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碼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碼理論,又稱為雙重編碼理論(dual coding theory, DCT),是一種認知理論 ,由西安大略大學的艾倫·白斐歐(Allan Paivio)於1971年提出。白斐歐在發展該理論的過程中使用了「形成心像有助於學習」的想法。根據白斐歐的說法,人們可以透過兩種方式「語文聯想」和「視覺心像」進一步拓展所學的內容。雙碼理論假設,視覺資訊(visual information)和語文資訊(verbal information)皆為表徵資訊的方式[1]。這兩種表徵方式在處理上有所不同,並沿着不同的心靈通道來處理,從而為每個通道中所處理的資訊創造獨自的表徵。與這些表徵相對應的心理代碼被用於組織輸入資訊,使其得以操作、儲存和提取,以供後續使用。在回憶資訊時,人們會同時使用視覺代碼和語文代碼。例如,假設一個人將刺激的概念「狗」儲存為狗的單詞和狗的圖像。當要求此人對刺激進行回憶時,此人可以分別回憶單詞或圖像,也可以同時回憶兩者。如果回想起這個詞,那麼狗的圖像就不會丟失,並且仍可以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提取。對於刺激的編碼,與僅以一種方式編碼相比,以兩種不同方式來編碼的能力提高了記住該項目的機會。

雙碼理論的局限性一直存在着爭議。雙碼理論並未考慮到「單詞和圖像以外的其他事物」介導認知的可能性。也尚未進行足夠的研究來確定單詞和圖像是否是我們記住物品的唯一方式,如果發現到另一種形式的代碼,這個理論將無法確保其有效性。另一個局限性在於,雙碼理論只適用於要求人們集中精力識別概念如何相關的測試。如果無法在單詞和圖像之間建立關聯,那麼在往後的某個時間點要記住和回憶這個單詞就會變得更加困難。儘管這限制了雙碼理論的有效性,但雙碼理論在多數情況下仍然有效,並且可用於改善記憶

代碼類型

類比代碼用於在心靈中表徵圖像[2]。類比代碼保留了所表徵事物的主要知覺特徵,因此呈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圖像與物理刺激高度相似。對於我們在環境中所觀察到的物理刺激(例如樹木河流),它們是近乎精確的表徵。

符號代碼用於形成單詞的心理表徵。它們以概念的方式表徵著某些事物,有時不是知覺表徵,而是任意表徵,類似於手錶可能以數字形式的表徵來顯示時間資訊。符號代碼會以任意的符號形式(例如單詞和單詞組合)在我們的腦海中表徵資訊,藉此表示一些想法。每個符號(x, y, 1, 2,等等)能夠任意地表徵它本身以外的其他事物。例如,字母x通常用於表徵字母的第24個字母「x」的概念。它可以用來表徵數學中的變量x,也可以用來表徵方程式中的乘法符號。因為我們任意指定了一個更深層的概念給「x」,像乘法這樣的概念才能夠以「x」符號來表徵。只有當我們以它來表徵這個更深層的概念時,字母「x」才會帶有這種含義。

視頻

雙碼理論 相關視頻

認知學習理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