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VK 45.02P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VK 45.02P是一個由納粹德國保時捷公司設計的一款不成功的重型坦克方案。

這款坦克的研發從1942年4月開始,克虜伯公司還接到了製造該坦克炮塔的訂單。然而,這輛坦克的原型車並未被製造出來,而這批炮塔被安裝在了虎II坦克[1]上。

研製始末

虎I重型坦克的後繼車型在虎I尚未定型時既已展開。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在裝甲兵發展研討會上提出,每個裝甲師應裝備20輛重型坦克作為進攻矛頭,配備1000米處穿深150毫米的88毫米坦克炮[2]。希特勒堅持要求要在保時捷虎上安裝新研發的74倍身徑88毫米Flak 41高射炮,這款火炮的長度、重量和炮彈尺寸等均遠超KwK36 88毫米戰車炮,費迪南·保時捷博士和萊茵金屬均認為現有的炮塔座圈無法安裝。鑑於以上情況,德國武器局第四科研究將Flak 41車載化的改造方案,另一方面第六科則授權保時捷和亨舍爾研發新型坦克底盤,炮塔則由克虜伯設計。

在VK 45.01 (P)(也就是保時捷虎式)沒有成功獲得製造合同後,保時捷博士開始尋找讓自己的產品提高一個台階的方法。參照盟軍當時最新的坦克設計之後,他認為簡單的提升VK 45.01 (P)的裝甲不足以提升其競爭力。而是需要讓坦克更重和更靈活。新方案在公司內部稱為「保時捷180型」,分A型和B型。A型炮塔在前、動力裝置在後;而B型炮塔在後,動力裝置在前。兩種方案車體正面、側面和後部裝甲均為80毫米,首上傾斜45度,首下傾斜35度。傾斜裝甲的設計使其防護優於正面100毫米的VK 45.01 (P)。

動力裝置依然延續保時捷博士青睞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兩台300馬力的保時捷101/3型10缸汽油發動機各驅動一台發電機,動力由西門子的電傳動裝置傳遞至驅動輪,帶動履帶前進。整車極速約為35千米/時,最大航程157千米。懸掛系統和VK 45.01 (P)相同,仍為每側三組縱置扭杆懸掛,每組懸掛有兩個外側鋼緣內襯橡膠的大直徑負重輪。履帶寬640毫米,接地壓強高達1.22千克/立方米。1942年10月,保時捷博士提出了改進動力裝置的方案「保時捷181型」,三種子方案分別有600至700馬力不等的發動機,但181型僅停留於藍圖階段。

炮塔由克虜伯公司設計,正面厚100毫米,呈弧形。側面厚80毫米,左側的車長指揮塔突出於傾斜30度的側裝甲,形成一複雜的曲面。主武器為一門克虜伯研發的88毫米KwK 43戰車炮(工廠編號:Gerät 5-0808)。Kwk 43無論在長度、重量、膛線纏距還是炮彈種類等都和Flak 41完全不同,在保證穿深的情況下緊湊化,更適合坦克使用。炮塔座圈直徑1850毫米,由電動機驅動。車體上有圍繞座圈的裝甲帶,防止座圈中彈造成炮塔卡死。

視頻

VK 45.02P 相關視頻

【Tank出品】坦克世界 VK 45.02 (P)
看看最巔峰時的納粹軍團,也是德國最黑暗的時刻

參考文獻

  1. 虎II坦克 ,新浪博客,2013-12-29
  2. 圖紙猛虎vk45.02重型坦克,bilibili, 201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