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催眠療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催眠療法
來自網易號的圖片
催眠療法

中文名稱 :催眠療法

可治療疾病 :強迫症,抑鬱症,不良習慣

功 能 :可以很好的推動人潛在的能力

起源時間 :1775年

催眠療法:催眠療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藉助暗示性語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催眠可以很好地推動人潛在的能力,現在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是使用催眠來治療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強迫症,抑鬱症,不良習慣,情緒問題等。

療法簡介

通過言語暗示或催眠術使病人處於類似睡眠的狀態(催眠狀態),然後進行暗示或精神分析來治病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態度及接受治療的積極性是催眠治療成功的必要條件。

起源發展

最早施用催眠術作為一種治療方法的是1775年奧地利的麥斯麥(F.A.messmer),他用磁鐵作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動物磁氣說(Animal magnetism)來解釋催眠機理,直到1841年英國外科醫師James Braid對催眠現象作了科學的解釋,認為是治療者的所引起的一種被動的、類睡眠狀態,並借用希臘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詞改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這一術語。

療法分類

催眠的方法可分為直接法(或自然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就是通過簡短的言語或輕柔的撫摸,使對方進入類似睡眠的狀態。間接法藉助於光亮的小物體或單調低沉的聲源,讓患者凝視、傾聽,或以"催眠物"接觸頭或四肢,而施治者則在一旁反覆暗示患者進入催眠狀態。催眠的程度一般分為淺催眠、中度催眠和夢行3級。為了治療的需要,進入淺催眠即可。此時,可根據患者的病症,用正面而又肯定的語言向他明確指出有關症狀定將消失,或進行精神分析,找出其致病的心理根源。治療後,可及時喚醒患者或暗示患者逐漸醒來。

適應症狀

催眠治療的適應症主要是神經症及某些心身疾病,對於有嚴重機能性色彩的器質性疾病患者,催眠治療可作為藥物治療的一種輔助方法。

  • (1)神經症。這是催眠療法最為適應的病症,包括神經衰弱、焦慮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癔症、強迫性神經症、恐怖性神經症等。
  • (2)心身疾病。催眠治療不但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還能使機體病損康復。
  • (3)性功能障礙。包括男子和女子的性功能障礙。如陽痿、早泄、射精困難、女子性樂缺乏、陰道痙攣等。
  • (4)兒童行為障礙。包括咬指甲、拔頭髮、遺尿、口吃等兒童不良行為,兒童退縮行為,兒童多動症,兒童品德問題。
  • (5)神經系統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經麻痹、偏頭痛、神經痛、失眠等。
  • (6)其它適應症。如戒酒、戒煙、術後鎮痛、無痛分娩、減輕癌和關節炎疼痛,改善機體抵抗力,破壞或消除由於病毒引起的濕疣和其它疾病。

暗示催眠治療適應症

心理應激: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的壓力造成的心理緊張、焦慮、抑鬱。催眠下暗示作用,主要是通過良性言語暗示,幫肋放鬆、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使受試者提高對應激因素的認知,學會應付應激的正確方法使其重新適應社會。對各種神經症、精神病及心身疾病如哮喘、過敏性結腸炎,蕁麻疹等都有較好的效果。各種疼痛性疾病如腰背痛、關節痛、偏頭痛、痛經、癌痛的治療可謂是一枝獨秀。此外,對治療男女性功能障礙、青春期焦慮症,解決學習問題及兒童的口吃、遺尿、行為問題也毫不遜色。對戒酒、戒煙,尤其是自我催眠下的戒煙,更是功不可沒。催眠治療在精神科及其它學科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其主要適應於神經症,以及胃潰瘍、結腸炎、高血壓、慢性哮喘、冠狀動脈機能不足、癔病、疑病、恐怖病等身心疾病。此外,還可作為鎮痛手段,在"催眠麻醉"下施行外科手術。催眠治療另有催眠藥物治療、催眠曲治療和催眠音樂治療。

發展過程

從1775年奧地利醫生麥斯默(Mesmer,E·A)使用催眠術並運用於醫療到,催眠療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像英國醫生布雷德(J·Braid)、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前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等,都對催眠現象進行了大量研究。在催眠狀態下,由於人的大腦皮層高度抑制過去的經驗被封鎖,對新刺激的鑑別判斷力大大降低,從而使當作刺激物而被應用的暗示,具有幾乎不可克服的巨大力量。催眠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治療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向求治者說明催眠的性質和要求,把治療的目的和步驟講清楚,以取得求治者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測試求治者的受暗示性程度。這兩點是保證治療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尤其是後者,是決定催眠療法療效好壞的關鍵。受暗示程度低或不受暗示者,一般不宜進行催眠治療。測試受暗示性高低的方法很多,現介紹4種:

  • (1)測嗅覺 用事先備好的3個裝有清水的試管,請求治者分辨哪個裝的是清水,哪個裝的是淡醋,哪個裝的是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辨別出後兩種中的一種得1分,辨別出後兩種的得2分。
  • (2)測平衡功能 令求治者面牆而立,雙目輕閉,平靜呼吸兩分鐘後,施治者用低沉語調緩慢地說:"你是否開始感到有些前後(或左右)搖晃,你要集中注意力,盡力體驗我的感覺,是否有點前後(或左右)搖晃。"停頓30秒,重複問3次後,要求求治者回答或觀察求治者,如未感到搖晃者得0分,輕微搖晃者得1分,明顯搖晃者得2分。
  • (3)測記憶力 令求治者看一幅彩色畫,畫面畫的是一個房間內有一扇窗戶,藍色的窗簾和兩把椅子。30秒後拿走彩色畫。問:"房間裡有3把還是4把椅子?""窗簾是什麼顏色,淺綠色還是淡紫色?""房間有2扇還是3扇窗戶?"若回答與問話一致,則具暗示性,每一問得1分;若回答與畫面一致則得0分。此項測試的得分為0~3分。
  • (4)測視覺分辨力 在白紙上畫兩個直徑均為4厘米、間距為8厘米的大圓圈,圓圈中分別寫12與14兩個數字。要求治者回答哪個圓圈大。若回答一樣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大者得1分。通過四項測查,求治者可得0~8分,分數愈高表示求治者暗示性愈強,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催眠的方式、方法

催眠的方式可分為集體催眠、個別催眠和自我催眠。集體催眠就是讓病情相似、年齡相近的幾個或10多人一起進行催眠,其優點是既可同時治療多人,又可消除求治者的孤單感和恐懼心理,還可通過效果好的求治者現身說法,與求治者間的相互暗示、模仿以形成最佳的催眠氣氛,增加求治者對催眠效果的信服。個別催眠是施治者面對單個求治者進行的催眠。自我催眠是指在催眠師的指導下,由求治者對自己進行的催眠。求治者在接受暗示性測驗後即可進行催眠。催眠一般是在安靜、昏暗的房間內進行,施治者最好有助手在場,尤其是對異性催眠時。求治者舒適地坐下或躺下,安靜、放鬆數分鐘,然後進行催眠。實踐證明,90%以上的人能進入程度不等的催眠狀態,30%左右的人可進入深度催眠狀態。[1]

催眠狀態受式者心理特徵

  • 1、主動性反應減低
  • 2、注意層面趨窄化
  • 3、舊記憶還原現象
  • 4、知覺扭曲與幻覺
  • 5、暗示接受性提高
  • 6、催眠中角色扮演
  • 7、催眠中經驗失憶

相關技巧

言語暗示加視覺刺激

此法又稱為凝視法,是讓被催眠者聚精會神地凝視近前方的某一物體(一光點或一根棒等),數分鐘後,施治者便用單調的暗示性語言開始進行暗示。"你的眼睛開始疲倦了……你已睜不開眼了,閉上眼吧……你的手、腿也開始放鬆了……全身都已放鬆了,眼皮發沉,頭腦也開始模糊了……你要睡了……睡吧……。"如求治者暗示性高,則很快進入催眠狀態;如求治者的眼睛未閉合,應重新暗示,並把凝視物*近求治者的眼睛以加強暗示,使兩眼皮變得沉重。

言語暗示加聽覺刺激

催眠時,讓求治者閉目放鬆,注意傾聽節拍器的單調聲或水滴聲,幾分鐘後,再給予類似於上述的言語暗示,同時還可以加上數數,如:"一,一股舒服的暖流流遍你全身……,二,你的頭腦模糊了……,三你越來越睏倦了……,四、……五……。"

言語暗示加皮膚感覺刺激

施治者首先在求治者面前把手洗淨、擦乾和烤熱,然後囑求治者閉目放鬆,用手略微接觸求治者皮膚表面,從額部、兩頰到雙手,按同一方向反覆地、緩慢地、均勻地慢慢移動,同時配以與上述類似的言語暗示。有時也可不用言語暗示,僅用誘導按摩。這種按摩還以採取不接觸到求治者皮膚的方法,只是*雙手的移動而引起溫熱空氣波動,給皮膚溫熱感而達到誘導性催眠按摩的目的。

藥物催眠

某些求治者如暗示性低、不合作,可使用2.5%的硫噴妥品或5-10%的阿米妥品0.5克,稀釋後,進行靜脈緩慢注射,在求治者進入半睡眠狀態時,再導入催眠狀態。催眠狀態的表現有強弱、深淺之分。淺度催眠狀態的求治者感到渾身倦怠、肌肉鬆弛、呼吸深緩、無力睜眼,醒後對催眠中發生的事情有回憶能力。中度催眠狀態的求治者感到睡意甚濃、四肢僵直,醒後對催眠中發生的事只保留部分記憶。深度催眠狀態下的求治者除對施治者的說話有反應外,已基本沒有知覺,甚至對針刺刀割也無痛覺,可施行外科手術。一般來說,淺度催眠狀態時進行心理治療效果最好。這時,可根據求治者的症狀,其回憶已遺忘的過去的經歷,宣洩其碼e在的創傷體驗;可以詢問其病史、生活和工作的挫折等,為治療收集資料,可以暗示其做一些動作或講話,如通過講話來糾正緘默症;也可以告訴求治者某些症狀很快就會消失,等等。例如,一長期失眠的神經衰弱求治者,在催眠狀態下對其進行暗示:"你很容易接受催眠,說明你大腦功能良好!催眠已使你輕鬆、愉快,焦慮緊張狀態已經消失,失眠已經治好,你不會再失眠了!以後你每晚9時一定會很快睡熟……直至次晨6時方醒,醒後你會感到精力充沛……你的病已痊癒了。"治療結束後,可以及時喚醒求治者,或讓其睡完覺後逐漸醒來。一般用這樣的指導語:"好了,治療結束了,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覺,睡醒後你一定會精神飽滿,頭腦清醒。"

催眠誘導語示例

催眠誘導語,是催眠師在誘導受試者進入催眠狀態時,對受試者所講的一些暗示性的話。催眠誘導語的內容雖不一定相同,但基本上必須符合三個原則:一、語音平抑;二、語意單調;三、語句重複。

主要理論

必須指出的是,催眠治療是一項嚴肅的工作,與巫醫與巫術有嚴格的區分,切不可視為兒戲,任意濫用。一般只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在出於研究和治療的需要時,並在求治者自願配合的況下,方可使用。而且催眠療法除具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點外,也有其缺點。一是並非任何求治者都能成功地接受催眠治療;二是療效往往不甚鞏固。在使用時必須注意。

催眠項目

催眠狀態的深淺可分成:淺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超意識催眠溝通與一般催眠有何不同一般催眠是催眠師利用催眠術與被催眠者的潛意識進行溝通。藉由直接暗示與間接暗示,引發被催眠者的原有但不被覺知的潛能。如果本身沒有的潛能則可透過暗示的方式聯想模仿出來。譬如設定一個情境,讓被催眠者進入,利用情境的情況設定,由催眠者體驗。當情境設定是愉快的,被催眠者可將原本的悲傷情緒做轉換或釋放。這些情緒的轉換可以引發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緒癒合能力,進而達到催眠師缺省的效果。當被催眠者帶者轉換的情緒回到現實情況時,遇到類似悲傷的事件時,原有的悲傷情緒將會減低,進而演變成習慣。但是,催眠是有時間效力的。因為這是新加上的情緒習慣,必須常常配合自我催眠的練習,才可能將新加上的行為情緒習慣定型,成為自己真正的習慣。超意識催眠溝通是結合催眠、深層溝通、NLP為技術基礎,融合心理學,超心理學,宇宙實像,靈學,行為分析為溝通理念,藉由個案本身困擾已久的事件、情緒、心理、生理反應為探討的媒介,由催眠溝通師引導個案自己道出過程,並由催眠溝通師引導個案深入了解自己的潛意識想要表達的意念。引領個案通盤的了解事件始末,藉由語法的不同,讓個案自己體會在同一個事件上,深層的自我所表達的多種意念及情緒反應。超意識催眠溝通是讓個案去了解原本舊有行為習慣的形成原由,並從更超然的角度去理解這些事件的發生是為了什麼目的,又要如何改善,讓個案心甘情願的用自己提出的新習慣去取代舊有的行為,並願意持續將新的習慣轉成正向的行為。即為由當事者內心去解脫自己原有的束縛。[2]

催眠的理論

實驗發現,催眠時的腦波形態與清醒時的相同,因此不支持催眠是睡眠的另一種特殊狀態的看法。

下面是三種較重要的理論:

  • 1. 部分退化(partial regression)理論
  • 催眠使受試者思維退化至某種較幼稚的階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時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種較原始的思維方式,因而憑衝動行事並進行幻想與幻覺的製作(Gill, 1972)。
  • 2.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理論
  • 認為是受試者在催眠者的誘導下過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受試者對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們以高度合作的態度做出了某些動作。但很多學者堅持催眠是意識的另一種狀態,而不是角色扮演,因為即使最合作的受試者也不會同意在不給麻醉藥的情況下進行手術。
  • 3. 意識分離(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理論

希爾加德(Hilgard, 1977)根據實驗觀察,認為催眠將受試者的心理過程分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進行的分流。第一個分流是受試者所經歷的意識活動,性質可能是扭曲的;第二個分流是受試者難於察覺、被掩蔽的意識活動,但其性質是比較真實的,希爾加德稱之為〝隱蔽觀察者〞。意識分離是生活中一種經常出現的正常體驗,例如長途駕車的人對路上狀況作出了一些反應但多不能回憶,就是由於當時意識明顯地分離為駕馭汽車與個人思考兩部份了。另台灣有人提出一個很具體的理論。人腦內有一個遍布全意識腦的程序〝我〞,它統合、協調各類意識活動,如意念、幻想、感覺、運動、思考判斷(理性)……等等,並監督記憶儲存。許多怪異的精神現象(意識狀態),其實是起因於某些意識活動的與〝我〞分離。有人能在受催眠者暗示後,意幻剝離並把幻想內容送入感覺區而出現夢境(幻覺),或感覺剝離而對外界刺激沒反應(例催眠止痛),或運動剝離而使肌肉不聽使喚(若在睡醒時發生則叫〝鬼壓床〞),或理性剝離而完全聽從催眠師命令,或意念剝離後不受理性控制直接指揮運動區而使身體僵直平放於兩個椅子上。命令也可在催眠時被植入意念中而在催眠解除後發生作用,其原理是:意念平時聽從理性的決定,但在催眠狀態中理性剝離,催眠師取代了理性下達決定,而人在無法照已被決定好的事作、或既定觀念被違反時就會覺得不安、難過。催眠的心理治療功效也是這樣來的。

療法療程

催眠治療的療程一般是1~5次,間曰或三曰一次,三次後每周一次,最多不超過10次,個案治療每次一個半小時左右,團隊在半小時左右,療後還要加緊個別心理治療,以消除病因。做前世回溯治療時間通常會在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之間,目前有記錄的最長時間是七個小時。[3]

相關視頻

治療焦慮的催眠療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