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欺騙農民的人(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欺騙農民的人》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終於晚上10點鐘了,我和一個以前有過泛泛之交的男人一起來到一所豪華住宅前,這個人這回又意外地和我遇到一塊了,並且將我在幾個胡同里引來拉去地廝混了兩個小時。我是被邀來這家住宅參加一次集體活動的。

我說了聲「好啦」,並以手擊掌,表示無論如何我們要分手了。我還 作過某些暗示,我已經太累了。他問:「你到上面去嗎?」從他的嘴裡我聽到一種牙齒打架的聲音。

「是的。」

我立刻給他講,人家邀請我來的。我心裡想,我可是被邀請到上面去的,在上面感到很美氣,而不是在這裡,站在下面,站在大門外面,看着對方的耳朵根子,而現在我們還 默然相對,似乎我們已經決定在這個地點作長久的逗留。這時,除去天上的星星,周圍的房子和房子上空的黑暗都加入了我們的沉默。有些輪廓模糊的散步者,我不想知道他們上哪裡去。但他們的腳步聲,還 有總是向街道對面壓去的風聲,以及向着某個房間緊閉的窗戶放出的唱機聲音,所有這些聲音由於我們的沉默都聽得很清楚。仿佛這就是這條胡同經常的和永遠的特徵。

我的同伴微笑了,從他的微笑中和微笑以後的表情看,我敢說,他是同意我們分手了,他將手臂沿着牆面向上伸展,閉着眼睛將臉對着手臂。

然而,我沒有將他的微笑看完,因為一種不好意思的情緒忽然向我圍上來了。我了解這種微笑。這是一個欺騙農民的人。如此而已。在這個城裡我住了幾個月之久,我相信我對這些人是太熟悉了。晚上他們在胡同里伸出手來,像旅店老闆對待我們一樣,你站在貼布告的柱子跟前,他們就在柱子周圍閒蕩,像捉迷藏一樣,他們從圓柱後面向前冒出來,只用一隻眼睛窺視。在街道十字路口,當你正在生氣時,他們會突然飄浮到人行道的邊角上來。我太了解他們。他們曾經是我在一個小旅店中第一批城裡的熟人。由於他們,我第一次見識到這種糾纏不休。這種伎倆我現在還 真不能很快地忘掉它。我已經開始認識了他們。雖然你早已逃離了他們,甚至他們早已不再欺騙了,他們還 像站在你跟前一樣。他們不坐,也不躺,卻另從遠處看你,而且帶着某種使人信任的眼光。他們的伎倆總是老一套,在你跟前裝作無所不能。你急着到什麼地方去,他擋住你的去路,作為補償,他為你準備一套只有在他自己心中存在的住宅;到頭來,他終歸要反對你原來的主意,並且他把這當作是對你的友好,對你的擁抱,他就在擁抱你,臉對着臉,經過長時間廝混,對於這種笑劇我算是領教了。我的指尖相互摩挲着,我用這種辦法使他的無恥勾當沒有搞成。

我的這位熟人還 像剛才一樣靠在這裡,還 總是以農民行騙者自居,他對自己的境況很滿意,這種滿意使得他臉頰帶紅。

「我知道!」我說,並且輕輕地敲了敲他的肩膀,然後我急步上了樓梯,接待室里侍者們至誠的臉使我高興,這有如一份美好的禮物。當他們為我脫掉大衣並且擦掉皮靴上的塵土時,我挨個兒看着他們,我吸了一口氣,舒展了一下身子,然後走進大廳。

(陸增榮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