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姜澄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姜澄宇
出生 1947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姜澄宇,生於1947年,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系系主任、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黨委書記、黨委書記兼校長。現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2001年3月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2001年6月兼任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2003年6月兼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2013年1月卸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基本信息

​姜澄宇,生於1947年,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系系主任、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黨委書記、黨委書記兼校長。現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個人經歷

2001年3月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2001年6月兼任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姜澄宇22.jpg

2003年6月兼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主要兼任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兼工程技術二部常務副主任等職。

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60篇。還曾獲俄羅斯航宇學院「科羅廖夫」勳章和香港理工大學「大學院士」榮銜。

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分管發展計劃處(A角)、黨政辦(B角),聯繫航空學院、自動化學院。[1]

相關信息

專訪姜澄宇:開掘創造力2009年04月24日

姜澄宇:西工大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學校,即使是在培養人才的過程當中,它也非常強調研究的這種性質。這個教學不是一種純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和研究結合的一種教學,而培養的人才,又具有很強的探索能力,這是一個研究型的大學應該具備的素質。

當我們一進入西北工業大學,就發現了一幅引人注目的喜報。這是關於前不久我國成功發射「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的感謝信。衛星的天線展開電機就是西工大教授劉景林帶領他的課題小組研發的。

蔡曉芳:這個研究小組裡面有學生參與進來嗎?

姜澄宇:很多我們西工大每一個這種小組,都一定會有學生的參與,特別是研究生的參與,遍布每一個研究的角落。

蔡曉芳:學生在這裡面作用會有多大?

姜澄宇:對於導師來講,他們關鍵是把關、掌舵,但是大量的工作,包括編寫程序,深入地研究,理論地推導,在導師的指導下,這些研究生髮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說沒有這些研究生的話,可能我們很多的項目都沒有辦法完成。

蔡曉芳:學生們看到這樣喜報一般會是什麼樣的反映?

姜澄宇:我覺得他們會感到很自豪,學校的這種能力和環境,不是在所有的學校里都能獲得的,或者說很難在其他的學校都能得到這麼好的,對人訓練的環境。簡單地說這個能力和環境就是科研訓練的環境,西工大研究的能力,和結合國家的大型重大工程項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是西工大辦學一大特色。

西北工業大學是我國惟一一所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為特色的多科性科學技術大學。目前學校有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國家重大工程項目5000多個,結合國家重大項目,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能力,成為西工大建校46年來的辦學特色。這和上世紀80年代,姜澄宇帶領學生在工程實踐當中,學習和探索的做法不謀而合。

姜澄宇:我在博士畢業以後,很快就承擔了國家新型飛機裡面一個重要部件的研製工作,特別其中有一個大深盲孔,這個大深盲孔要求表面的粗糙度,要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這個材料是整體用鈦合金來製造的,所以我們做了兩年,始終達不到圖紙的要求。

蔡曉芳:那最後怎麼辦呢?

姜澄宇:後來是我的一個研究生,他靈機一動,他就問,他說姜老師,咱們現在打大深盲孔。我們是用整個的金屬來做導向條,鈦合金化學活性非常強,它就是跟所有的金屬反應,都很活躍,所以實際上是金屬跟鈦合金在一起,把這個孔壁給拉毛了,所以他就提一個很直接的想法。我們為什麼非要用金屬來做導向條?我們可不可以用非金屬呢?我也覺得,這從來沒有人做過,怎麼會有這個想法呢?而且我說可以實驗一下,我們立刻改用了聚酯復乙烯來做這個導向條。結果非常簡單,兩三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這個改動完全解決了。所以我就覺得,我這個學生的創造力,他的相像力,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就是因為我們這種新型飛機的工程項目,對這個學生也進行了很好地鍛煉。[2]

姜澄宇專訪:飛天巡洋著華章

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有這樣一句豪氣干雲的詞句——「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

70年風雲變幻,從夢想到現實,「飛天巡洋」始終伴隨着西北工業大學走過崎嶇而又超越常規的發展歷程,見證着西工大人一次次「攬月捉鱉」的奇蹟。

地處西北,地理位置並不優越,然而西北工業大學卻屢屢將紅旗插上中國國防科技高峰的新高度,西工大人憑藉的是什麼樣的力量?倚靠的是什麼樣的品質?彰顯的是什麼樣的精神?

「搶抓機遇、集中資源、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發揮優勢、跨越發展。」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姜澄宇一語道破天機。

七十載凝聚輝煌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所大學像西北工業大學這樣,集中了中國國防科研教育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她「三航並舉」的鮮明特色。

地處古都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特色十分鮮明的國家重點大學。她是由原西北工學院和原西安航空學院於1957年合併成立的。1970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整體遷併入校。強強合併、脈源三支的西工大可謂名師薈萃、俊彥雲集。

進入新世紀,國家提出「教育大發展、國防大加強、西部大開發」三大發展戰略。2001年出任校長的姜澄宇目光敏銳地指出:「這將是西工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就此,姜澄宇和校領導班子共同確定了學校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堅定不移地走以內涵發展為主、同時兼顧外延發展的道路,集中精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精英人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圍繞我國國防科技和高新技術發展戰略目標,搶抓機遇、集中資源、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發揮優勢、跨越發展」的發展戰略;同時促成原國防科工委、教育部、陝西省和西安市共建西工大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發展路徑。

目前,西工大已發展成為全國唯一 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以工、理為主,管、文、經、法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開放式的大學;形成了一個既重知識創新、又重技術創新,既能涵蓋我國國防科技主要領域、又能兼顧國家和地方優先發展學科的創新體系;構建了以3A(航空、航天、航海)、3M(材料、力學、機械)、3C(計算機、控制、通信)等優勢學科群為主體,理科群和人文經管學科群為輔的學科體系。

姜澄宇說:「西工大優勢學科和特色科研在於鮮明的航空、航天、航海特色,突出的學科交叉、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能力,明確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豐富的國家重大項目聯合攻關的實踐經驗。」

在這裡,優勢學科和特色科研使學校在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中彰顯成效。西工大建立了我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水平最高的無人機研發中心,40多年來,已先後研製出了多個系列幾十個型號的無人機,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等多項獎勵。最近,西工大成為「863」新一代無人機重大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第一個無人機特種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也落戶西工大。這些將進一步增強西工大無人機的研發實力。

西工大與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合作研製的殲七E飛機,被空軍譽為「廠校合作的結晶」,目前已裝備部隊數百架,並被八一飛行表演隊選為主力表演機種。

西工大參加了神舟1~5號飛船研製任務,其中運載火箭故障模擬系統、火箭故障仿真、火箭逃逸系統模擬實時仿真軟件3項成果均在神舟1~5號飛船發射過程中成功應用,是國家表彰的24個「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作出貢獻單位」中僅有的兩所高校之一。

西工大主持研製的某型聲納和某型水下航行器,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已裝備部隊,成為我國海軍現代化重要的武器裝備。

2004年,由西工大張立同院士主持的「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應用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是我國該獎項一等獎此前連續6年空缺後的重大突破。

「西工大形成的重點建設優勢學科、以科研創新團隊承擔並完成重大型號和工程項目,大力促進了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形成了西工大辦學特色的又一個重要方面,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出了很好的詮釋。」姜澄宇說。[3]

參考資料:

1. 姜澄宇個人簡歷 2. 專訪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姜澄宇:開掘創造力 3.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姜澄宇專訪:飛天巡洋著華章 詞條標籤: 人物 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