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卯均

增加 13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简介
'''张卯均''',选矿专家,中国现代金属矿选矿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他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砂锡矿选矿厂;提倡采用联合选矿流程以提高贫赤铁矿的选矿指标;组织和指导了选择性絮凝选矿新工艺的研究,提高了包头多金属共生矿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发展中国选矿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张卯均,选矿专家。 [[ 江苏 ]] 青浦(今属上海市)人。1938年毕业于 [[ 河南 ]] 焦作工学院矿冶系。曾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技士、技正、选矿室主任。建国后,历任有色冶金设计院工程师, [[ 北京 ]] 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负责云南锡业公司新冠选矿厂的工艺设计,采用了水力分选机和六层溜槽等设备,提高了选别指标。1963年提出采用离心机处理细粒红铁矿,推动了鞍山红铁矿磁--重联合选矿流程的发展。1977年组织领导了包头金属矿石综合利用的絮凝浮选新工艺的研究获得成功。 
==生平概况==
张卯均,1915年3月25日出生于上海市青浦县。祖父张继斋为前清举人,推崇新学,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张卯均幼年丧母,由祖父抚养。先在本地小学读书,1927年后寄宿上海养正小学、南洋中学就读。祖父治家极严,要求子孙安分守己,老实做人。南洋中学十分重视数、理、化课程,学期考试不及格就有被退学的可能。这些奠定了他以学业为主,洁身自好的思想。同时,他对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三省的侵略罪行非常愤慨,产生了强烈的富国强民、实业救国的愿望。在祖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的启发下,开发矿业遂成为他实业救国的理想。1934年中学毕业,他考入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专业。
2,3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