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郑信

移除 5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place of burial=
|}}
'''达信大帝'''{{efn|或音译“昭帕达信”。“达”指“达府”,即今泰国北方来兴府。}} ({{Thai|t='''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r=Somdet Phra Chao Taksin Maharat}} {{Audio|Th-Taksin the Great.ogg|发音}};{{bd|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catIdx=Zheng郑}}) ,即'''波隆罗阇四世''' ({{lang|th|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าที่ 4}}) ,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1767年至1782年在位。原名'''信''' ({{lang|th|สิน}}) ,又名'''郑信'''、'''郑新'''{{efn|越南史料《[[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称其为“郑新”。<ref>[[武世营]]《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收录于《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239页。</ref>}}、'''郑国华'''{{efn|越南史籍《埜史略编纪》卷九:“先是,广东省潮州府人郑国华,暹号丕雅新。从前流寓暹罗,袭其父偃业,为茫萨长。”}}、'''郑国英'''{{efn|越南史籍《[[大南实录]]》中称其为“郑国英”,由于《大南实录》避讳“华”字,“郑国英”可能是“郑国华”的避讳叫法。}},是中国、暹罗溷血儿,其父为广东潮汕人。郑信在对[[两广总督]]的呈文中自称'''郑昭'''{{efn|“昭”在泰语中意思是“王”。}},中国文书称之为“暹罗头目”、“暹罗国长”<ref>《高宗实录》卷一千三十六至一千一百四十,乾隆四十二年七月乙亥至四十六年九月辛丑</ref>。
郑信原为[[暹罗]][[大城王朝]]的一名将领。[[缅甸]][[贡榜王朝]][[泰缅战争 (1765年-1767年)|吞并暹罗]]之后,郑信起兵反抗缅甸的统治,最终驱逐了缅甸侵略者,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于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在位期间,击退了缅甸的再次入侵,征服了[[兰纳]]、[[万象王国|万象]]、[[琅勃拉邦王国|琅勃拉邦]]、[[占巴塞王国|占巴塞]],威胁[[真腊]](今[[柬埔寨]])。此外,还致力于推进泰国的教育和宗教学习,并积极同中国、英国与荷兰展开贸易活动。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引起官员及僧侣的不满。1782年,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废黜。将军[[拉玛一世|昭披耶却克-{里}-]]自真腊归国,平定叛乱之后处决了他,自立为王,建立[[曼谷王朝]]。
今日的[[泰国人]]对郑信非常尊崇,尊称他为'''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efn|或音译“帕昭恭吞武里”。吞武里即今曼谷的吞武里区。}} ({{Thai|t=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กรุงธนบุรี|r=Somdet Phra Chao Krung Thon Buri}}) 。他也被泰国人认为是[[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 早年生活 ==
{{end}}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郑信}}[[Category:郑姓|信]]
[[Category:其他國家軍政人物]]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