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贝母

增加 1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515451545154515451545151545154515415451541.jpg|缩略图|右|[http://www.kksuyuan.com/ueditor/php/upload/image/20150302/1425281608268604.jpg 原图链接][http://www.kksuyuan.com/goods/detail/id/55.html 来自 舌尖上的溯源 的图片]]]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 [[ 《本草经集注》 ]] 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花、空草,药实。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br>
使用方法:内服:3~10克,研细粉冲服,每次1~1.5克。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br>
'''浙贝母'''<br>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在 [[ 江苏 ]] [[ 安徽 ]] [[ 湖南 ]] 等地也有出产。<br>浙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解毒,临床常与 [[ 元参 ]] [[ 牡蛎 ]] [[ 蒲公英 ]] [[ 天花粉 ]] [[ 连翘 ]] [[ 薏苡仁 ]] [[ 鱼腥草 ]] [[ 鲜芦根 ]] [[ 夏枯草 ]] [[ 海藻 ]] [[ 昆布 ]] [[ 莪术 ]] 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药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br>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br>
'''土贝母'''<br>
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 [[ 河北 ]] [[ 陕西 ]] [[ 山西 ]] 等地。土贝母性凉而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 [[ 牡蛎 ]] [[ 天花粉 ]] [[ 薏苡仁 ]] [[ 鱼腥草 ]] [[ 皂角刺 ]] [[ 穿山甲 ]] [[ 夏枯草 ]] [[ 海藻 ]] [[ 昆布 ]] 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br>
【禁忌】:上述三类贝母常用量均为6~12克,因其反乌头,故不能与乌头及其“兄弟”天雄、附子等同用。<br>
'''新疆贝母'''<br>
1.一轮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有毒。<br>
2.东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br>
3.草贝母:主产于 [[ 四川 ]] [[ 云南 ]] ,即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俗称为草贝母。有误当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发生。球茎呈短圆锥形,高1~1.5cm,直径0.8~2cm,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处从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br>
综上所述,松贝与青贝的明显区别在于松贝的两个鳞瓣大小悬殊而青贝的大小相近;炉贝个体最大,呈长圆锥形,色显黄白,或有“虎皮斑”;川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另外,一轮贝母及草贝母均有毒,须格外注意。<br>
== 参考来源 ==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