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肥东县

增加 2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肥东县.jpg|400px|缩略图|右|[http://n.sinaimg.cn/front/200/w1080h720/20181206/rJBm-hpfycet4795595.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1264474953_4b5e5b4900100fpmg.html 来自新浪网图片]]]
'''肥东县''',隶属于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居皖中腹地,东望 [[ 南京 ]] ,南滨 [[ 巢湖 ]] ,西融 [[ 合肥 ]] ,北襟 [[ 蚌埠 ]] ,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之誉。
曾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全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散文之乡”等荣誉称号<ref>[https://new.qq.com/omn/20190731/20190731A07NOY00.html 昔日吴楚要冲 今夕全国百强],腾讯网 2019-07-31 10:39</ref>。
==县区演变==
[[ 西汉 ]] [[ 武帝 ]] 时肥东大部分地区为浚遒县境,县治在今石塘区的龙城集(一说在白龙镇清水桥),属九江郡。
[[ 东汉 ]] :橐皋县(今柘皋)并入浚遒县,仍属九江郡。
[[ 三国 ]] :浚遒属魏 [[ 扬州 ]][[ 淮南 ]] 郡,后期撤浚遒。
[[ 西晋 ]] :武帝 [[ 太康 ]] 元年(280年),恢复浚遒县,改“浚”为“逡”,仍属扬州淮南郡。
[[ 南朝宋 ]] :武帝年间废逡遒。永初三年(422年),将颍上西北的慎县侨置于原逡遒境,县治在今梁园,属南 [[ 豫州 ]] 南汝阴郡。
[[ 南朝齐 ]] :改南豫州为 [[ 豫州 ]] ,慎县属豫州南汝阴郡,郡治移于今梁园。
[[ 南朝梁 ]] :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南豫州改称合州,慎县属合州汝阴郡。
[[ 北魏 ]] :慎县一度属魏,隶合州南汝阴郡。
[[ 东魏 ]] :慎县属平梁郡。
[[ 南朝陈 ]] :改平梁郡为梁郡,慎县属梁郡,郡治在今梁园。
隋: [[ 开皇 ]] 初年,慎县属庐州; [[ 大业 ]] 初年,改庐州为庐江郡,慎县属庐江郡。
唐:慎县属淮南道 [[ 庐州 ]]
后周: [[ 显德 ]] 五年(958年),慎县属保信军庐州。
宋:慎县初属淮南道庐州,后改道为路,属淮南西路庐州保信军。 [[ 绍兴 ]] 三十二年(1162年)因避孝宗赵昚讳,慎县改为梁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梁县属淮西总督府,次年改属庐州路。
明: [[ 洪武 ]] 初年,梁县并入 [[ 合肥县 ]] ,属南京直隶庐州府。
清:清初, [[ 合肥 ]] 属江南省庐州府。 [[ 顺治 ]] 十八年(1661年)属 [[ 江南省 ]] 左布政使司。 [[ 康熙 ]] 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布政使司。后属 [[ 安徽省 ]] 庐州府。
[[ 中华民国 ]]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合肥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安庆道,仍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合肥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侵占合肥县城,县政府迁至肥西,在梁园设肥东办事处,辖今肥东县的全境,因受日军阻隔,合肥县政府不便领导,直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投降,县政府迁回合肥城,撤销肥东办事处,肥东地区仍属合肥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析合肥县为合肥市和肥东、肥西两县,因肥东县位于合肥市之东,故名肥东。属江淮解放区第五行政区。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合肥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安庆道,仍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合肥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侵占合肥县城,县政府迁至肥西,在梁园设肥东办事处,辖今[[肥东县]]的全境,因受日军阻隔,[[合肥县]]政府不便领导,直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投降,县政府迁回合肥城,撤销肥东办事处,肥东地区仍属合肥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析合肥县为合肥市和肥东、肥西两县,因肥东县位于合肥市之东,故名肥东。属[[江淮]]解放区第五行政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 1949 年肥东县属皖北行署 [[ 巢湖 ]] 专区。1952年3月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同年, [[ 皖南 ]] 、皖北合并设置安徽省,属安徽省 [[ 滁县 ]] 专区。1956年1月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58年7月属 [[ 合肥市 ]] 。1961年4月属 [[ 安徽 ]] 省滁县专区。1965年7月属安徽省巢湖专区。1983年7月属合肥市,为市郊县。
2011年3月,撤销陈集乡,设立陈集镇。调整后,全县辖1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店埠镇、撮镇镇、梁园镇、桥头集镇、长临河镇、石塘镇、古城镇、八斗镇、元疃镇、白龙镇、包公镇、陈集镇、众兴乡、张集乡、马湖乡、响导乡、杨店乡、牌坊回族满族乡。
截至2018年,肥东县下辖13个镇,6个乡,2个功能区。肥东县政府驻店埠镇龙泉路8号。
位置境域
 肥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南濒 [[ 巢湖 ]] ,东连 [[ 巢湖市 巢湖市 ]] [[ 滁州市 ]] 南谯区、 [[ 全椒县 ]] ,西与 [[ 合肥市 ]] 瑶海区、包河区、 [[ 长丰县 ]] [[ 肥西县 ]] 毗邻、北和定远县接壤。介于东经117°19′ —117 ~117 °52′与北纬31°34′ —32 ~32 °16′之间,总面积2216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地层===
肥东县境内地层由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 [[ 侏罗纪 ]] 、白垩系、下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
上太古界:分布于肥东县文集、阚集、王铁、桥头集、湖滨等乡的一些低山丘陵上。岩性以片麻岩为主,夹变质 [[ 火山岩 ]] ,在铜鼓山一带含多层 [[ 磁铁矿 ]] 。出露厚度大于3671米。
下元古界:分布于肥东县西山驿、桥头集、复兴、湖滨等乡的低山丘陵上,岩性以片岩、 [[ 大理岩 ]] [[ 白云岩 ]] 为主,底部夹粉黄色磷块岩及锰土层。出露厚度747米。大何山沉积变质磷矿床和双山白云岩矿床均形成于早元古代。
上侏罗纪:地表仅零星出露于肥东县湖滨乡及龙山乡南部一带。据钻孔揭示,在长乐乡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之下有较广泛的分布。岩性为中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厚度不详。
白垩系:广泛分布于肥东县中、北部岗地第四系覆盖之下,只在沿江淮分水岭的白龙、八斗、古城、广兴一线及东南部的西山驿至桥头集附近地表零星出露。岩性为紫红色 [[ 砂砾岩 ]] [[ 粉砂岩 ]] [[ 泥岩 ]] 。在响导铺的钻孔中还含有多层石膏,本系厚度大于2433米。桥头集型砂矿床赋存于上白垩纪。
下第三系:地表未见出露。据钻孔揭示,分布范围比白垩系小,在梁园及撮镇附近两地为沉积中心,岩性为杂色 [[ 矿岩 ]] 、粉矿岩、泥岩,含 [[ 石膏 ]] ,厚度为753.5米。
第四系:除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外,肥东县几乎均被第四系所覆盖。厚度大体是高处薄,低处厚,北部地区薄,南部地区厚。八斗岭9米,护城24米,梁园26米,店埠44米,撮镇93米。下、中更新纪分布于东部丘陵边缘的狭长地带,由粘土、砾石层等沉积物构成。上更新纪广布于起伏岗地,由棕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在江淮分水岭构成标高80至90米的二级阶地。全新纪分布于现代河流两侧属近代堆积物,下部为亚砂土和砂砾,上部为亚粘土,组成河漫滩及一级阶地。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