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莉·珍·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比莉·珍·金
Billie Jean King

圖片來自media.npr.org

個人資料

全名     Billie Jean King

出生日期    (1985-06-27) 1985年6月27日(38歲)

出生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

身高     1.64米(5英尺4 12英寸)

最高排名   1 (1966、196、1968、1971、1972、1974年)

比利·簡·金英語:Billie Jean King,1943年11月22日),原姓Moffitt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她贏得了12個大滿貫單打冠軍,16個大滿貫女雙冠軍和11個大滿貫混雙冠軍。她與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一起並列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總得冠數(包括單打、雙打和混合雙打)的紀錄(20次)。她是一個性別平等的倡導者,並於1973年獲得網球「性別大戰」的勝利。[1]在她的職業生涯中總勝率為81.76% (696勝-165負)。在大滿貫單打比賽的勝率為82.00% (190勝-39負),在法網的勝率為77.77% (21勝-6負),在溫網的勝率為86.36% (95勝-15負),在美網的勝率為80.55% (58勝–14負),在澳網的勝率為80.00% (16勝-4負)。

金是女子網球聯合會(WTA)和女子體育基金會(Women's Sports Foundation)的創始人。並且是世界團體網球賽(World TeamTennis)的所有者,這是由她的前夫勞倫斯·金,丹尼斯·墨菲,弗蘭克·巴曼和喬丹·凱澤共同成立的。

2006年,美國網球協會(USTA)決定將美網的舉辦場地國家網球中心冠上比利·簡·金的名字,以表彰她多年來為世界網球運動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2017年由強納森·達頓與華蕾莉·法里斯Jonathan Dayton and Valerie Faris夫妻檔導演執導的《勝負反手拍》,將1973年的性別大戰改編為電影,劇中由艾瑪·史東演出金的角色。

她於2010年獲得美聯儲杯卓越獎。1972年,她與約翰·伍登(John Wooden)共同獲得了年度體育畫報年度運動員獎,並且是1975年的年度人物之一。 還獲得了總統自由勳章和《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女運動員終生成就獎。 她於1990年入選美國國家女子名人堂,2006年,紐約市的USTA國家網球中心更名為USTA Billie Jean King國家網球中心。 在2018年,她獲得了BBC年度體育人物終身成就獎。

早年生活

比利·簡·金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的一個保守的循道宗家庭,她的父親是一位消防員,[2]母親則是一位家庭主婦。比利·簡畢業於長灘理工高中。[3]緊接着她來到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 (CSULA)學習。因為她的父母實在負擔不起斯坦福大學南加州大學(USC)的學費。[4]

個人生活

比利·簡·金的弟弟Randy Moffitt長大後成為一名職業棒球運動員,曾效力於舊金山巨人休士頓太空人多倫多藍鳥[5]

1965年9月17日,她在長灘與賴瑞·金(Larry King)[1]]結婚。[6]1971年,她做了人工流產手術。[7][8]這對夫妻於1987年離婚。

到了1968年,金意識到她對於女性的興趣,[7]1971年,仍與賴瑞·金保持着婚姻關係的她開始了與她的秘書Marilyn Barnett的親密關係,1981年5月由Barnett提起的一場訴訟讓她們的這種關係公之於世,金成為美國第一個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著名女運動員。[9]金說她本來想在1981年退役,但自己需要錢去支付訴訟中所需的律師費,所以必須繼續打下去。[10]金說在1998年時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不支持她公開同性戀身份,結果她們的關係有一個「非常糟糕的5年。」[11][9]

2007年4月27日金在《法律與秩序》中客串演出了一位法官,[12]在2009年5月出現在《醜女貝蒂》中。2009年8月12日,她被歐巴馬授予總統自由勳章,以表彰她為婦女權利和LGBT社區所做的貢獻。[13]

金現在和伴侶Ilana Kloss生活在紐約和芝加哥。[14][15]

2016年,金在《菜鳥新移民》第14集中以本尊真實的身分客串EMERY HAUNG的網球教練。

參考資料

  1. Billie Jean Won for All Women. [2007-02-15]. 
  2. Official Wimbledon profile of Billie Jean King. [2007-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25). 
  3. Press Release – King's Schools. [2007-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4). 
  4. Billy (sic) Jean King Commemorates Title IX's 35th Anniversary. Stanfordreview.org. 2007-05-11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1). 
  5. Randy Moffitt Statistics. [2007-02-15]. 
  6. "Billie Jean King of Her Family", Long Beach Press-Telegram, November 23, 1965, page C-4
  7. 7.0 7.1 Stanley, Alessandra. The Legacy of Billie Jean King, an Athlete Who Demanded Equal Play.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4-26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6). 
  8. Deford, Frank; King, Billie Jean. Billie Jean. New York, N.Y: Viking. 1982: 19. ISBN 0-670-47843-1. 
  9. 9.0 9.1 The Big Interview: Billie Jean King , December 9, 2007.
  10. Grossfeld, Stan. No royalty like King. Boston Globe. 2006-12-03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1. Billie Jean King (interview). Encyclopedia.com.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1). 
  12. http://www.imdb.com/name/nm0973361/
  13. Gay, Sheryl. Obama Gives Medal of Freedom to 16 Luminaries. The New York Times. 2009-08-12 [2011-07-04]. 
  14. Billie Jean King, Mother of Modern Sports (PDF). Imgspeakers.com. [2011-07-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年9月29日). 
  15. Associated, The. Evert, Navratilova weigh in on tennis legend Billie Jean King. Pittsburghlive.com. 2006-04-23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