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汪曾祺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p style="text-indent:2em;">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生于[[江苏省]][[高邮市]], [[ 中国 ]] 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p >
==人物事迹==
<p style="text-indent:2em;">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4年,为生活计,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的一个由联大同学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教师,在两年的教学期间,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小说《复仇》。后由[[ 沈从文 ]]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发表。此外,还写了小说《职业》、《落魄》、《老鲁》等。这期间汪曾祺与同在中国建设中学任教的[[施松卿]]相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6年秋,汪曾祺由昆明到 [[ 上海 ]] ,经[[李健吾]]先生介绍,到民办致远中学任教师两年,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这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到 [[ 北京 ]] ,与在北京大学外语系任助教的施松卿会合,临时借住在北京大学。失业半年后,才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工作。</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 [[ 北平 ]]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武汉]]被留下来参与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当副教导主任,干了一年。</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和《邂逅》。5月,与施松卿结婚。</p >
98,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