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茶

增加 11 位元組, 4 年前
茶區
  鹿谷茶區因受地力衰退影響,除早期開發的彰雅、鳯凰、永隆三村仍保持青心烏龍品種,並維持故有園相外,多數茶農已移往地勢較高之大崙山開發新茶園,但仍以種植青心烏龍為主。鹿谷凍頂烏龍茶向來都以標榜高發酵度及深焙火,故其製茶過程仍保持較傳統之萎凋及發酵度,對後續的焙火技術更是特別講究,茶湯具有焙火香及茶香,滋味濃稠,香氣沉穩內斂。
|}
|-| 五、 水里、信義茶區 || 南投縣水里鄉及信義鄉茶區,均位於濁水溪北岸,其地質屬性及其茶葉特質均與仁愛及梨山茶區相似,唯其海拔高度略低,加以開發較早,部分地力及茶樹有衰退老化現象。目前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湯水色蜜黃,香氣滋味清醇。|-| 六、 魚池、埔里茶區  || 魚池、埔里茶區屬日據時期最重要的紅茶產區之一, 1999 年中部發生 921 地震後,為振興地方產業才又開啟魚池紅茶的再興,目前魚池、埔里紅茶栽培品種以臺茶 8 號、臺茶 18 號為主及少面積臺茶 21 號。
  為配合國內市場需求,目前魚池、埔里茶區之紅茶產製,已朝茶農自產自製之方式生產,以手採茶菁利用小型紅茶揉捻機,產製條形紅茶,且為配合國內消費者清飲紅茶之習慣,紅茶製程以優質紅茶之方向發展,不但注重茶湯香氣,滋味帶有紅茶茶湯的收斂性,尤其是臺茶 18 號(紅玉)的特有肉桂香及薄荷香,更是目前最受歡迎之茶品,另臺茶 21 號(紅韻)則帶有柚花香,滋味甘醇,亦是紅茶類多樣性選擇。
|-| 七、 仁愛茶區  || 南投縣仁愛鄉茶區,位於濁水溪以北,地質屬砂質片狀礫岩,土壤排水良好,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但以臺灣山區多雨之氣候型態,其地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在雨季連續雨天後,其茶菁含水量相對較低,適合製造香氣高、滋味清醇之特色茶。目前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葉外觀翠綠,水色蜜綠帶黃,香氣清揚,滋味清醇。|- | 八、 國姓、中寮茶區  || 國姓、中寮茶區因受 921 地震及高山茶興起之影響,多數茶園已棄耕,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葉香氣清,滋味清醇。|-| 九、 林內、古坑茶區    || 林內坪頂茶區地勢平坦,屬早期開發之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近年來受高山茶區興起之影響,部分茶園已荒廢或改種其他作物。
  古坑茶區包含桂林、華山及樟湖等區域,亦屬早期開發之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為主,桂林及華山地區因受古坑咖啡興起之影響,多數茶農已放棄茶葉生產,改以經營庭園咖啡為主,因此大部份之茶園均已放棄,而樟湖地區之茶園則仍保持良好園相,此區屬向陽坡地,海拔雖不高,但茶菁品質佳,產製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香氣清揚滋味鮮活。
|-| 十、 阿里山茶區    || 嘉義縣梅山、竹崎、番路及阿里山鄉等茶區,經多年整合後統以「大阿里山茶區」稱之,所產製之茶葉亦統一名為「阿里山高山茶」,這是臺灣「茶區名稱」整合成功的一個範例;本茶區位於北迴歸線附近,是茶樹生長適區,其土壤質地屬壤土,因大部份為坡地茶園,排水良好,終年水氣足,茶樹樹勢強,種植以青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其氣候適宜,屬發展較早之高山茶區,茶農具有高度之專業技術,成茶特質為香氣清爽,滋味醇和回甘性強。|- | 十一、六龜茶區    || 高雄六龜茶區主要分布在六龜區寶來等地,栽培品種有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臺灣山茶,以產製半球形部分發酵茶為主。雖其生長環境氣溫較高。但部分海拔較高之茶園,仍仿高山茶清香方式製造,茶質保有清醇滋味與香氣。|- | 十二、滿洲茶區    || 屏東滿洲茶區所種植之茶樹為實生苗,故其園內茶樹各株之樹勢、萌芽期、芽色、葉形、色澤等均不一致,因其茶園組成特殊,產製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滋味濃稠,苦中帶甘,與其他茶區有明顯區隔,故有其特殊性。|-<ref>
https://www.tres.gov.tw/ws.php?id=2612</ref>
|}
=茶種=
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