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文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文飛 ,男,1967年10月15日出生,籍貫湖北武漢。1998年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至1998年1月以聯合培養博士生身份訪問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中心空間實驗室。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分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所和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物理系和理論天體物理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入選2007年度「引進國外傑出人才」,2006年11月底到位工作。於2008年申請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

人物介紹

余文飛,男,1967年10月15日出生,籍貫湖北武漢。

1998年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至1998年1月以聯合培養博士生身份訪問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中心空間實驗室。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分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所和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物理系和理論天體物理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入選2007年度「引進國外傑出人才」,2006年11月底到位工作。於2008年申請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

其研究方向是緻密天體的高能天文觀測和相對論天體物理,是天體物理研究的前沿。近十年來在黑洞和中子星X射線雙星的空間觀測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國際前沿性創新成果,得到國際同行廣泛關注。主要研究工作有:通過觀測數據分析發現了黑洞和中子星雙星低高態間能譜躍遷是同一起源的觀測證據(獲美國天文學會高能天體物理分會新聞發布);通過分析歷史數據發現黑洞和中子星軟X射線暫現源低高態間能譜躍遷發生的光度和暴發的最高光度相關;通過分析歷史數據發現黑洞雙星GX 339-4每次暴發的硬X射線峰值流量和暴發的等待時間的線性關係(2007年5月美國天文學會高能天體物理分會簡訊RXTE衛星的科學亮點內容之一);根據數據分析提出了軟X射線暫現源每次暴發時的吸積盤質量決定了低高態能譜躍遷的光度;根據數據分析提出了吸積盤外盤對黑洞和中子星雙星中的硬X射線能譜成份有重要貢獻;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了小質量X射線雙星中的毫赫茲准周期振盪和「正常」分支准周期振蕩產生於中子星表面附近的觀測證據,並提出中子星的輻射力降低其周圍吸積盤內軌道運動頻率的一系列觀測證據;提出利用中子星小質量X射線雙星中的千赫茲准周期振盪現象和其它光變成份的相關性確定光變成份的起源等。已在APJ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十多篇論文,其中在ApJ L上有7篇第一作者論文。曾多次擔任美國宇航局RXTE衛星觀測提案的評審,並多次在美國天文學會及其高能天體物理分會上做口頭報告。博士論文獲200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其科研論文曾獲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首屆「晨光杯」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現任創新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

科研人員

科研人員是具備一定的科學理論知識並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一類人[1]。科學可以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可以是調查研究或實驗,也可以是現象分析,從事工程技術開發、生命科學研究、社會調查[2]研究等等的人員都可以是科研人員。通常情況下,科研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自己所研究的某一學科研究具有一定的造詣。

視頻

余文飛 相關視頻

教授介紹天文學
盤點:中國近現代偉大的科學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