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學習與Covid-19病毒共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學習與Covid-19病毒共處 從疫情爆發以來一年半,疫苗接種率已經大量減少染疫造成的重症病患與死亡率,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已經慢慢接受要與Covid-19共處的狀況。

與病毒共存意味著,由於未來將不可避免的出現些許感染案例,我們將在病毒無法徹底阻絕的環境中,維持正常的生活。

與病毒共存,除了需要政府的完善規劃外,人民也需要調整現在的生活方式。最重要者,無非是提高疫苗施打率,以降低染疫重症率。同時人民需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即使警戒解除,仍要定期洗手消毒,並且在人多的場合配戴口罩,避免社區傳播,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別人。[1]

歐洲嘗試與病毒共處

歐洲入冬之後恐迎來另一波疫情高峰,但德國、法國、義大利等主要經濟體的抗疫模式似乎有了轉變,不再尋求終結疫情,而是採取長期性、低強度的防疫措施,準備與新冠病毒共處。

歐洲政府草擬的防疫計畫,包括加強疫苗接種、戴口罩、頻繁篩檢、限制社交距離,寄望這些措施能發揮作用,趕在第三個疫情冬天來臨前抑制病毒蔓延。[2]

以英國為例

英國解封 大眾仍謹慎

英國有著全世界最高的感染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因為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是12萬人,英國過去被人民抱怨政府處理疫情的決策緩慢,包括強制戴口罩或是強制隔離措施。

英國首相強森發布決策,認為英國人要學習與病毒共存的新日常生活。因為全國有超過66%的成年人都已經接種兩劑的疫苗,他們不再把新冠肺炎當作嚴重的傳染病來看待。因此英國也取消了全部與疫情相關的禁令,包括限制社交距離與戴口罩等等。儘管英國一天仍超過五萬人確診。

英國首相這項決定引起很多科學家的反彈。因為在英國仍有許多人未打疫苗,生命暴露在危險之中。而激烈的馬上把過去所有限制都解除,是很危險的。[3]

亞洲能否放棄「清零」與病毒共存

中國

變異病毒Delta被一架從俄羅斯抵港的航班順利帶進中國,隨後因為機場外包清潔公司的防疫漏洞,擴散至中國的17個省市與澳門特區。中國大陸現在有144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達到疫情防治常態化以來的最高數量。

本次由南京機場爆發的新一輪疫情就是例子。擁有900萬人口的南京已做過四輪核酸檢測。中國網友開始發出疑問,到底頻密的核酸檢測是否值得。

專家認為這種不惜一切代價的做法在去年中國發生疫情的初期是可行的。因為彼時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傳染病事件,病毒擴散非常廣,對疫情不了解,沒有疫苗。但現在中國政府有定力,有能力和手段,相關政策必須做出調整,勢必要做出選擇和平衡利弊。

在本輪疫情爆發之前,中國的官員曾提及過「清零」政策的改變。

今年6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何時從疫情「零容忍」策略轉向較為開放的邊境政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接種率。不過他最後稱,需要就這方面的利弊達成社會和政治共識,才能做出決定。[4]

新加坡已放棄要[零確診]這個可能性

新加坡因為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只有36人。但新加坡很快就關閉邊境、執行嚴格的追蹤措施與採檢措施。

新加坡政府目前已放棄要[零確診]這個可能性,不再每天計算確診人數,而改追蹤確診病患的嚴重程度。像是每天計算有幾個嚴重病患、有幾個人進加護病房,有幾個人需要呼吸器等等。他們的目的,是希望新冠肺炎最後會變成比較不嚴重的傳染病,像是流感或是麻疹一樣。[5]

疫情下半場,台灣準備好和病毒共存了嗎?

相較於英國與新加坡,台灣政府對疫情具有較佳的防堵能力;然而,隨著全球逐漸復甦,終有一天台灣必須適度鬆綁外國人入境隔離的規範;因此,即使這波疫情有望清零,我們仍然要做好新型變種病毒隨時可能出現並且爆發的打算。[6]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今年經歷部桃院內感染、諾富特事件、五月本土爆發,現在疫情趨緩,但疫情很難完全停下,後續仍須提高疫苗接種、維持疫情監測機制,布局醫療量能及檢疫量能,盡早做好準備。[7]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提醒,現階段邊境逐步開放,但整體仍要守緊,因中國疫情未明,且同時承受新冠疫情、流感及禽流感等三大威脅,與病毒共存,「指揮中心未來思考模式不能只有新冠病毒。」

11月29日後繼續維持防疫二級警戒

台灣這一階段防疫二級警戒在本週一到期,上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已明確表示,暫時不考慮進一步降級。最近正好傳出又發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所以謹慎為上。

「與病毒共處」話講太滿?

英國憑著疫苗接種速度領先全球,7 月取消疫情限制政策,並稱英國要開始學習與病毒共處,大膽又順其自然的舉動,讓許多不堪封鎖的國家爭相仿效,但其實解封以來,英國一直默默忍受每天上萬新病例,以及不斷上升的住院治療和死亡人數,當地醫院現在幾乎再次陷入崩潰。[8]

由於英國大多數 40 歲以上民眾最初接種 AZ 疫苗,對 Delta 變體療效已證明低於輝瑞和 Moderna 疫苗。英國研究發現,施打疫苗 40 週後,AZ 抵抗感染的保護力從 66.7% 下降到 47%,輝瑞疫苗為 90% 下降至 70%。

英國可能特別需要加強接種,但速度緩慢,開放加強注射開始一個多月後,現在接種過兩次疫苗的 80 歲以上民眾只有不到一半接種加強針。另外一個原因是大眾對新冠病毒防疫已很疲勞。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只有四成英國人仍保持社交距離,對比7月中旬和4月分別為 62% 和 85%,戴口罩的人數也逐漸減少。

倫敦一所大學的公共衛生專家認為,政府完全依賴疫苗接種,現在卻以非常散漫的方式進行。愈來愈多人開始反省,英國能自信地丟棄防護罩,認為已百毒不侵,但眼看現在英國的情況,還能有本事與眾不同嗎?

視頻

決定與病毒和平共處? 英國.新加坡計畫未來不再公布確診人數 把病毒當作流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