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熱發電

增加 4,491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地熱水的直接用途非常廣泛,主要有採暖空調、工業烘乾、農業溫室、水產養殖、旅溫泉療養保健等。
 
==方法==
把地下熱能轉換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生產過程。根據地熱能的賦存形式,他熱能可分為蒸汽型、熱水型、幹熱岩型、地壓型和岩漿型等五類。從地熱能的開發和能量轉換的角度來說,上述五類地熱資源都可以用來發電,但日前開發利用得較多的是蒸汽型及熱水型兩類資源。地熱發電的優點是:一般不需燃料,發電成本上多數情況下都比水電、火電、核電要低,設備的利用時間長,建廠投資一般都低於水電站,且不受降雨拉季節變化的影響,發電穩定,可以大大減少環境響污染,等等。
 
利用地下熱水發電主要有降壓擴容法和中間介質法兩種:
 
===降壓擴容法===
根據熱水的汽化溫度與壓力有關的原理而設計的,如在0.3絕對大氣壓下水的汽化溫度是68.7。通過降低壓力而使熱水沸騰變為蒸汽,以推動汽輪發電機轉動而發電。
 
===中間介質法===
採用雙循環系統即利用地下熱水間接加熱某些“低沸點物質”來推動汽輪機做功的發電方式。如在常壓下水的沸點為與100℃,而有些物質如氯乙烷和氟里昂在常壓下的沸點溫度分別為12.4℃及-29.8℃,這些物質被稱為“低沸點物質”。根據這些物質在低溫下沸騰的特性,可將它們作為中間介質進行地下熱水發電。利用“中間介質”發電萬法,既可以用100℃以上的地下熱水(汽),也可以用100℃以下的地下熱水。對於溫度較低的地下熱水來說,採用“降壓擴容法”效率較低,而且在技術上存在一定困難,而利用“中間介質法”則較為合適。
 
這兩種方法都有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地熱發電仍是一個新的課題,其發電的方人仍在不斷探索中。
 
地下熱水往往含有大量的腐蝕性氣體,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是硫化氫、二氧化碳、氧等,它們是導致腐蝕的主要因素,這些氣體進入汽輪機、附屬設備和管道,使其受到強烈的腐蝕。此外,地下熱水中含有結垢的成分,如矽、鈣、鎂、鐵等,以及對結垢有影響的氣體,如二氧化碳、氧和硫化氫等,產生的結垢經常以碳酸鈣、二氧化矽等化合物出現。因此,在利用地下熱水發電中要允分注意解決腐蝕和結垢問題。
 
==現狀==
美國的地熱能使用僅占全國能源組成的0.5%。據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現有的地熱系統每年只採集約3000兆瓦能量,而保守估計,可開採的地熱資源達到10萬兆瓦。相關專家指出,倘若給與地熱能源相應的關注和支持,在未來幾年內,地熱能很有可能成為與太陽能、風能等量齊觀的新能源。
 
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起步階段一樣,地熱能形成產業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於技術和資金。地熱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從投資到收益的過程較為漫長,一般來說較難吸引到商業投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般能夠得到政府優惠政策的支持,例如稅收減免、政府補貼以及獲得優先貸款的權力。在相關優惠政策的指引下,投資者們將更有興趣對地熱專案進行投資建設。
 
地熱能的利用在技術層面上有待發展的主要是對於開採點的準確勘測,以及對地熱蘊藏量的預測。由於一次鑽探的成本較高,找到合適的開採點對於地熱項目的投資建設至關重要。地熱產業採取引進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勘測設備,為地熱能尋找準確的開採點。
 
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在為地熱鞥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援。全球大約40多個國家已經將地熱能發展列入議程,預計到2010年,全球地熱資源的利用將提升50%。
 
聯合迴圈地熱發電系統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適用於大於150℃的高溫地熱流體(包括熱鹵水)發電,經過一次發電後的流體,在並不低於120℃的工況下,再進入雙工質發電系統,進行二次做功,這就是充分利用了地熱流體的熱能,既提高發電的效率,又能將以往經過一次發電後的排放尾水進行再利用,大大地節約了資源。
 
據截止1997年的統計,全世界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已達762.2萬kw。美同加州吉塞斯地熱電站是H前世界上最大的地熱電站,裝機容量達91.8萬kw。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