保了南极大陆未来50年的和平与安宁,为全面保护南极、科学地认识南极奠定了基石。
1991年10月在波恩举行的第16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了13项建议备忘录并发表了南极条约30周年宣言,重申《南极条约》的宗旨与原则:“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与目标。”宣言建议1991~2000年为国际南极合作10年。
南极条约组织非[[联合国]]机构。在1983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马来西亚等国提出将南极问题列入联大议程,主张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由联合国管理,但遭到南极条约协商国的一致抵制,因此尽管南极问题自1983年以后一直列在联大议程内,但未取得进展。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简称SCAR,隶属国际科联,是专门组织、协调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组织。SCAR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国之间及其他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大会期间还举行[[生物]]、地质、冰川、气象、高空大气物理、大地测量与制图、人体生理医学等学科的分组学术讨论会和南大洋生态与生物资源、[[海豹]]等方面的专家组会议。SCAR自1958年成立至今召开过21次会议。1991年SCAR在德国不来梅举行大规模的南极科学大会,回顾、总结了30年来在南极研究方面各重大学科取得的进展。SCAR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南极在全球地圈-生物圈计划中的作用”。SCAR现有21个正式成员国和7个非正式成员国。中国在1986年6月举行的第19届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并参加了第19届以后的各届会议。中国也成立了与国际SCAR相对应的[[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为该委员会主任。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董兆干在第21届SCAR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中国从1980年起派科学家到外国南极考察站同外国科学家一起开展南极科学研究,并于1985年2月20日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南纬62°13′、西经58°58′)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后又在1988年底选定南极大陆另一端的达拉斯曼地区南纬69°22′、东经76°22′处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从 1984年起,中国已多次派出了考察队。自第五次起,考察队兵分两路,一路奔向长城站,一路奔向中山站。中国在两个站上进行的主要考察项目有:地球物理、生物、地质、冰川、环境、气象、高空大气物理、人体生理医学等。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苏、英、日6国各1名队员组成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从南极半岛出发,沿着过南极点、东方站最后到达和平站的最长路线,开始了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横穿南极大陆的征途,历时219天,行程5986千米,1989年12月11日经过南极点时曾发表《南极宣言》,1990年3月3日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胜利到达终点。南极洲是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大洲。 <ref>[http://www.ynfzb.cn/Lawyer/GuoJiGongDi/2011053940_1.shtml 南极条约和南极条约体系 ],新华网,2011-05-10 </ref>
=='''重大事件'''==
[[File:10的.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CF%BC%AB&mode=1&did=8#did7 原图链接][http://travel.163.com/photoview/17KK0006/3621.html#p=7KOF0L9K17KK0006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2014年5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放射性氪同位素技术成功鉴定出南极最古老冰的年代,达12万年,借此追溯历史记录更久远重建地球气候,进一步了解引发地球进入冰河时代转变的机制。研究人员表示,重建地球气候溯回150万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冰河时代频率的变化发生在所谓中更新世的过渡。在过去的80万年,地球被认为是以每10万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冰河时代,但有证据表明,这种转变在那个时候之前的发生频率是每4万年。科学家警告南极西侧冰盖坍塌已“不可阻止”

2014年5月12日,美国研究人员警告说,南极西侧的冰盖已经开始坍塌,而且这一过程“不可阻止”。受其影响,全球海平面可能会大幅上升,200年到1000年后,多个低洼沿海城市或将消失。
美国航天局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报告说,通过分析1992年至2011年测得的卫星雷达数据,他们发现,南极西侧位于阿蒙森海处的6个冰川正在快速融化,融化速度甚至超过了多数科学家的预计。一旦这些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2米。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教授埃里克·里尼奥说:“南极西侧冰盖中的大部分冰川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消退,这个冰盖已经跨过了临界点,走上了(坍塌的)不归路。” [9] <ref>[http://world.163.com/14/0514/05/9S6B4ND30001121M.html 科学家警告南极西侧冰盖坍塌已"不可阻止" ],网易网,2014-05-14 </ref>
=='''世界纪录'''==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最高纬度达南纬9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洲。([[吉尼斯]])
=='''相关视频'''==

1、南极洲 纪录片 2009

{{#ev:youku|XMTgyNDM1ODIwNA|540|inline|南极洲 纪录片 2009 |frame}}<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2、南极洲不一样的大自然探险之旅:南极洲不一样的大自然探险之旅

{{#ev:youku|XMzQxNzc0MDg4|540|inline|南极洲不一样的大自然探险之旅:南极洲不一样的大自然探险之旅|frame}}</div>

3、世界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

{{#ev:youku|XMzIwODk3ODcyNA|540|inline|世界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 |frame}}<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4、南极洲冰川消失速度比预期的快5倍,刻不容缓引发担忧

{{#ev:youku|XNDI0MzYyMDU2MA|540|inline|南极洲冰川消失速度比预期的快5倍,刻不容缓引发担忧|frame}}</div>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710-799 史地類:世界史地]]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