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槊(shuò),漢語詞語,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類似於紅纓槍、斧頭的攻擊武器,即長杆矛,同"矟"。槊由硬木製成,分槊柄槊頭兩部分。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有的頭上裝有鐵釘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裝有鐏。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的長度,即可用於騎兵持槊衝鋒、又可舞槊橫掃。其主要技法有劈、蓋、、攔、撩、沖、帶、挑等。槊出現於漢朝,在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發展為。主要種類有:馬槊步槊、雜槊。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槊
  • 外文名;a long spear
  • 字義;中國古代騎兵使用的重武器
  • 注音;ㄕㄨㄛˋ
  • 拼音;shuò
  • 部首;木
  • 字形;上下結構
  • 總筆畫;14
  • 五筆;UBTS
  • 倉頡;TBD
  • 鄭碼;UAQF
  • 四角;87904
  • 筆順;丶ノ一└丨ノノフ一一一丨ノ丶
  • 統一碼;U+69CA

古代兵器

槊,(又可寫作矟)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根據《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主編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泰斗楊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於漢朝,興起於騎兵為主的戰爭朝代,即:魏晉-隋唐。這一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重裝騎兵對決促進了裝甲與武器的發展,這個環境造就了中國甲騎具裝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高峰

槊分槊鋒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矛類武器。

槊正是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裝騎兵、披甲戰馬。

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

槊興起的歷史環境

1、首先是騎兵對決的戰爭,南北朝時期有遊牧政權先後決戰於中原地區,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鮮卑慕容氏建立燕國、氐人建立前秦,從魏晉到南北朝到隋唐是騎兵對決的時代,這個環境造就了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

2、自漢末以來至隋唐強大的世家門閥執政與領兵時期,唐朝的很多門閥,血統十分久遠,可追溯至漢,例如滎陽鄭氏門閥就是源自東漢鄭玄,趙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陽盧、太原王氏等中原門閥家族。隴西李閥可追溯到漢。因此槊這種威力強大但造價昂貴的武器,只能少數貴族裝配,而一般文人貴族、官僚,佩華麗的劍足以彰顯身份。只有需要領兵作戰的門閥貴族,才需要具有實戰性的騎兵武器,因此,槊與世家貴族出身的將領結合,成為其標誌。

3、擁有精銳的重裝騎兵部隊,《南齊書·列傳·卷五十七》(拓跋宏)宏自率眾至壽陽,軍中有黑氈行殿,容二十人坐,輦邊皆三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鐵騎為群,前後相接。

南朝的梁簡文帝,風流瀟灑、文采斐然,親自做《馬槊譜序》:"馬槊為用,雖非古法,近代相傳,稍以成藝。"

南朝名將,世家貴族羊侃極為豪奢,卻以制槊為榮耀:《梁書·羊侃傳》"侃執矟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

槊的結構特點

1、首先外形與槍矛一致,不過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鋒非常長,遠非槍矛的頭可以比。

2、有時會裝備"留情結"防止衝鋒時貫穿敵人無法拔出

3、馬槊杆為通常使用柘木,是細柘杆浸泡油晾乾後,用魚泡膠黏合而成

4、橫向纏繞麻繩,勒入槊杆,使橫向受力[1]

5、再塗生漆,裹以葛布,成為一個整體槊上等馬槊,往往使用柘木。(宋朝著名大殺器:神臂弓,用的是桑木,《容齋三筆》卷十六《神臂弓》:"神臂弓……其法以桑木為身……"。而柘木--又名桑柘木,是桑木之中名貴的一種,被視為槊的首選,其硬度與柔韌度均極其出色。)

神臂弩的木材,最重要的就是彎折回彈、瞬間復位的剛柔並濟的能力,因此可以側面論證柘木是冷兵器軍械中最好的造槊材料之一。

馬槊裡邊有非常多的講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槍、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那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丈八長(注,漢尺),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干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 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只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所以漢唐以來,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將領的標誌。[2]

《宋史·儀衛志》:"又䂍矟,唐金吾將軍執之。宋制,鹵簿出則八枚前導。 "以大宋名畫的《大駕鹵薄圖》為例,多達5000人的豪奢儀仗隊,僅以金吾將軍手執八枚馬槊作為前導。[3]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