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乔治埃略特

移除 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乔治埃略特1.jpg|缩略图|右中|40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乔治埃略特&step_word=&hs=0&pn=13&spn=0&di=35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 原圖鏈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711895.html 来自界面网]]]  
 
 
'''乔治·艾略特'''
代表作品 《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等
 
==人物履历==
==写作特点==
 
乔治·艾略特是位描写的大师,她不仅擅长描写人物的外貌,而且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
==作品欣赏==
  ''' 长篇小说'''
《亚当·比德》(Adam Bede,1859)
《丹尼尔·德龙达》(Daniel Deronda,1876)
''' 其他作品'''
《教区生活场景》(Scenes of Clerical Life,1856-1858)
==综合评估==
[[ File:乔治埃略特3.jpg|缩略图|右中|40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乔治埃略特&step_word=&hs=0&pn=35&spn=0&di=320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 原圖鏈接][http://www.sohu.com/a/150679952_653342 来自西典军校网]]]  
 
矛盾统一尽管对一些批评家而言,将悲剧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是荒谬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艾略特是认同这种宗教思想的。
 
所不同的是,她认为爱神的表现并非是给神供祭品、唱赞歌、添香火,而是"廉洁、宽厚、仁慈去对待[[芸芸众生]]"。
希望通过揭示人们的内心情感生活来表现人类的向善本质。
, 艾略特也用她所汲取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营造小说的主题及哲学意蕴
翻译施特劳斯的《耶酥传》和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实质》使她确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摒弃了神学意义上的上帝;
从[[施特劳斯]]的理论、斯比诺萨(Spinoza)的《伦理学》,她演绎出自己的"同情学说"(doctrine of sympathy)
费尔巴哈认为相信上帝的旨意就是相信人自己,相信自己该有所得(失)。
 
康布的颅相学的原则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其观点,而观点又取决于其[[颅骨]]的构造。
这就是为何艾略特小说在体现因果法则的同时,对人类及社会的进步也抱有深信不移的态度。 [3]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00035/8f37z_9m5-h8SSVqyBc7pYwb2ngqUZl2CH7UkrVQed4l2eamXQ_R8atXZuDEELEQdJpMf_SudJNrJXgoK-X6VoF3s9SKfPlIEYxgxjynxeg_kt9SQcL3EvibtE 文明启示录:乔治-艾略特(上)],凤凰网,2019年04月17日</ref>
 
==参考资料==
[[Category:小说家]]
9,2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