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熱發電

增加 7,393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據截止1997年的統計,全世界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已達762.2萬kw。美同加州吉塞斯地熱電站是H前世界上最大的地熱電站,裝機容量達91.8萬kw。
==遠景==
===台灣最具潛力的綠色能源===
地熱發電已成台灣最具潛力的綠色能源,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在台灣生根之後,擁有豐富地熱資源的台灣,地熱發電也將成為明日之星,連擁有成熟地熱發電技術的美國愛達荷州都十分看好,2019年4月下旬為了因應化石能源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全球均致力於發展節能減碳技術,包括發展潔淨能源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曾與經濟部簽定「台美綠能產業合作備忘錄」,未來將結合國內產官學共同開發地熱發電資源。
參與這項台美合作計畫的單位包括: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技術研究院、台北科技大學,以及噶瑪蘭清水、台灣中油公司、永豐餘、唐榮、漢翔、中興工程、東元等廠商。噶瑪蘭清水公司目前已承包宜蘭縣政府的清水地熱發電BOT案,成為國內第一座具商轉價值的地熱發電廠。國內台灣中油公司具有豐富的地熱鑽探能力與經驗。工業技術研究院已完成開發50千瓦地熱發電商品化機組;永豐餘集團旗下永豐能源科技公司,正規劃發展地熱發電,並運用相關技術於廢熱回收。台北科技大學萬里分校預定地也因擁有地熱資源,期與美國地熱業者以產學合作方式開發。國內另有唐榮、漢翔、中興工程、東元等廠商,也因具備發電機組開發能量及設備製造背景,紛紛投入地熱發電設備領域。
===有利條件===
美方則包括愛達荷州政府商務廳、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INL)、愛達荷先進能源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Energy Studies, CAES)及美商美國地熱公司(U.S. GEOTHERMAL INC.)、動力工程公司(POWER ENGINEERS INC.),雙方將共同開發地熱發電設備模組,以及合作開拓東南亞、中國大陸乃至全球的地熱市場商機,期盼台灣能成為亞洲地區發展地熱發電的先驅領航者。
 
愛達荷州歐士傑州長在簽約儀式中表示,美國地熱發電容量占全球32%,居全球之冠。愛達荷州早在1892年即建立全美首座地熱發電系統,目前州境內地熱電廠發電容量達855百萬瓦,預計2025年可達1,670百萬瓦。愛達荷州地熱產業相當蓬勃,且擁有在綠能領域全球知名的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及先進能源研究中心,均可與台灣合作地熱電廠相關設備的製造、地熱開發及電廠營運。
 
經濟部張家祝部長則指出,愛達荷州之在亞洲地區之所以選擇台灣為合作對象,除了台灣地熱資源豐富之外,製造產業基礎雄厚,特別是電子、機械等產業群聚。因此,台灣與愛達荷州在地熱發電的合作,不僅可整合我國鑽探、機電及系統等業者形成產業鏈,未來更可以地熱為基礎,擴及全球工業廢(餘)熱、廢棄物熱及太陽熱等發電設備與能源開發商機。
 
台美簽訂這項地熱發電合作開發計劃,國內的民間科技團隊認為這是一項重要的指標,象徵台灣地熱發電將進入成熟的階段,參與當天簽訂儀式的大騰諮詢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王嘉慶指出,該團隊集合了台美專業人士,在地熱發電技術的研究已先後投入二十年的時間,目前已擁有成熟的技術,領先國內各界,其參與的第一個個案為宜蘭縣大同鄉清水地區的地熱發電廠,係台灣第一部地熱發電機。
 
清水地熱位於宜蘭縣三星鄉員山村與大同鄉交界處,此地為宜蘭民眾皆知的觀光勝地,地熱露頭就在溪水淺灘的河床上,溫泉由地下冒出,水量豐沛,泉水屬鹼性泉,全溫高達95℃,溫泉的地面溫度可算是全台數一數二的高溫。因為優良的溫泉現象,點出該地具備地熱開發的潛能與條件。民國1976年時,中油即在此鑽井探勘,未久即發現豐富的地熱資源,具備工業使用的價值,且可做為發電用途;民國1981年時,全台第一座地熱發電廠應運而生,為我國再生能源的使用寫下新的里程碑。
 
 
清水地熱發電的裝置容量為3,000瓩,但初期營運時發電量只達1,600瓩,爾後因為蒸汽與熱水生產量降低,發電成效也受到影響,清水地熱電廠乃於1993年時關閉地熱井,停止發電。今由於地熱發電技術趨成熟,宜蘭縣政府決定重啟清水地區的地熱發電,積極推動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BOT案(整建台電廢棄舊電廠-營運-移轉),已與廠商噶瑪蘭清水公司簽約並於日前完成用地交付,預定一年後營運,預估發電量可達1百萬瓦。
 
===26處具開發潛能===
在美國曾參與地熱發電的大騰諮詢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日照指出,清水地熱發電廠先前除了熱水與蒸汽的產量減少外,尚面臨嚴重的機件結垢問題。台灣地區地熱井所產生的蒸汽,多含大量腐蝕性物質,對於水管、發電機組等設備,均會造成材質上的傷害,同時也將影響到發電的效率。
 
然而,地球中心溫度可達6,000℃的高溫,以平均30公里厚度的地殼岩石層來說,每向地心深入100公尺,溫度將上升約3℃;像清水地熱這樣在地表溫度均可達到90℃以上的例子,在世界上並不多見,如不善加利用,實在是非常可惜。
 
另一方面,台灣東部被視為是全島電力建設最為稀疏的地方。由於人口較少,需求較低,同時各項建設的開發均以環境為前提,宜蘭地區的電力需求雖然不大,但仍須倚靠其他地區的輸入。如果能善用清水地區的地熱,將為宜蘭的電力帶來符合環保與切合地方需求的新境界。
 
因此,在台電關閉清水地熱發電之後,宜蘭縣政府乃與工研院能資所合作,希望能將清水地區完整規劃,以BOT方式,邀請廠商在該地區投資設立地熱發電廠,預計的發電量將可達到60,000瓩,是舊清水發電廠裝置容量的20倍;60,000瓩的電力約可滿足宜蘭縣10%的電力。
 
根據能資所初步評估,全台有近百處地區顯示溫泉地熱徵兆,其中較具開發地熱潛能的有26處,理論上地熱蘊藏量約有一百萬瓩。以舊清水地熱發電的成本為例,每度電約1.8至2.5元,顯示出地熱發電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再生能源;此外,除了發電,地熱更可為工業、農業利用,同時具有觀光的潛力,附加價值十分的高。
 
地熱發電最早於1904年在義大利知名溫泉區拉德瑞羅(Larderello)設立,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地熱發電廠位於美國加州的蓋瑟廠(Geysers),該廠足夠供給10萬人都市所需的電量。中國西藏羊八井也有可供10萬人電力的地熱發電廠。此外,冰島、日本、菲律賓等國家也正積極地在開發地熱。
 
大騰諮詢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日照指出,在歷經兩次主要的石油危機後,再生能源成為各國政府積極追求的替代能源,地熱也是其中的重點,只是相較於風力、太陽能等部份,地熱發電較少為大眾所討論。其實,目前世界上已有260座左右的地熱發電廠;美國是最大的地熱發電國家,發電容量約300萬瓩,每年170億度的電力生產,價值可達10億美元。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