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卓琳

增加 7,3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xpand[[File:卓琳2.jpg|thumb|time=2019-09-29T11300px|有框|右|[http:14//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730/00016c8b41770bdb313922.jpg 原图链接][http:13+00:00}}{{substub|time=2019//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9-29T11:14:13+00:00}}07/30/content_18231411.htm 图片来源]]]卓琳 编辑 ''' 卓琳 ''' (1916.4.6—2009.7.29),原名浦琼英, [[ 邓小平 ]] 的夫人,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 [1] 1916年4月6日出生于 [[ 云南 ]] 宣威市榕城镇普家山村。 [1] 1938年因工作需要化名卓琳。1939年8月,经人介绍,当月就和邓小平结婚,成为了邓小平的第三任妻子,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因此两人都属龙。1973年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1978年1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直至离休。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9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 [[ 北京 ]] 逝世,享年93岁。2009年8月10日火化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简介==卓琳同志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处新闻材料室组长,1950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校长,1952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机要秘书。“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她也受到牵连,1969年10月随邓小平同志到江西,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1978年1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 卓琳同志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ref>[1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7/30/content_1823140 邓小平夫人卓琳逝世 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中国网,2009-07-30</ref>==人物经历<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1380/9753467.html 卓琳原名浦琼英父亲是云南富商  ],人民网,2009-07-30</ref>=====出生工商名绅家庭=== 卓琳原名浦琼英,1916年出生在一个富甲一方的工商名绅家庭里,是家中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父亲是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曾因某种原因而被“软禁”过,当时才四五岁的浦琼英就由母亲带着先后赴[[越南]]、[[香港]]、[[广州]],千里寻父。 童年和少年时代,浦琼英从周围的好多事情中感受到世间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遭遇,并为之愤愤不平。[[File:卓琳1.jpg|thumb|300px|有框|右|'''1939年8月,邓小平与卓琳在延安结婚'''[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730/00016c8b41770bdb23b60f.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7/30/content_18231405 图片来源]]]1931年,浦琼英作为云南省体育代表团少年选手参加在北平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刚刚到达香港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国难当头,运动会没开成,云南队只好撤返。浦琼英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写信给家里,表示不回云南,要求去北平读书。家人同意后,她经上海辗转北平,在一个补习班学习数月。次年,考入北平女子一中。 1936年,浦琼英抱着实业报国、科学报国的理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时,她积极参加了学校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没多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浦琼英乔装成百姓,逃出了北平。几经折腾,她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并考上了延安陕北公学。次年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成为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者,并因工作需要而改名为卓琳。 ===延安相识相爱 小平两次求婚=== 1939年秋,邓小平与卓琳相识在延安。卓琳说:“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女朋友,让她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不同意。那个女朋友和我谈了两次,我不愿意。我说我年纪还轻,不想那么早结婚。”邓小平当时是八路军129师政委,卓琳是一个年轻女性。对这位从前方来的长征干部,卓琳自然缺乏了解。 据卓琳讲,当时她怕跟一个工农干部成家,“我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怕他们没有知识,跟他们说不到一块儿”,因此她不敢同这些人谈情说爱。后来,邓小平两次主动找上门来,卓琳听了他的有关情况和理想后,觉得他还不错,是个知识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那个时候自己已经23岁了,我说算了吧,凑合吧。” 不多久,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战友们以淳朴的方式为邓小平夫妇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几天后,卓琳便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婚后,快言快语的卓琳慢慢适应了沉默寡言的邓小平,也渐渐理解了丈夫,默默地支持着丈夫。 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场到解放战争,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ref>[https://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7-30/1796412.shtml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一生充满曲折  ],中国新闻网,2009-07-30</ref> ===跟随丈夫行军转移=== 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两人都属龙。1939年结婚后,她便跟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先后在八路军129师师部秘书科、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或部门工作,任妇女训练班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工作。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她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 从一个名牌大学的女生,到迈入革命殿堂的青年革命者,卓琳毫无畏惧接受战争的洗礼,投入到抗战的枪林弹雨中。她的头三个孩子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出生的,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中成长。卓琳多次忍痛把孩子托付给老乡,只身一人,随部队行军、转移。 ===恪守不到外面工作===[[File:卓琳.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politics.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7/30/F200907300805322517923944.jpg 原图链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9749432.html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卓琳任重庆人民小学的校长,负责管理、教育第二野战军干部子女的责任。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全家一同来到了北京,住进中南海。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自己的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一门心思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默默在邓小平背后奉献着。 1997年邓小平辞世后,时年81岁高龄的卓琳女士恪守着邓小平关于“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的提醒,在北京家中安享着晚年时光。 ===希望把骨灰撒在小河沟=== 邓小平辞逝,卓琳通过特殊的形式表达悲哀。她说:“他去世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悲哀,但是这是自然规律,你也没办法。每年他的生日,我们全家人还像他活着一样,大家一块儿给他过生日,纪念他。” 晚年的卓琳对待生和死的问题非常坦然,她很早就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并多次和子女讨论身后事。 她说:“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不要给国家添什么麻烦。” ==为地震捐出平生积蓄== 2008年5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收到了一笔10万元捐款,这笔善款来自邓小平夫人、92岁高龄的卓琳老人。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卓琳得知消息后,13日和14日,连续两天匿名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5日,卓琳又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并向家人筹措了部分资金,凑足10万元整数捐给了中国红十字会。所借部分将从她日后的工资里扣除。<ref>[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7/30/content_18231704.htm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一生充满曲折  ],中国网,2009-07-30</ref>==参考资料== [[Category:軍政人物]]
10,4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