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陳皮

增加 44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醫醫理 ==
 
[[內經]]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明白告訴我們要合乎道,要預防疾病,必須從身心調適著手。為醫者身體力行,則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中醫學以中國哲學中即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嘅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嘅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氣功]]、[[食療]]、[[音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令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治未病」'''是中醫的健康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ref name="uu">{{cite news|url=https://kknews.cc/zh-tw/health/296ekje.html|date=2017-05-23|title=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publisher=[[每日頭條]]|language=zh-tw}}</ref>。
中醫的基礎理論主要指人體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則等基本理論知識,可分為:陰陽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經絡、病因與發病、病機、防治原則等七部分。<ref name="vv">{{cite news|url=https://kknews.cc/zh-tw/health/mqrakq9.html|date=2018-05-23|title=中醫學堂:中醫的基礎理論|publisher=[[每日頭條]]|language=zh-tw}}</ref>。
{{ #evt:service=youtube|id=https://youtu.be/w7gS11hhKTc||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 |alignment=left|description= 恐怖醫學 醫食同源 1 }}
{{ #evt:service=youtube|id=https://youtu.be/CQuTOzrepTo||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 |alignment=left|description= 恐怖醫學 醫食同源 2 }}
{{#ev:youku| XNDM0OTEzNDg4OA |alignment= }} 沈松茂博士在沈陽演講康養健康養生談醫食同源
3,8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