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耀洁

移除 2,6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与此同时的一个事实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还是民间防艾人士,都处于边缘化地位。但到了2003年,正是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的坚持不懈,使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尽管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高耀洁]]仍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那些经历苦难的人会永远铭记她、感谢她。
<p style="text-indent:2em;">也许我们无法判断高耀洁在国家防治艾滋病的政策选择上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她的意义,更多在于唤醒国民对艾滋病的认知,呼吁大家对艾滋病人拿出爱心。第55届联大主席霍尔克里曾面对全世界的新闻媒介这样赞誉过这位堪称伟大的中国女性:“知识是艾滋病的最佳疫苗。在[[中国]]河南,就有一位倾尽心血义务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人,她的故事跌宕起伏,她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d29b005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1.html   高耀洁-近况与选择,百度2018-07-24] </ref>
===2003年的高耀洁===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耀洁与小女儿关系紧张。因为女儿也在医院工作,受她牵连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最后选择移民到加拿大生活,至今与高耀洁关系紧张。女儿埋怨她不为子女考虑,她说女儿“懦弱”。问她难不难过女儿对她的隔膜,老太太不假思索地说:“不难过!人家好多艾滋病人过得比她还惨哩!”高耀洁对子女的态度似乎也不能理解,“他们跟着我倒霉,但艾滋病人比他们更倒霉哩!”
<p style="text-indent:2em;">“《面对面》的[[王志曾]]问她,‘你先把自己的事办好了没有?’我觉得这话问得对。按说我爸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们俩晚年应该过得很好,你看现在,家徒四壁……随她吧,终究是我的母亲,摊上了,没办法……”郭锄非说。<ref>[https://www.360kuai.com/pc/9edf94a8109ccfb2f?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人物:[[高耀洁]] 这个众叛亲离、争议无数的中国裹脚老太太,风烛残年流亡海外,可她却是当之无愧的亚洲英雄?! ,快资讯2018-0116] </ref>
===一个人的战斗===
| 图像说明 =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kn0sRVDqYmibBNtmViciblvyba6WRHemOUafHqs4aOhEsdZ6E3KLe1D8o0fica1L4psLXdBpHUhZxGnA/0?wx_fmt=jpe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AB%98%E8%80%80%E6%B4%81 来自360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我好想好想您和爷爷……天凉了,应多注重身体。我知道您内心的忧伤和焦虑。也许您正为和我一样的孩子担忧,为了我们,您不惜时间、精力,用慈善的火焰点燃了一盏盏希望之灯,让我再次拥有亲情……”处理完这些信已小半天过去。老人说:“今天真不错哩,这么多信,没一封是骗子信!”(中午高耀洁说有点累了,让我下午2点半以后过来。)<ref>[https://weibo.com/p/1001603915167376272773  高耀洁:出走美国的“防艾奶奶,新浪微博 2015-12-01]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5:00,高耀洁坐在餐桌前,和罗新霞一起给上午来信的人回信或寄资料。看得出,老人对这三天抽出整段时间接受采访有点心疼,她执意坐在餐桌前,边拿着小棍子抹浆糊边说:“就在这儿说吧!”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耀洁]]说:“我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即使把房子卖掉,也救不了那么多艾滋病患者。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关注!”
 
==访谈录==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耀洁,女,77岁,[[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从1997年开始,自费进行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并从2000年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方面。199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获得全球卫生理事会颁发的乔纳森曼奖;2003年上半年,又获得亚洲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
 
<p style="text-indent:2em;">2003年12月1日是第16个世界艾滋病日,被称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的高耀洁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为表达对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的敬意,本网特意摘编了一些高女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精彩对白以飨读者。
 
记者:宣传防治艾滋病,怎么会跟救助孤儿这个事情联系起来了?
 
高耀洁:因为孤儿是艾滋病制造的。
 
记者:为什么你觉得救助艾滋孤儿会比救助艾滋病患者重要?
 
高耀洁:因为孩子才十几岁,他活的时间很长,而且数量那么大,你现在不接受教育,他是文盲,文盲变成法盲,将来就是社会长治久安出问题。
 
记者:你觉得艾滋病孤儿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高耀洁:生存问题,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
 
记者:您不怕这些孩子有艾滋病,但是你不怕这些偏见吗?
 
高耀洁:我也不怕这偏见,我要扭转他的偏见。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ref>[https://weibo.com/p/1001603915167376272773 高耀洁:出走美国的“防艾奶奶,新浪微博] </ref>
 
记者:老伴支持你的这些救助行为吗?
 
高耀洁:老伴有时候支持有时候不支持。
 
记者:你不做不行吗?
 
高耀洁:现在我是欲罢不能啊。
 
记者:他们都是跟你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亲戚关系的人。
 
高耀洁:没有血缘,没有血缘。我不是从这儿出发,我是从整个社会上出发。我得奖了,"健康人权"奖,两万美金来了,还给我一万一共三万美金。我大闺女的儿子找我,三天两头找我,经常找我,(说)姥姥咱买个车吧,你坐着我开着,我说你滚,我才不买呢。
 
记者:第一次把这些艾滋孤儿接到家里住的时候,就没影响你家里的生活吗?
 
高耀洁:就是儿子吓跑了,他怕得病。
 
记者:你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这样做的?
 
高耀洁:我的看法,一个人活着,不应该为了自己,应该为着更多人。一个猫头鹰生到世上,它要吃老鼠,一个蜻蜓它要吃蚊子,何况人呢?
 
记者:您做这些有回报吗?
 
高耀洁:没有。要说有回报就是说我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了。
 
记者:那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呢?
高耀洁:我现在怎么做?第一个,我要继续宣传,我还要再写书,叫大家知道艾滋病是怎样一回事,让大家知道怎样预防,艾滋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再一个的话就是说抓紧时间想办法解决孤儿的三个问题,生存问题,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这是我今后要做的事情。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