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清皇家陵寝

增加 1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也称[[东北三陵]],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盛京三陵加上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清东陵、清西陵,构成了一组清朝帝陵体系,浓缩了清朝的历史。
[[ 福陵 ]] 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占地近5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墓面临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清幽。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阶;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
[[ 昭陵 ]] 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与福陵同年竣工,经康熙、嘉庆增建,陵区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昭陵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极似一座小城。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神桥、牌楼、正红门、碑亭、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方城中心的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黄琉璃瓦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方城北端为宝城,宝城为月牙形,城内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墓室。登上宝顶四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
[[ 永陵 ]] 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1.1万多平方米,但列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1598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坐落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的永陵镇。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陵宫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窑、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山如屏风矗立背后,[[苏子河]]如玉带飘过陵前,河对岸的烟囱山与启运山遥相呼应,使地处群山环绕中的永陵显得十分壮阔。清皇室把永陵视为“兆基帝业钦龙兴”之地,所以终年香火不断。[[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
===清东陵===
1747(乾隆十二年)裕陵纪园寝破土动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55年—1762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方城、明楼、宝城和东西配殿。为了平衡东陵和西陵的关系,1796年(嘉庆元年)太上皇弘历曾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道光皇帝即位以后,遵照此谕,1821年(于道光元年)在东陵境内的宝华峪营建陵寝,1827年(道光七年)建成。其纪园寝和公主园寝也随之完工。宝华峪陵寝建成第二年因发现地宫渗水,道光帝震怒,不仅严惩了建陵臣工,而且不顾昭穆东西分建的谕旨,另在西陵境内相度陵址,随之将已建成的东陵宝华峪陵寝及纪园寝废掉,拆运到西陵重建,于是在东陵界内留下了一片废墟。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即命大臣在东、西陵两地相度陵址,最后选定在东陵界内的平安峪。
1859年(咸丰九年)破土兴工。由于第二次 [[ 鸦片战 ]] 争爆发,陵工受阻。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以后,陵工才被迫加紧进行。直到1866年(同治五年)才最后完工,命名“定陵”。随后纪园寝也相继告竣。修建定陵时由于战败赔款,国库十分空虚,不得已选用了宝华峪道光帝弃陵的大量旧料,建筑质量大不如前。1873年(同治十二年)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在定陵东侧二里许的普祥峪和菩陀峪同时破土兴工,1879年(光绪五年)同时完工。但16年以后,慈禧皇太后倚仗独掌朝纲之机,以“年久失修”为借口,下令将自己的陵寝进行重修。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开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完工,历时13个年头。重修后的慈禧陵,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装修之豪华,建筑之精美,使与之毗邻的慈安陵为之逊色。因为这两座陵都位于定陵东侧,且从属定陵,故统称为“ [[ 定东陵 ]] ”。
慈安皇太后的陵单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单称为菩陀峪定东陵。同治皇帝生前未选择陵址,在其驾崩后才仓促相度,陵址确定在东陵界内的双山峪,定陵名为“惠陵”。1875年(光绪元年)动工,1878年(光绪四年)建成。位于惠陵西侧的纪园寝也在1876年 —1878 年~1878 年(光绪二年至四年)问建成。由于国力维艰,建筑材料低劣,加之施工仓促,仅过了21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竟发现隆恩殿大木构件多有伤折、糟朽现象,不得已拆掉重建。重建工程于当年(1899年)开工。由于发生了 [[ 八国联军 ]] 侵占北京的事件,工程一度搁浅,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才结束,历时8年之久。接连不断的大规模营建皇陵的活动,不仅极大地耗费了国帑,而且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特别是光绪年间屡兴大工,更使本来十分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
清朝入关以前,已经在关外营建了3座皇帝陵,即水陵、福陵和昭陵。这三座陵寝规制各异,说明当时并无定制。入关以后营建的陵寝,基本因袭了明陵规制,但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营建的陵寝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了不同的特点。
宫殿区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营建,自南至北依次为:神道碑亭、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焚烧纸、锞的场所)、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琉璃影壁及月芽城、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宫门以北部分环以围墙,前后三进院落。神厨库区位于宫殿区前左侧,其建筑有:神厨(做祭品的厨房)、南北神库(储存物品的库房)、省牲亭(宰杀牛羊的场所),环以围墙,坐东朝西。围墙外建井亭。三个区的所有带屋顶的建筑(包括墙垣)除班房覆以布瓦外,全部以黄琉璃瓦覆顶(包括墙顶)。
其中大红门为 [[ 单檐庑殿顶 ]] 建筑;圣德神功碑亭、神道碑亭、隆恩殿、明楼和省牲亭为 [[ 重檐歇 ]] 山顶建筑;具服殿、隆恩门、配殿、 [[ 燎炉 ]] [[ 单檐歇 ]] 山顶建筑;朝房为 [[ 单檐硬山顶 ]] 建筑;神厨、神库为单檐悬山顶建筑;陵寝门为琉璃花门;井亭为盝顶建筑;班房为单檐卷棚顶建筑。
入关第二帝康熙皇帝的景陵承袭孝陵规制,宫殿区和神厨库区与孝陵相同,惟神路区有较大改动。主要表现在:一、神路与孝陵神路相接,不单建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二、圣德神功碑亭改竖双碑,分书满汉碑文。三、石像生由18对缩减为5对。四、改龙风门为五间六柱五楼的牌楼门(道光年间,为求划一,谕今将牌楼门也称龙风门)。五、裁撤了七孔桥、一孔桥,保留了五孔桥和三路三孔桥。六、五孔桥改建在石像生以南。
在清东陵营建的第一座妃园寝是景陵妃园寝,其布局只有宫殿区。自南向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和平桥、东西厢房、东西班房、宫门、燎炉、享殿、园寝门。后院建49个小宝顶。厢房、班房均以布瓦覆顶。大门、享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并以绿琉璃瓦覆顶。景陵妃园寝成为后世妃园寝的蓝本。
景陵双妃园寝是清东陵内建造的第二座妃园寝。乾隆皇帝出于对康熙帝的两位皇贵妃, [[ 悫惠皇贵妃 ]] 佟佳氏和 [[ 惇怡皇贵妃 ]] 瓜尔佳氏的尊重和孝顺,拓展了规制。与景妃园寝相比,有以下三点不同:一是增加绿瓦单檐歇山顶的东西配殿;二是享殿月台前设置了丹陛石;三是为两位皇贵妃各建立了方城和绿瓦单据歇山式的明楼,从而该园寝成为清代等级最高的妃园寝。
清东陵内建造的第三座妃园寝是裕陵妃园寝。该园寝规制接近景陵皇贵妃园寝,所不同的是享殿前未设丹陛石,园寝门开在享殿两侧的面阔墙上,有一座方城明楼,后院内建34座小宝顶。
从清东陵各类陵寝规制的传承演变情况可以看出,陵寝规制不仅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当时最高当权者个人意志的影响。
[[ 清东陵 ]] 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
[[ 清西陵 ]] 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雍正八年(1730年)时,以此地" 山脉水洁,条理详明" ,系龙脉吉地而于此兴建泰陵;雍正死後,乾隆继位,父子不葬一地为制,遂形成东、西陵隔辈建陵的现象。
清西陵东起梁各庄、西到紫荆关,南抵大雁桥,北接奇峰岭,占地约一百平方公里,内有帝陵四座—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后陵三座,以及妃嫔、公主、亲王的园寝七座,而以泰宁山主峰下的泰陵为中心,其他陵园则分布东、西两侧。
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共有六个,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除了第六条不能单独存在)就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I.代表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例如 [[ 金字塔 ]] [[ 长城 ]]
II.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 [[ 凡尔赛宫 ]] [[ 欧洲 ]] 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
III.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例 [[ 伊朗 ]] [[ 波斯波力斯宫 ]] 是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壁上的雕刻反映了波斯当时的情况,各国进贡情况,是文化证明。复活节岛,只遗留了巨大的石雕像,其他古物没有留下,只有靠石雕像来研究当时的 [[ 历史 ]]
IV.一个历史时期的典范。区别于第二条,典范是指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 [[ 梵蒂冈 ]] ,影 响6-7 响六~七 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
V.难于保存的突出例证,例如 [[ 印第安人 ]] 保留区;
VI.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 [[ 艺术 ]] 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例如 [[ 耶路撒冷 ]] [[ 自由女神像 ]]
自然遗产遴选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717,3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