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州城隍廟又叫都城隍廟,就在南越王宮博物館旁邊,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時期嶺南最大的城隍廟,現在看到的是清代重建的部分,只拆剩了大殿和拜亭,是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幾年才對市民免費開放。廣州城隍廟在中山四路的忠佑大街,原是供奉守護城池神祇的壇廟。城隍神是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護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城隍廟主祀城隍,另有文武判官、二十四司。二十四司中地獄司威懾人。廣州城隍廟始建於明朝,在明清時期是廣州城內的標誌性建築,規模比得上北京的城隍廟。城隍廟破爛爛,可以說是光彩重生,在淨高十二米的城隍廟大殿內,四盞兩米高的八仙紅木大宮燈高高掛起,三尊貼有真金金箔的城隍爺已經重回寶座,不過就被紅布覆蓋着,稍後才能看清廬山真面目。大殿兩側的牆上鑲嵌有大型壁畫《開天闢地神仙眷》,是三四十名畫師花了半年時間趕製的,高度超過八米,有可能是省內最大的壁畫。[1]
歷史沿革
- 據歷史記載,廣州府的城隍由於是受省級長官拜謁,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間,廣州府城隍升格為管轄全省的都城隍,廣州府城隍廟升格為都城隍廟。原城隍廟有儀門、中門、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齋宿所,曾被評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 1920年拆廟建街時,拆去拜亭前的建築,鋪成了一條長達280米的大街,城隍廟也拆剩大殿和拜亭。
- 1993年被列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不對市民開放。
- 2009年6月2日上午,張廣寧一行在檢查了中山四路城隍廟的修復情況後,張廣寧要求將城隍廟與南越王宮署古蹟進行連片規劃和保護,珍惜寺廟道觀等古蹟所沉澱的城市歷史,要保護好、利用好、管理好廣州的歷史文化遺產,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城隍廟的歷史風貌,周邊環境也要同步整治,與城隍廟建築風格保持協調,給廣州增加一個"和諧的平台"。
- 2010年10月31起正式免費對市民開放,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辦的廣府廟會也在這裡舉行,人會特別多,也特別熱鬧。現城隍廟占地500多平方米。越秀區副區長陳曉丹介紹,城隍廟將允許市民燒香祈福,但只能用城隍廟提供的環保香,每人限領三支,限制燒高香以提倡環保。至於三支香的價格,則由市民按照捐獻功德錢的形式給出,不限制金額大小。
- 廣州城隍廟當年盛景,也記錄在清代著名廣東畫家蘇六朋筆下。這位順德籍畫家最初到廣州定居時,就在城隍廟前設攤賣畫,他的畫中所記載的城隍廟大殿,面闊近二十五米、進深五間二十餘米,柱高九米,門前車馬喧闐,一派繁華景象。
- 廣州城隍廟這座歷經640年滄桑的廟宇將得到修復並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原貌。一時,有關廣州城隍級別、城隍廟慘澹景況以及廣州城隍神像是否屈身在佛山祖廟的報道不絕,引來各方關注。繞不開的城隍廟,蜷縮於街巷一隅的廣州城隍廟,早已經淡出了現代人的生活,但曾幾何時,它卻是城市的靈魂。
- 不僅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壽誕、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這些大日子,官府衙門要循例舉行官方祭祀,同時或他時舉行的民間廟會活動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城隍廟是慈善會,常常有錢米醫藥、被服棺木施捨;城隍廟是山寨法院,要為人主持公道,排解糾紛;城隍廟是大劇院,演繹忠臣孝子、節婦烈女的悲歡離合,娛樂民眾,教化群氓;城隍廟還是窮人的最後避難所,無家可歸的落難者,可以僥倖討得一餐,求得一宿;城隍廟也像教堂,普通人家的婚喪嫁娶,官場裡的榮辱沉浮,生意上的盈虧賠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庇佑和安慰;不僅新官上任要到城隍爺面前宣誓就職,甚至,就連刑場監斬官,行刑結束後,也一定要繞道城隍廟燒炷香,讓城隍爺拿下可能跟在身後的冤魂……城隍廟曾經是城市的先人們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無法繞開的地方。城隍廟作為民間信仰的城隍崇拜,都是伴隨着城市產生的。沒有城市就沒有城隍。
建築文化
- 「城」,本義就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壕溝便是「隍」。城與隍,構成了冷兵器時代官府與「市民」最安全的保護屏障。因此,遠在孔夫子時代,每逢除夕,人們都要極隆重地「臘祭八神」,八神中的第七神水庸,即城隍。因為水即隍,庸即城。廣州人口語中形容一個人走狗屎運有「水鬼升城隍」之說,殊不知城隍原本即是水鬼。
- 城隍文化第一人,最早有史籍記載的城隍廟在安徽蕪湖,為三國時孫權所建,距今已悠悠1770年矣。隋唐宋元,城隍崇拜相當普遍,《太平廣記》就有吳地「每州縣必有城隍神」的說法,也有關於廣州城隍的記載。不僅杜甫、韓愈、張九齡、杜牧、李商隱等都留下祭祀城隍的詩文,宋元話本、水滸英雄傳里更是諸多場景都在城隍廟裡外上演。不過,若說到對城隍文化的貢獻,上下古今第一人,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屬。
- 朱皇帝殺進南京,屁股下的龍椅尚未坐熱,便於當年(洪武元年)及次年下詔大封天下城隍。他一改過去各地城隍名目不清,權限不明、等級不嚴的混亂狀況,很英明地將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爺,嚴格規定了城隍的都、府、州、縣的四級制,並下令各地城隍廟統統不得雜祀其他神靈。他不顧戰後千瘡百孔的局面,執意重建各地城隍廟,規模宏大,與當地官署衙門完全相當,還按級別配製衣冠旗號,全國各地一千多座城隍廟便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起來。位於今天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號的廣州城隍廟,就是這股「城隍風」的產物,始建於洪武三年(1370年)。
- 對於朱元璋為何如此熱衷於加封城隍,許多人的解釋是朱皇帝是個苦出身,生於土地廟中,因而對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爺便格外敬重一些。這個說法很可疑,甚至有點搞笑,因為太草根。就如同把朱元璋竭力推崇朱熹的道學理論歸因於「大家都姓朱」一樣,未免過於高估了這個草莽英雄的小資情調,而大大低估了一個開國之君的政治智慧。其實,皇上本人將他與城隍爺的關係在與大臣宋濂的對話里說得明明白白:「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這才是一個政治家的真正心思。從此,「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為」的官方意識形態,毫無懸念地滲透到原本只是民間信仰的城隍爺的神像中,形成城隍文化最核心也最精彩的部分。
- 斷喝聲里的文化回音,從單純的一州一縣的地方守護神,逐漸演化為護國安民、懲惡揚善並管領陰間亡魂的舉國崇奉的神系,城隍爺的地位變了,待遇變了,但為民做主、剪凶除惡的脾氣沒變。各地城隍廟中高懸的匾額及楹聯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綱紀嚴明」、「浩然正氣」、「護國庇民」、「我處無私」,活脫脫的清官賢臣寫照,誰人見了能不心生欽敬?實際上,各地城隍也的確都是由令人敬仰的英雄好漢、正人君子充任的,如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杭州城隍文天祥,泉州城隍韓琦,紹興城隍龐玉,北京城隍楊椒山,福州城隍周苛,鄭州城隍紀信,上海城隍秦裕伯,桂林城隍蘇緘……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賢臣良將。
- 城隍廟的大殿中,拜謁的是三位城隍爺,分別是南漢國建立者劉龑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楊繼盛,保佑一方平安。主殿中掛有一幅面積達240多平方米的漆壁畫《開天闢地·神仙卷》,畫中共繪了132位神仙,包括盤古、女媧、觀音、玉皇大帝、四海龍王等,非常罕見。老人們習慣說,先有城隍廟,後有廣州城。對比上海城隍廟,廣州人對城隍廟的印象已經日益稀薄。在歷史上,它卻是嶺南最大的城隍廟,與北京城隍廟「平級」,並稱為「都城隍」,而當時的上海城隍廟只是區區縣級。當年廣州城隍廟有3個「城隍爺」,被民間尊稱為「劉皇」的南漢國劉龑漆塑像高達3.2米,是廣州城隍廟的主神;位於劉皇左右兩尊城隍爺分別是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楊椒山,幾番興衰。
- 中山四路與文德路的交叉口,昔日這座青磚綠瓦的老建築已修繕一新,門前的石牌坊巍然屹立,大門上方「都城隍廟」四個鎏金熠熠生輝,由廣州著名書畫家陳永鏘揮筆寫就。掩映的門縫內,每一寸檐梁、柱石、雕塑透露出斑駁的古意。這座據稱有640年歷史的城隍廟,被荒廢將近百年後在多方努力下終於修繕一新。神像金光閃閃 用金箔15萬張,本次城隍廟的修復,採用的工藝囊括了嶺南建築主要的經典手法,包括三雕(木雕、磚雕、石雕)二塑(灰塑、陶塑)一彩(壁畫),聚齊了嶺南建築諸元素。進入修復後的城隍廟,廟裡供奉的神像金光閃閃,而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大殿裡用鉑金鑲嵌的漆壁畫。該畫長29米、高8.3米,繪有132位神仙,使用金箔15萬張,每張金箔是4厘米×4厘米,由4位廣州知名畫家和30多名廣州美術學院學生歷時半年繪製而成,未來將申報吉尼斯漆壁畫紀錄。
- 鬼神之有無,報應之虛實,在素以儒學立國宗教色彩淡漠的中國文化中,向來是難置可否的命題。但是,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形而上問題,卻在城隍爺的斷喝中變得不容置疑:結什麼仇,造什麼孽,害什麼身家性命,為饒你顛倒是非半世竟夸權在手;占盡了利,沽盡了名,喪盡了天理良心,且看他榮華富貴一朝終有雨淋頭。
- 在我的印象里,城隍廟裡的楹聯比起佛寺道觀,通常更加直白,更加直接,更加直指人心,因而也更加具有警示與教化的力量。在封建王朝,它給小民帶來心靈安慰,給權貴施加道義規誡,讓惡徒心存忌憚;而在全球化時代,在建設法制國家和公民社會的今天,城隍爺仍然能夠想必也樂意再出一份力的。至少,無論達官顯貴還是一介草民,都能在城隍廟的香火里,在城隍爺的勸誡與提醒里,補補幼兒園的善惡是非功課———「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為」———或者,這才是城隍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才是重修廣州城隍廟的文化價值所在吧?[2]
- 因此,與其爭論佛山祖廟裡的那具木偶究竟是不是原本的廣州城隍,不如弄清廣州城隍廟供奉的究竟是哪路神仙,諸位聖賢豪傑姓甚名誰;與其感慨廟宇傾頹、廊柱蟻禍,不如釐清牌匾廊柱上,先人都曾留下怎樣的寄託和筆墨;與其沾沾自喜於廣州城隍級別高過上海城隍,不如向上海學學,看城隍老爺還能為今天的和諧社會貢獻點什麼———區區微意,求教於重修廣州城隍廟的規劃者與建設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廣州城隍廟
位置:廣東省廣州市
創建時間:1370年
類型:景點(古建築)
等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