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评弹

增加 8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源流
[[潘心伊]]《[[书坛话堕]]》一文中介绍,[[清朝]][[乾隆皇帝]]到苏州时,曾把当地一位姓王的说书艺人召来,弹唱一段《游龙传》。此人叫王周士,他晚年创立了评弹历史上第一个[[同业公会|行会]]「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光裕社成立后,评弹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前四大名家」:[[陈遇干]]、[[俞秀山]]、[[毛菖佩]]、[[陆世珍]]。[[同治]]、[[光绪]]年间,评弹(当时又称为苏州说书)亦传到上海并得到相当重视,在苏沪地区出现了以[[马如飞]]、[[姚时章]]、[[赵湘洲]]、[[王石泉]]「后四大名家」为代表的一大批评弹艺术家,这是评弹艺术成熟的标志,并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开始,评弹活动的中心从苏州转移到[[上海]],江、浙、 [[ 北京 ]] [[ 天津 ]] [[ 武汉 ]] 等地。其后50年,评弹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优良节目推出。名家有[[张云亭]]、[[朱耀庭]]、[[谢少泉]]等;优良节目有《[[西厢记]]》、《[[文征明]]》、《[[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1920年代开始[[无线广播]]评弹节目。
1930年代,评弹在[[ 上海]] 等地非常流行,许多弹词名家如[[张鉴庭]]、[[张鉴国]]兄弟、[[杨振雄]]、[[蒋月泉]]等都在上海演出。曲目也从传统的古典话本扩展到现代小说,如[[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等。
1950年代,[[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和[[苏州市人民评弹团]]等专业演出团体相继成立,这些团体集中当时评弹界的菁英,并编演大量优秀作品。
718,3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