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茶

增加 93 位元組, 4 年前
茶區
==台灣茶茶區及各地的特色==
=茶區=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產地 !! 特色|-| 一、 梨山、八仙山茶區|| 本茶區均屬臺中市和平區,地質屬砂質片狀礫岩,土壤排水良好,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但以臺灣山區多雨之氣候型態,其地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在雨季連續下雨後,其茶菁含水量相對較低,適合製造香氣高、滋味清醇之特色茶。本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地理位置及海拔差異,兩區所產製之茶類特質略有差異,八仙山茶區之茶質滋味較濃稠。梨山茶區因海拔高、氣溫低,部分區段一年只能採收 2~3 次,因其氣候冷涼,茶菁肥厚,成茶外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帶黃,香氣清揚,滋味清醇鮮爽為其最大特色。
|-| 二、 芬園 茶區 均屬臺中市和平 || 本 僅小面積栽培 地質 砂質片狀礫岩,土壤排水良好,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但以臺灣 八卦 區多雨之氣候型態 脈最西段 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在雨季連續下雨後,其茶菁含水量相對 較低, 適合製造香氣高、滋味清醇之特色茶。本茶區 栽培 品種 [[ 心烏龍 ]]及[[臺茶 12 號金萱]]也稱為 為主, 造茶類為輕發酵 之半球形 部分發酵 包種 ,因地理位置 與名間 海拔差異,兩區所產製之茶類特質略有差異,八仙 山茶區 之茶質滋味較濃稠。梨山茶區因海拔高、氣溫低,部分區段一年只能採收 2~3 次,因其氣候冷涼,茶菁肥厚,成茶外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帶黃 相類似 具清 氣清揚,滋味清醇鮮爽為其最大 或焙火 特色。
二、 芬園茶區 本區僅小面積栽培,位屬八卦山脈最西段,地勢較低,栽培以[[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金萱]]也稱為為主,產製之半球形包種茶與名間及青山茶區相類似,具清香或焙火特色。|-| 三、 名間、青山茶區  || 名間茶區因其地勢平坦、土壤深厚、產量高,茶園更新較容易,故其栽培品種較多元;名間茶區早期栽培以武夷、青心烏龍、青心大冇為主,茶業改良場推出臺茶 12 號、 13 號後取代了原來的栽培品種,後續四季春品種因其早春晚冬茶菁產量高,亦適合機械採摘,復又取代了部分臺茶 13 號,目前名間茶區以臺茶 12 號及[[四季春]]為主要栽培品種。
  產製茶類以半球形部分發酵茶為主,因其茶菁採用機械採摘,故其茶菁成熟度較足,採摘選擇於日出後不帶露水之茶菁,故其成茶香氣較揚,發酵滋味較易呈現,加以其製成之茶葉均經由機械挑除枝梗及黃片等,最終之茶葉成品外觀雖顆粒較小,但均勻度極佳。本區屬機採茶區,單位面積產量高,茶葉生產成本較低,是臺灣最佳外銷茶專業區。
  青山茶區與名間松柏嶺茶區同屬八卦山脈,但其位置偏西段,栽培品種、產製茶類及特色等與名間茶區相似,亦屬機採茶主要產區之一。
|-| 四、 竹山、鹿谷茶區 || 竹山鎮山坪頂茶區早期推廣以臺茶 12 號、臺茶 13 號為主,因其產量高、管理容易、產製技術純熟,且其部份茶園所產製之茶菁,外售至山下大型茶工廠製造,茶農收益穩定,且其屬山坡地,更新不易,至今仍保持以該品種為大宗。茶菁採摘以手採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其海拔約略 400-600 公尺,故其製茶發酵度較高,茶湯滋味濃稠度較足。夏季亦利用臺茶 12 號等茶菁產製小葉種紅茶,紅茶成品茶湯滋味濃稠感佳。
  竹山鎮大鞍茶區,本區段屬後期開發之高海拔茶區,大部份為孟宗竹林開墾而成,土壤地力尚屬良好,加以新興茶區茶價高,茶農為保持地力,相對投入之有機資肥料等較為充足,故茶樹長期保持生長良好,茶菁品質優良,產製之杉林溪茶,香氣清幽,滋味醇厚。
  鹿谷茶區因受地力衰退影響,除早期開發的彰雅、鳯凰、永隆三村仍保持青心烏龍品種,並維持故有園相外,多數茶農已移往地勢較高之大崙山開發新茶園,但仍以種植青心烏龍為主。鹿谷凍頂烏龍茶向來都以標榜高發酵度及深焙火,故其製茶過程仍保持較傳統之萎凋及發酵度,對後續的焙火技術更是特別講究,茶湯具有焙火香及茶香,滋味濃稠,香氣沉穩內斂。
 
|}
五、 水里、信義茶區
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