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譯音指用發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於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1]
音譯漢化
定義、特點與動因 雖然漢語外來詞有一個範疇界定的問題( 楊錫彭,2007: 19-30) ,但音譯詞屬於外來詞歷來都是無爭議的。與外來詞漢化相比較後發現,音譯詞的漢化因為「音譯成分是漢語詞彙系統中外來的異質成分」,外語源詞和漢語詞在因素、詞長和( 表義或表音) 功能方面存在明顯差別( 李運富 等,2018) 而變得更為必要和緊迫,也因此成為外來詞漢化的主要組成部分。
與外來詞漢化相比較後發現,音譯詞的漢化對象和方式表現明顯不同,表現出自身特點。音譯詞的漢化,既包括像外來詞漢化那樣的、詞彙層面上對音譯詞進行形式處理或改造,也包括語音層面上對譯音方式的選擇,還包括漢字層面上對譯音漢字字音和字形的漢化。因此,「音譯詞漢化」實際上是一個不準確的說法,應改為音譯漢化。
音譯漢化是指一個外語詞音譯到漢語過程中根據漢語語言規則、漢語使用規則和中華傳統文化對譯音方法進行的靈活選擇,對譯音漢字及由譯音漢字組成的音譯詞進行的形式處理或改造。
音譯漢化的目的是改變其「舶來」形象,退去其外來色彩,消除其陌生感,讓其融入漢語語言系統。音譯漢化能夠促進音譯詞在漢語中的規範和接受(劉祥清,2016) 。
方式 音譯漢化要藉助不同的漢化方式來實現。[[]]項嘯虎( 1990) 、鍾焜茂( 1993) 、楊錫彭( 2007) 等都探討過音譯漢化方式。羅常培( 2004) 說: 「外國語詞借到中國後,中國文人想把它們漢化,於是就着原來的譯音再應用傳統的『飛禽安鳥、水族著魚』的辦法把它們寫成諧音字。」其中的「飛鳥安禽、水族著魚」就是音譯詞漢化常用方式之一。筆者( 2014) 也曾將音譯漢化方式概括為音譯簡化和音譯意義化兩大類。基於以上探討和對音譯漢化的認識,綜合考慮音譯漢化的自身特點,擬將音譯漢化方式歸納為以下三大類 12 種:
3. 1 對譯音方法進行靈活選擇
語音一一對應法或漢讀法譯寫 漢語音譯過程中,選字記音的方法有兩種,除了熟悉的語音一一對應法( coffee 音譯為「咖啡」) 外,還有漢讀法( 如 Trump 音譯為「特魯姆普」「特朗普」或「川普」) 。漢讀法譯寫 「是把外文字母改換為漢語拼音字母的讀音讀,並轉化為漢語的音節形式,尤其是結合外語詞音節的切分和漢語譯名的音節表達,而不管外文字母在原文裡是否獨立記錄了語音,也不管外文字母在原文裡讀什麼音。」( 楊錫彭,2007: 199) 漢讀法譯寫是漢語音譯特有的,為音譯漢化提供了一種全新選擇,有效解決了外語和漢語語音系統不對應的問題,是語音漢化的一種重要方式。[2]
3. 2 對譯音漢字進行必要的形式處理或改造
對譯音漢字進行必要的形式處理或改造包括譯音漢字字音和字形進行形式處理或改造。
譯音漢字字音處理有三種方式:
( 1) 音節簡省,主要是指多音節外語詞音譯成漢語時選取部分音節譯寫,或採用一一對應方法全音譯後選取其中一、二個音節獨立成詞或作為構詞成分與漢語成分組合新詞。音節簡省還包括外語首字母縮略詞照字母發音音譯,如俄語 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簡稱 КГБ,音譯為「克格勃」。音節簡省的目的是為了適應漢詞詞語雙音節化、三音節化的一般特點,滿足語言「經濟、簡便」的需要。
( 2) 音節繁化,是指單音節外語詞音譯成漢語時為適應漢詞詞語雙音節化的一般特點而增加音節,使之 成為雙音節詞,如單音節英語詞 gene 音譯成漢語雙音節詞「基因」。
( 3) 音素替換,外語和漢語的音節數量和音節組合方式存在不對稱現象。這一現象使得在漢語中找不到相應音素進行音素一一對應譯寫時必須對原外語音素進行必要的替換處理。如英語 rifle 的漢語音譯形式為「來復槍」,英語語音體系中的小舌音/r/,漢語語音體系中沒有,音譯時就用比較接近的邊音/l /來替換。
譯音漢字選擇具有多樣性,譯音漢字字形處理是音譯漢化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種:
( 1) 選擇譯音漢字,藉助形旁表義。一個外語詞的眾多漢語音譯形式的整理和規範中,按照羅常培( 2004) 說的「飛鳥安禽、水族著魚」辦法有提示意義的形旁的音譯形式,如梵語「mallikā」的有草字頭的音譯形式「茉莉」,馬來語「pinang」的有木字旁的音譯形式「檳榔」等,其音譯為社會接受,因為它們滿足了漢語漢字因形見義的認知傳統。傅蘭雅主張的音譯化學元素時以平常字外加偏旁形成漢字形聲構字,其形聲偏旁也有提示意義的作用。這一辦法對漢語化學元素漢譯術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至今仍在使用。
( 2) 選擇譯音漢字,形成「意義別解」。外語詞音譯過程中,所選的漢字只是記音符號,其意義被「棄用」。但一些音譯詞中的漢字的字面意義被「起用」,字面上形成了有理組合,但其意義與原詞的意義無關。這就是漢語音譯「意義別解」。這種「意義別解」初看起來滿足了漢字使用者的因形見義的認知傳統,因而具有積極意義,成為重要的音譯漢化方式之一。常見於商標音譯( 如 Benz 音譯為「奔馳」) 、人名音譯( 常將其中的一個音節用漢語姓氏漢字來譯寫,「使從漢姓」,如 Timothy Richard 音譯為「李提摩太」,John Fryer 音譯為「傅蘭雅」等) 和地名音譯( 譯者常將自己的感情色彩附着在音譯字上,如詩人徐志摩將 Florence 音譯為「翡冷翠」) 中。
( 3) 選擇譯音漢字,形成「循音賦義」。「循音賦義」是黃河清( 1994) 首先提出來的,即漢字中單音節語素的絕對優勢造成漢字的基本認知圖式( cognitive schema) ,那就是習慣於每個音節( 寫下來就是漢字) 都有意義,沒有意義的也要附會出意義來。當然,這個附會出來的意義不是原詞所有的。漢語音譯的「循音賦義」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譯者之意。戴季陶音譯 Gandhi Mahatma 為「甘地」,取「甘於從地獄中救世救人之宏願」之義,是譯者個人附會的意義。二是讀者之意,即讀者在認讀音譯詞時附會出來的意義。「卡式爐」是英語 casserole 的全音譯形式。但認讀過程中,「式」和「爐」都讀出了字面意義,「卡式爐」因而錯誤地認為是一種式樣別致的爐子( 潘文國,1996) 。周日安、向玉蘭( 2002) 說的「臨時漢化」( 如「他嚇得出了一身阿富汗,拔腿跑進了名古屋,趕快關也門,結果碰掉了一顆葡萄牙」) 都是讀者之意。
( 4) 選擇譯音漢字。形成「音義兼譯」 外語詞音譯過程中,既注意到原詞的聲音,選擇聲音相近的漢字來譯寫,又在用字表意上兼顧原詞的意義。這樣,漢語語素義與原詞詞義形成某種緊密聯繫,形成「諧音譯」( 史有為語) 。這樣的音譯既取其音,又取其義,音意兼譯,音義雙關。常見譯例有: bully( 霸凌) 、基因( gene) 、引得( index) 、繃帶( bandage) 、媒體( media) 烏托邦( Utopia) 、弗晰( fuzzy) 、香波( shampoo) 等。
( 5) 創製新譯音漢字 漢語音譯時,譯者總是儘量地選擇漢語中已有的漢字。但語言接觸頻繁時,有些新概念,從漢字庫里一時找不到現成的漢字來表述。於是,譯者就根據語音對應原則,依着原詞的音( 一般是其中的一個音素) ,依照漢字造字方式,創製新的漢字作為記音符號,以滿足翻譯的需要,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佛經翻譯中出現的「梵」
基本內容
即 「音譯法」 (translitera-tion)。語言在吸收外來詞時用本族語譯原詞讀音的方法。用音譯法吸收的外來詞是音譯詞 (或稱為 「譯音」詞),即 「借詞」。「音譯」 或 「譯音」有時也指音譯詞。音譯是漢語吸收別的語言詞彙的方式之一。鴉片戰爭(1840~1843) 以前漢語中來自匈奴、西域的音譯詞如 「琵琶」、「箜篌」、「葡萄」、「靉靆」 等,來自佛教的音譯詞如 「禪」、「波羅密」、「招提」、「伽藍」、「般若」 等。鴉片戰爭以後西洋的音譯詞比以前任何時期都多得多。例如 「沙發」 (英sofa)、「沙拉」(法salade)、「盎斯」 (英ounce)、「里拉」 (意lira)、「鋁」 (拉aluminum)、「模特兒」 (英model)。此外,又有一種音譯加類名的借詞,例如 「卡車」(英car)、「卡片」 (英card)、「沙丁魚」 (法sardine) 等。還一種音譯兼意譯的,例如 「冰激凌」 (英icecream)。另有一種「影射譯」,看起來有意義,其實是音譯,例如「拖拉機」(трактор)、「蓋世太保」(德Gestapo)。
1.transliteration
2.to transliterate
用發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於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如:酷 (cool)、迪斯科 (disco)、歐佩克 (OPEC)、托福 (TOEFL)、雅皮士 (Yuppies)、特氟隆 (teflon)、比基尼(bikini)、尤里卡 (EURECA)、披頭士 (Beatles)、臘克 (locquer)、媽咪 (mummy)、朋克 (punk)、黑客 (hacker)、克隆(clone)等。
3.transliteration of mark
商標的音譯
附: 人民法院審理域名糾紛案件,對符合以下各項條件的,應當認定被告註冊、使用域名等行為構成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
(1)原告請求保護的民事權益合法有效;
(2)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構成對原告馳名商標的複製、模仿、翻譯或音譯;或者與原告的註冊商標、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關公眾的誤認;
(3)被告對該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權益,也無註冊、使用該域名的正當理由;
(4)被告對該域名的註冊、使用具有惡意。
另外:
音譯就是把外語歌添上發音相近並且有趣的中文歌詞,讓大家更容易學會外語歌曲並且捧腹不已!「魔」「僧」「塔」「懺」「唄」,現代化學元素譯名等都是新創製的譯音漢字。這些字因為採用形聲法創製,符合漢語造字的基本特徵,雖數量不多,卻是漢語音譯漢化的一個重要方式。
( 6) 改造原有漢字。漢語音譯中,也有通過添加「口」字旁改造現有譯音漢字進行音譯、實現漢化。這樣漢化有不同的目的。佛經翻譯時期,佛經六字真言「唵嘛呢嗎咪吽」( 梵語 om mani padme hūm 的音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 是為了「秘密」或「生善」,為了求得特殊的語言效果。明末清初及以後,選擇現成漢字加「口」字旁進行音譯,用以標示所譯之物與漢語文化之不同,如英制長度單位 mile、foot 的音譯形式「哩」、 「呎」。焦國標( 2000) 、謝貴安( 2008) 專文分析過明末之後外國國名中出現的在一般譯音漢字前加口字旁的音譯。焦國標( 2000) 指出: 「漢語譯外詞時,加口旁表示與嘰里呢啦語言不通的異族有關。在華夏文明之初,那是加蟲旁加犬旁的。選擇英吉利作聲旁,加口字旁造出新的形聲字「口英( 合為一字,口旁英字) 咭唎」,足見一種心理規格待遇。最後省去口旁,僅作英吉利,就等於頂禮膜拜馨香而祝了。
3. 3 對音譯詞進行必要的形式處理或改造
( 1) 音譯字後增加表義語素。音譯字確定後,再在其後增加表義語素,以使其意義凸顯。如梵語 daksina的音譯詞「達嚫( 儭) 」,為「施捨」之義,後單音化與「施」連用,形成「嚫施」,「施捨」的意義更加明確。後來,再按照前述的第五種辦法將「嚫」字的口字旁改為「貝」字旁,生成一個新字「 」,「施捨」義更易於接受。
( 2) 音譯字後增加表類名詞。音譯漢字確定後,再在其後增加表類名詞,起提示意義類別的作用。如英語的「car」的音譯詞為「卡車」,就是在譯音漢字「卡」後綴加表類名詞「車」形成的。
( 3) 音譯詞讓位給意譯詞。漢語中很多的音譯詞是作為權宜之計存在於漢語的,它們起到了臨時救急、權宜使用以填補詞彙空白的作用。這樣的音譯詞一旦完成使命,就會退出漢語交際舞台,讓位給意譯詞。 基本內容編輯 即 「音譯法」 (translitera-tion)。語言在吸收外來詞時用本族語譯原詞讀音的方法。用音譯法吸收的外來詞是音譯詞 (或稱為 「譯音」詞),即 「借詞」。「音譯」 或 「譯音」有時也指音譯詞。音譯是漢語吸收別的語言詞彙的方式之一。鴉片戰爭(1840~1843) 以前漢語中來自匈奴、西域的音譯詞如 「琵琶」、「箜篌」、「葡萄」、「靉靆」 等,來自佛教的音譯詞如 「禪」、「波羅密」、「招提」、「伽藍」、「般若」 等。鴉片戰爭以後西洋的音譯詞比以前任何時期都多得多。例如 「沙發」 (英sofa)、「沙拉」(法salade)、「盎斯」 (英ounce)、「里拉」 (意lira)、「鋁」 (拉aluminum)、「模特兒」 (英model)。此外,又有一種音譯加類名的借詞,例如 「卡車」(英car)、「卡片」 (英card)、「沙丁魚」 (法sardine) 等。還一種音譯兼意譯的,例如 「冰激凌」 (英icecream)。另有一種「影射譯」,看起來有意義,其實是音譯,例如「拖拉機」(трактор)、「蓋世太保」(德Gestapo)。
1.transliteration
2.to transliterate
用發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於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如:酷 (cool)、迪斯科 (disco)、歐佩克 (OPEC)、托福 (TOEFL)、雅皮士 (Yuppies)、特氟隆 (teflon)、比基尼(bikini)、尤里卡 (EURECA)、披頭士 (Beatles)、臘克 (locquer)、媽咪 (mummy)、朋克 (punk)、黑客 (hacker)、克隆(clone)等。
3.transliteration of mark
商標的音譯
附: 人民法院審理域名糾紛案件,對符合以下各項條件的,應當認定被告註冊、使用域名等行為構成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
(1)原告請求保護的民事權益合法有效;
(2)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構成對原告馳名商標的複製、模仿、翻譯或音譯;或者與原告的註冊商標、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關公眾的誤認;
(3)被告對該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權益,也無註冊、使用該域名的正當理由;
(4)被告對該域名的註冊、使用具有惡意。
另外:
音譯就是把外語歌添上發音相近並且有趣的中文歌詞,讓大家更容易學會外語歌曲並且捧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