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莫斯科中山大学

增加 7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由前苏联出资创办的中国学校,莫斯科中山大学俄文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开办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俄国顾问鲍罗庭 <ref>[https://www.jinchutou.com/p-45837900.html 莫斯科中山大学与中共早期留学干部的产生],金锄头文库</ref> 于1925年10月7日,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
==学校简介==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出资创办,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 <ref>[http://www.sohu.com/a/287203393_128692 孙中山“国父”尊称的由来] ,搜狐,2019-01-07</ref> 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中国政界要员也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的骄子,陆续成为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曾任国共两党要职的王明 、博古、张闻天、邓小平和蒋经国就是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的 <ref>[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2011-11/10/content_23872572.htm 莫斯科中山大学:5年培养859名中国留学生],教育中国,2011-11-10 09:17</ref>
==发展简史==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09_04/27/326550_0.shtml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具体内涵],凤凰网,2009-04-27日</ref> 三大政策。在苏联的援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造,吸纳了大量中国共产党人,彻底改变了他屡战屡败的历史,并很快地在广州站稳脚根。正是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他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却于1925年3月在北京不幸与世长辞。
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和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该校取名为“中国劳动者孙中山大学”,简称为“中山大学”,并派精明强干的老布尔什维克理论家卡尔·拉狄克负责筹备。
共产国际决定: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并从中山大学抽调了部分俄语功底好的学生担任大会筹备组工作,如李培芝(王若飞夫人)、孟庆树(王明妻子)、杜作祥(陈昌浩妻子)、瞿景白(瞿秋白弟弟)、秦曼云等人都参加了大会筹备组材料翻译工作。大会材料都是中山大学教授依据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拟写的,几位中大学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翻译的材料都是中共六大的决议和文件。六大之后,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等领导人根据中大学生的要求,到中大演讲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当然向忠发是全力支持斯大林的,他把托洛茨基批了一顿以后,扬言要把中大的托派学生统统开除。
六届一中全会后,共产国际为培养更多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干部,决定在莫斯科中大增办一个特别班,轮训中共党内高级干部,我党早期著名活动家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何叔衡、叶剑英等便是这个特别班的学员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85040/9575480.html 穿越紅色記憶 矚望當代中國 (3)],中國共產黨新聞,2009-07-01</ref>
==历届校长==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