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3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br></br></br>
}}
'''[[龙]]'''<ref>[https://baike.so.com/doc/5350081-5585537.html 龙 ],2018-05-06 </ref>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 [[ 神话传说 ]] 中的神异动物,为 [[ 鳞虫 ]] 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 [[ ]] [[ ]] [[ ]] 一起并称"四灵"。 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说文解字》中曾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辞书之祖《尔雅》提到了凤凰的形象,关于龙却只字未提。宋人 [[ 罗愿 ]] 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中,却有"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同为宋人的书画鉴赏家 [[ 郭若虚 ]] 在《图画见闻志》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到了明代,龙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起来,《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 [[ 博山 ]] ,又名 [[ 尺木 ]] ,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在《 [[ 三国演义 ]] 》中, [[ 罗贯中 ]] 通过 [[ 曹操 ]] 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 [[ 宇宙 ]] 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清代 [[ 袁枚 ]] 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ref>[http://guji.artx.cn/article/28707.html?key=%E5%A3%B0%E8%8B%A5%E7%89%9B  子不语],中国古籍全录 , 2016-05-29</ref>
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龙的形象特点为九似: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
[[File:龙图1.jpg|缩略图|左|[http://file2.zhituad.com/thumb/201106/01/2011060103545716729X2Rf_priv.jpg 原圖鏈結][http://www.zhituad.com/view-46034.html 来自智图网]]]
== 中外差别 ==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而欧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外观容貌上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但其实并不只是如此。
[[File:龙图1.jpg|缩略图|左|[http://file2.zhituad.com/thumb/201106/01/2011060103545716729X2Rf_priv.jpg 原圖鏈結][http://www.zhituad.com/view-46034.html 来自智图网]]][[ 基督教 ]] 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这点和东方龙无异。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壮大,龙和蛇的负面涵义被放大,其在《 [[ 新约全书 ]] 》的启示录中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魔鬼"、"撒旦",从此西方“龙”就常与邪恶画上等号。
但是西方龙与东方龙的区别并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区别。就如同毛主席和其他伟人所说的:"好与坏,善与恶,在任何事物身上都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 龙的种类 ==
青龙:为"四圣"、"四象"( [[ 青龙 ]] [[ 白虎 ]] [[ 朱雀 ]] [[ 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宫青龙"。
[[File:龙图2.jpg|缩略图|右|[http://pic.baike.soso.com/p/20110303/20110303171936-1168462291.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sogou.com/v23855942.htm 来自搜狗网]]]
应龙:又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
'''应龙''':又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 ''' '''(huǐ):《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
''' '''(qiú):虬龙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说文解字》: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  <ref>[http://guji.artx.cn/article/48023.html?key=%E8%A7%92%E6%9B%B0%E8%99%AC  说文解字注 | 说文解字注 53 | 段玉裁著 |],中国古籍全录 , 2016-07-31</ref>
''' '''(chī):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ref>[http://guji.artx.cn/article/48056.html?key=%E8%9E%AD%E8%8B%A5%E9%BE%99  说文解字系传],中国古籍全录 , 2016-05-29</ref>
''' '''(jiāo):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  <ref>[http://guji.artx.cn/article/27415.html?key=%E8%9B%9F%E4%B9%8B%E7%8A%B6%E5%A6%82%E8%9B%87  太平广记 | 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 | 李昉著 |],中国古籍全录 , 2016-07-7</ref>
'''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
''' 火龙''':《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 云龙''':云雾缠绕的龙。
''' 望龙''':头部呈侧面的龙。
''' 行龙''':传说鲤化蛟,蛟化龙,而当龙达到一定境界时,会化为行龙。
''' 鱼化龙''':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
''' 蜃龙''':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人们在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除此之外,在一些典籍里还记载了龙的"衍生物",如《五杂俎》: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我们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来了解具体是哪九子。
1.老大 [[ 囚牛 ]] ,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File:龙图3.jpg|缩略图|右|[https://gss0.baidu.com/-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600%2C800/sign=14bfaea7d8f9d72a1731181be41a040c/f9198618367adab4441ed1db8ad4b31c8601e458.jpg 原圖鏈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29931.html 来自百度]]]
2.老二 [[ 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 [[ 嘲风 ]] ,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 [[ 蒲牢]](pú láo),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 [[ 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 [[ 霸下 ]] ,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 [[ 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 [[ 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 [[ 螭吻]](chī wěn),又名鸱(chī)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其他:
[[ 饕餮]]:四凶之一,原为缙云氏之子。  <ref>[http://guji.artx.cn/article/9276.html?key=%E9%A5%95%E9%A4%AE  抱朴子.内篇 | 袪惑卷二十 | 葛洪著],中国古籍全录 , 2016-05-27</ref>
[[ 貔貅]]:带有祥瑞之气的一种神兽。
== 产生背景 ==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407/c22219-26806031.html  "图腾"一词其实是舶来品 最早是北美洲人土语],人民网 , 2015-09-10</ref>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 [[ 釜山合符 ]]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 历史起源 ==
古生物学家曾长期认为,长角的龙是上古先民虚构的形象,只存于神话传说之中。但 1996 年出土于 [[ 贵州省 ]][[ 安顺市 ]][[ 关岭县 ]][[ 新铺乡 ]] 的"新中国龙"化石,龙首上有对称的一对"龙角",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ref>[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6/13/content_8382796.htm  "新中国龙"见证中国龙神话],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 2015-08-12</ref>
该化石收藏于贵州省安顺市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保存得非常完整,总长七点六米,龙角从头部的最宽处左右两边长出,双角对称,长约二十七厘米,略显弧形,这对"龙角"在龙头上翘出,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贵州关岭新铺的"新中国龙"化石的"龙角",为中国首次发现,为古代传说中长角的神龙提供了实物佐证,为龙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龙的形象包含着多种动物元素,不少人仅依据某一特征论述其起源,所以产生了多种关于龙的原型的说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的原型为蛇说。著名学者闻一多在 20 世纪 40 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型,据其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在消灭了牛图腾、鹿图腾的氏族之后,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头上,后来又加上了猪的头或马的头,加上了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花的尾巴,经过长期的发展,众多图腾的集合就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象。闻一多之后,不少学者也都认为龙的原型是蛇。 <ref>[http://www.cssn.cn/  中华龙与和合文化 古人把最伟大的祖先都说成是龙],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8-12</ref>
还有认为龙的原型是 [[ 鳄鱼 ]] 的说法,最早提出龙的原型为鳄鱼的是中国古史专家 [[ 卫聚贤 ]] 。他在 1934 年出版的著作中便说"龙即鳄鱼",一些外国学者也认为龙是鳄鱼。
此外,还有人认为龙的主干的基本形态是蛇、 [[ 蜥蜴 ]] 和马,有的则认为龙是从闪电或彩虹演化而来的等。[20]
== 历史演变 ==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印度佛教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7194169.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何星亮]]:中国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人民日报,2015-08-12</ref>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太昊)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 [[ 印度 ]] 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中国。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来只有龙神崇拜,没有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王、龙宫、龙女等也得到迅速流传。 <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7194169.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何星亮:中国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人民日报,2015-08-12</ref>
=== 上古 ===
1971 年, [[ 内蒙古 ]][[ 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 ]] ,出土了一件"C"形青玉龙,后经考古勘查确认该玉龙属于距今约 7000 多年的红山文化遗物。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 2 个并排的鼻孔。玉龙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位列十大镇馆之宝。 [[ 安徽含山凌家滩 ]] [[ 湖北天门肖家屋脊 ]] 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1987 年, [[ 河南濮阳西水坡 ]] 遗址,清理出一条长 1.78 米的蚌壳摆塑龙,距今近六千年。
1994 年,在 [[ 湖北黄梅县白湖乡焦墩 ]] 遗址,清理到一条长 4.4 米的卵石摆塑龙,距今约六千年。
1995 年,考古学家在 [[ 辽宁 ]] [[ 阜新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 ]] 发现了一条长 19.7 米的红石堆塑龙。这条龙有头、尾和四肢,已经比较完整。查海遗址是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明中国龙文化至少已经有了 8000 年的历史[10] 。这是迄今为止得到考古界公认的,最早关于龙的遗存。
[[File:龙图5.jpg|缩略图|右|[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016432d3819647cfbb1ac72ae2a59a40 原圖鏈結][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8%BE%BD%E5%AE%81%E9%98%9C%E6%96%B0%E6%9F%A5%E6%B5%B7%E5%89%8D%E7%BA%A2%E5%B1%B1%E6%96%87%E5%8C%96%E9%BE%99%E5%BD%A2%E5%A0%86%E5%A1%91&lmsid=b1b395108e1c84bf&lm_extend=ctype%3A3 来自360搜索]]]
1996 年, [[ 辽宁葫芦岛杨家洼遗址 ]] ,发现了两条土塑龙,距今约八千年。  <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779532.html  中华龙起源之我见],人民网 , 2015-08-12</ref>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的神秘功能在先民的眼里愈发至关重要,与天地宗祖鬼神沟通的琮、璧、戚等礼器,都是用好玉琢制的。在辽西、内蒙古、徽、湘、鄂、太湖流域的发达地区,人们也用玉琢出龙形,足见龙在当时非同一般的地位。 <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779532.html  中华龙起源之我见],人民网 , 2015-08-12</ref>
以上诸玉龙,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典型玉龙。从动物学角度分析,主要是马、熊、牛、鳄几种,特征清晰,种类明确。
[[ 内蒙古 ]] 地区广袤的大草原,在那里的动物主要就是牛羊与马。而 [[ ]] 是其中最有灵性的动物,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和巨大的承载力等,是最受牧民宠爱而赖以生存(耕作、运输、坐骑、甚至果腹等)的牲畜。他们把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虚幻成神通广大的龙的形象-长鬣飞扬的三星他拉碧玉龙,合情合理。
辽宁建平白玉熊龙,形象为熊,熊的力量和其在当地动物中的霸王地位,也是令人敬畏的。将其虚幻神化成龙的形象,也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安徽凌家滩玉龙为牛首形,据了解, [[ 水牛 ]] 在这一带,不久前还是农家的主要畜力,也是当地农民几千年赖以生存的动物,即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民政府,也曾多次发布公告,严禁宰割耕牛,足见牛在当地人民生活中占据过多么重要的地位。凌家滩先民把这一具有神奇般力量,对农业丰产作出极大贡献的水牛,虚幻神化为龙的形象,顺理成章。 <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779532.html  中华龙起源之我见],人民网 , 2015-08-12</ref>
浙江余杭瑶山白玉龙、湖南澧县孙家岗白玉龙、湖北天门肖家屋脊玦形龙,头形都似鳄鱼,而鳄鱼也正是长江流域及江南水乡地带常见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物。有人分析认为,鳄鱼总是在冬眠之后在春天破穴决堤造成水灾,人们也往往在这个时候看到了鳄鱼出没在波涛滚滚之中,便以为鳄鱼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使人们逐渐由鳄产生了龙神的形象和崇拜。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