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密:是什麼導致冰河時代結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冰河時代

中文名 冰河時代

外文名 Ice Age / Glacial period

又 稱 冰川時期

含 義 地球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

冰河時代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紀冰期。

是一個「冰河時期」(其時間跨度是幾千萬年甚至2、3億年)之中,一段持續的全球低溫、大陸冰蓋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時期。在中國大陸學術界冰期稱冰河時期(Ice Age)也稱之為「大冰期」。相鄰的冰河時期之間的地球氣候比較溫暖的時間段,稱之為「大間冰期」。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時期:卡魯冰期、安第薩哈拉冰期、瓦蘭吉爾冰期、休倫冰期;冰期內部的冷暖交替的時段,分別稱為冰段(或稱作副冰期、冰階)與間冰段(或稱作間冰階)。時間尺度是數萬年。

標誌

冰期時期最重要的標誌是全球性大幅度氣溫變冷,在中、高緯(包括極地)及高山區廣泛形成大面積的冰蓋和山嶽冰川。由於水分由海洋向冰蓋區轉移,大陸冰蓋不斷擴大增厚,引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所以,冰期盛行時的氣候表現為乾冷。冰蓋的存在和海陸形勢變化,氣候帶也相應移動,大氣環流和洋流都發生變化,這均直接影響動植物生長、演化和分布。

第四紀冰期以後,距今約1萬年以來的時期叫冰後期。此期氣候仍有過多次低量級的冷暖波動,如距今4000~6000年期間曾出現的較明顯的寒冷期,使全球冰川一度擴展前進,被稱為新冰期。

近一次較明顯的小規模的冰川推進出現在13~14世紀至20世紀初(有的文獻主要指16~19世紀),約在18世紀中至19世紀中期達到最盛,通稱為小冰期。

影響

冰期對全球的影響是顯著的。

1,大面積冰蓋的存在改變了地表水體的分布。晚新生代大冰期時,水圈水分大量聚集於陸地而使全球海平面大約下降了100米。如果現今地表冰體全部融化,則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80~90米,世界上眾多大城市和低地將被淹沒。

2,冰期時的大冰蓋厚達數千米,使地殼的局部承受着巨大壓力而緩慢下降,有的被壓降100~200米,南極大陸的基底就被降于海平面以下。北歐隨着第四紀冰蓋的消失,地殼則緩慢在上升。這種地殼均衡運動至今仍在繼續着。

3,冰期改變了全球氣候帶的分布,導致大量喜暖性動植物種滅絕。

是什麼導致冰河時代結束?

墨爾本大學研究表明,當地球軸的傾斜角度接近更高的值時,過去一百萬年的冰河時代結束了。

2020年3月13日,佩特拉·巴喬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稱,「自中更新世以來,地球傾斜對冰期終止有着持續影響」,而這更接近於解決冰河時代為何結束的謎團,關鍵是確定冰河時代結束是什麼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白晝更長和溫度更高的夏天融化了北半球的大片冰原,從而將地球氣候推向了溫暖的「冰川期」狀態。

自19世紀中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懷疑,地球軌道的形狀變化是冰河時代來臨的原因,但不確定哪個軌道特性發揮的作用最重要。

使用最新的放射測年技術,國際團隊確定了兩個終止發生的時間,分別發生在960000和875000年前。

這些數據表明,兩個起始時間與地球傾斜角的增加更一致。而這使北半球冰原所在地區的夏季變暖,從而導致融化。[1]

冰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紀冰期。 是一個「冰河時期」(其時間跨度是幾千萬年甚至2、3億年)之中,一段持續的全球低溫、大陸冰蓋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時期。在中國大陸學術界冰期稱冰河時期(Ice Age)也稱之為「大冰期」。相鄰的冰河時期之間的地球氣候比較溫暖的時間段,稱之為「大間冰期」。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時期:卡魯冰期、安第薩哈拉冰期、瓦蘭吉爾冰期、休倫冰期;冰期內部的冷暖交替的時段,分別稱為冰段(或稱作副冰期、冰階)與間冰段(或稱作間冰階)。時間尺度是數萬年。 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形成冰期。特別是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續時間很長的地質事件,通常稱為大冰期。大冰期的時間尺度至少數百萬年。大冰期內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氣候冷暖交替和冰蓋規模的擴展或退縮時期,這種擴展和退縮時期即為冰期和間冰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