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评弹

移除 1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评弹'''又称''' 苏州评弹''' '''[[说书]]''' ''' 南词''' ,是[[评话]]和[[弹词]]两种曲艺形式的合称,流行于[[江南地区]],以[[苏州话]]表演。
评话的演出内容和表演风格比较粗犷豪放,所以又称“大书”,表演者以男艺人居多,一般只说不唱,类似[[中国北方]]的[[评书]]。演出内容大都是以[[中国古代]]历代兴亡的英雄史诗和侠义[[公案小说|公案]]为题材,主要书目有《[[三国演义|三国]]》、《[[水浒]]》、《[[大明英烈传|英烈]]》、《[[隋唐演义|隋唐]]》和《[[七侠五义]]》等。
弹词的题材比评话要小,表演风格也比评话纤细柔和,所以又称“小书”。一般为二人组合,一人弹奏[[三弦]],另一人弹奏[[琵琶]]。也有单人演出或者三人组合,说唱相间。题材大多是家族兴衰和爱情故事,传统剧目有《[[珍珠塔]]》、《[[描金凤]]》、《[[玉蜻蜓]]》、《[[三笑]]》等。
评弹的 [[ 历史 ]] 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 [[ 乾隆 ]] 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干、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历史源流==
[[潘心伊]]《[[书坛话堕]]》一文中介绍,[[清朝]][[乾隆皇帝]]到苏州时,曾把当地一位姓王的说书艺人召来,弹唱一段《游龙传》。此人叫王周士,他晚年创立了评弹历史上第一个[[同业公会|行会]]「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光裕社成立后,评弹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前四大名家」:[[陈遇干]]、[[俞秀山]]、[[毛菖佩]]、[[陆世珍]]。[[同治]]、[[光绪]]年间,评弹(当时又称为苏州说书)亦传到上海并得到相当重视,在苏沪地区出现了以[[马如飞]]、[[姚时章]]、[[赵湘洲]]、[[王石泉]]「后四大名家」为代表的一大批评弹艺术家,这是评弹艺术成熟的标志,并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开始,评弹活动的中心从苏州转移到 [[ 上海 ]] ,江、浙、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其后50年,评弹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优良节目推出。名家有[[张云亭]]、[[朱耀庭]]、[[谢少泉]]等;优良节目有《[[西厢记]]》、《[[文征明]]》、《[[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1920年代开始[[无线广播]]评弹节目。
2004年,[[苏州评弹博物馆]]挂牌成立<ref>{{Cite web|url=http://news.sohu.com/2004/06/30/20/news220782096.shtml|title=苏州评弹博物馆建成迎客(组图)|accessdate=2018-05-25|author=|date=|work=搜狐新闻|publisher=}}</ref>。
== 演出形式 ==
评弹用的语言是[[苏州话]],有单档、双档、三个档、小组唱、表演唱、大合唱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双档最为常见。
{| class="wikitable" |- ! 表演分为说、噱、弹、唱、演五个方面。|- | * 说:演员通过语言来讲述故事、描述环境、制造气氛和刻画人物|- | * 噱:书中的笑料,以引起听众对演出的兴趣|- | * 弹、唱:评弹的音乐部分|- | * 演:主要包括“手面”和“起角色”|- | ** 手面:手的动作运用和面部表情|- | ** 起角色:演员模仿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使听众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对书中角色有一个具体生动的印象|}
== 演出类型 == * 长篇评弹:这是评弹[[艺术]]的主要演出类型。演员将一个情节曲折跌宕的故事,分成几十段乃至数百段,每一段称为“一回书”,每回书约有10000至20000字,可演40分钟至100分钟不等。在每一部长篇中,都有不少故事高潮,称为“关子”。关子与关子环环相扣,以吸引听众连续聆听。一档演员(约1至3人)每天演唱一回。有的从头至尾演完整部长篇,有的只演其中精彩部分。
* 长篇评弹:这是评弹艺术的主要演出类型。演员将一个情节曲折跌宕的故事,分成几十段乃至数百段,每一段称为“一回书”,每回书约有10000至20000字,可演40分钟至100分钟不等。在每一部长篇中,都有不少故事高潮,称为“关子”。关子与关子环环相扣,以吸引听众连续聆听。一档演员(约1至3人)每天演唱一回。有的从头至尾演完整部长篇,有的只演其中精彩部分。
* 中篇评弹:是将1个完整的故事,分成3、4回书,由演员多人,在2至3小时内全部说完的评弹演出类型。中篇往往有评话演员和弹词演员同台演出;中篇评弹大多是有说有唱,仅有说表而无弹唱的称为中篇评话。中篇有单独一集的,也有上、下2集和上、中、下3集的,更有多集的称为连续中篇。
* 短篇评弹:是将1个完整的故事在1小时内说完的评弹演出类型。演员少至1、2人,多至3、4人。有说有唱的节目称为短篇弹词;有说无唱的称为短篇评话。短篇评弹以现代题材为多,也有少数历史题材作品。
* 评弹选回:是将长篇和中篇中,内容较好的段子,加工而成的书回。一般每个选回演1小时左右。选回不仅具有内容的完整性,还是最能反映原书风貌的精彩片段。
== * 苏州 短篇评 词流派 ==* 陈调 创始人[[陈遇干]],清朝嘉庆、道光 是将1个完整的故事在1小 内说完的评弹演出类型。演员少至1、2 * 马调:创始人[[马如飞]] 清朝嘉庆、道光时 多至3、4 * 俞调:创始人[[俞秀山]] 。有说有唱的节目称为短篇弹词;有说无唱的称为短篇评话。短篇评弹以现代题材为多 [[咸丰]]、[[同治]]时人* 魏调:创始人 魏珏卿* 小阳调:创始人 杨筱亭* 周调:创始人 周玉泉* 徐调:创始人 徐云志* 夏调:创始人 夏荷生* 祁调:创始人 祁莲芳* 沈调:创始人 沈俭安* 薛调:创始人 薛筱卿* 祥调:创始人 朱耀祥* 严调:创始人 严雪亭* 姚调:创始人 姚荫梅 * 蒋调:创始人 蒋月泉* 张调:创始人 张鉴庭* 翔调:创始人 徐天翔* 杨调:创始人 杨振雄* 李仲康调:创始人 李仲康* 尤调:创始人 尤惠秋* 琴调:创始人 朱雪琴* 丽调:创始人 徐丽仙* 侯调:创始人 侯莉君* 王月香调:创始人 王月香* 小飞调: 创始人 薛小飞也有少数历史题材作品。
== * 代表人物 ==评弹选回:是将长篇和中篇中,内容较好的段子,加工而成的书回。一般每个选回演1小时左右。选回不仅具有内容的完整性,还是最能反映原书风貌的精彩片段。
* 前四大名家** [[陈遇干]]** [[俞秀山]]** [[毛菖佩]]** [[陆世珍]]* 后四大名家** [[马如飞]]** [[姚时章]]** [[赵湘洲]]** [[王石泉]]* [[张云亭]]* [[朱耀庭]]* [[谢少泉]]* [[杨月槎]]* [[魏钰卿]]* [[黄兆麟]]* [[蒋如亭]]* [[汪云峰]]* [[周玉泉]]* [[许继祥]]* [[夏荷生]]* [[沈俭安]]* [[薛筱卿]]* [[徐云志]]* [[李伯康]]* [[朱介生]]* [[姚荫梅]]* [[刘天韵]]* [[祁莲芳]]* [[张鸿声]]* [[张鉴庭]]* [[严雪亭]]* [[蒋月泉]]* [[黄异庵]]* [[杨振雄]]* [[朱慧珍 ( ==苏州 弹词 演员)|朱慧珍]]* [[侯莉君]]* [[徐丽仙]]* [[严雪亭]]* [[蒋月泉]]* [[黄异庵]]* [[张鉴国]]* [[朱雪琴]]* [[郭彬卿]]流派==
{| class== "wikitable" |- ! * 陈调:创始人[[陈遇干]],清朝嘉庆、道光时人|- | * 马调:创始人[[马如飞]],清朝嘉庆、道光时人|- | * 俞调:创始人[[俞秀山]],[[咸丰]]、[[同治]]时人|- | * 魏调:创始人 魏珏卿|- | * 小阳调:创始人 杨筱亭|- | * 周调:创始人 周玉泉|- | * 徐调:创始人 徐云志|- | * 夏调:创始人 夏荷生|- | * 祁调:创始人 祁莲芳|- | * 沈调:创始人 沈俭安|- | * 薛调:创始人 薛筱卿|- | * 祥调:创始人 朱耀祥|- | * 严调:创始人 严雪亭|- | * 姚调:创始人 姚荫梅 |- | * 蒋调:创始人 蒋月泉|- | * 张调:创始人 张鉴庭|- | * 翔调:创始人 徐天翔|- | * 杨调:创始人 杨振雄|- | * 李仲康调:创始人 李仲康|- | * 尤调:创始人 尤惠秋|- | * 琴调:创始人 朱雪琴|- | * 丽调:创始人 徐丽仙|- | * 侯调:创始人 侯莉君|- | * 王月香调:创始人 王月香|- | * 小飞调: 创始人 代表曲目 ==薛小飞|}
* 《[[西厢记]]》* 《[[文征明]]》* 《[[杨乃武与小白菜]]》* 《[[张文祥刺马]]》* 《[[十美图]]》* 《[[顾鼎臣]]》* 《[[啼笑因缘]]》* 《[[秋海棠]]》* 《[[孟丽君]]》* 《[[四进士]]》* 《[[情探]]》* 《[[秦香莲]]》* 《[[武松]]》* 《[[林冲]]》==代表人物==
{| class==注释=="wikitable" |- ! * 前四大名家|- | ** [[陈遇干]]|- | ** [[俞秀山]]|- | ** [[毛菖佩]]|- | ** [[陆世珍]]|- ! * 后四大名家|- | ** [[马如飞]]|- | ** [[姚时章]]|- | ** [[赵湘洲]]|- | ** [[王石泉]]|- ! * [[张云亭]]|- | * [[朱耀庭]]|- | * [[谢少泉]]|- | * [[杨月槎]]|- | * [[魏钰卿]]|- | * [[黄兆麟]]|- | * [[蒋如亭]]|- | * [[汪云峰]]|- | * [[周玉泉]]|- | * [[许继祥]]|- | * [[夏荷生]]|- | * [[沈俭安]]|- | * [[薛筱卿]]|- | * [[徐云志]]|- | * [[李伯康]]|- | * [[朱介生]]|- | * [[姚荫梅]]|- | * [[刘天韵]]|- | * [[祁莲芳]]|- | * [[张鸿声]]|- | * [[张鉴庭]]|- | * [[严雪亭]]|- | * [[蒋月泉]]|- | * [[黄异庵]]|- | * [[杨振雄]]|- | * [[朱慧珍 (弹词演员)|朱慧珍]]|- | * [[侯莉君]]|- | * [[徐丽仙]]|- | * [[严雪亭]]|- | * [[蒋月泉]]|- | * [[黄异庵]]|- | * [[张鉴国]]|- | * [[朱雪琴]]|- | * [[郭彬卿]]|}
==代表曲目==
{| class="wikitable"
|-
! * 《[[西厢记]]》
|-
| * 《[[文征明]]》
|-
| * 《[[杨乃武与小白菜]]》
|-
| * 《[[张文祥刺马]]》
|-
| * 《[[十美图]]》
|-
| * 《[[顾鼎臣]]》
|-
| * 《[[啼笑因缘]]》
|-
| * 《[[秋海棠]]》
|-
| * 《[[孟丽君]]》
|-
| * 《[[四进士]]》
|-
| * 《[[情探]]》
|-
| * 《[[秦香莲]]》
|-
| * 《[[武松]]》
|-
| * 《[[林冲]]》
|}
==参考文献==
 
*杨振雄简介 .中国评弹网 [引用日期2012-10-22] 。
*苏州评弹·中国最美的声音 .中国评弹网 [引用日期2012-10-13] 。
*曲起苏州六百年 .苏州新闻网 .2012-06-29 [引用日期2012-10-21] 。
*长篇弹词《筱丹桂之死》说红二十年 .中安在线 .2004-08-20 [引用日期2012-10-22] 。
*陈云与评弹界交往纪事(上) .中央文献研究室官网 [引用日期2012-10-21] 。
*吴宗锡:评弹精华五十年流失七成 .网易 .2009-06-16 [引用日期2012-10-25] 。
*徐云志的情趣琐事 .网易 .2011-08-02 [引用日期2012-10-12] 。
 
 
==外部连结==
716,2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