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燦爛千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燦爛千陽》是胡賽尼出版的第二本小說,出版之前即獲得極大關注,2007年5月22日在美國首發,贏得評論界一致好評,使胡賽尼由新人作家一躍成為受到廣泛認同的成熟作家。

瑪麗雅姆在阿富汗一個偏遠貧窮的地方長大,她想上學,母親卻告誡她:「 學校怎麼會教你這樣的人?一個女人只要學一樣本領,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瑪麗雅姆的童年在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定期探訪的父親也仿佛陌路。她成為了喀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動盪年代的家庭暴力陰影下。十八年後,戰亂仍未平息,少女萊拉失去了父母與戀人,亦被迫嫁給拉希德。

兩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帶着屬於不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着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重壓,心底潛藏着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騙局終有被揭穿的一天……她們將做出如何的選擇?她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

「忍耐什麼?」「不用操心,」她母親娜娜說,「需要你忍耐的東西絕不會少。」

確實如此。繼暢銷過百萬冊的《追風箏的人》之後,卡勒德·胡賽尼在《燦爛千陽》里展現了半個世紀阿富汗婦女所要忍耐的種種。個人,要忍耐飢餓、病痛的約束。家庭要承受戰爭的創傷、難民的流離失所。國家要忍耐前蘇聯、塔利班與美國的戰爭。這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歷史。

小說的另一位女主人翁萊拉,是拉希德另一個妻子。在與前蘇聯的戰爭中,萊拉失去了兩個哥哥。炸彈奪走了她父母的生命。她深愛的男孩也被迫逃離阿富汗。主人公生活里到處都是失落與絕望。過着簡單美國式生活的美國讀者甚至難以體會。

剛開始,兩位妻子相互敵視,漸漸的,兩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越來越親密。她們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和國家的無情戰火中留存。動人的情感成為小說的核心。兩個女人苦難深重,某種程度上,她們慶祝塔利班的到來,希望能結束她們的苦難……

關於不可寬恕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愛。《燦爛千陽》再次以阿富汗戰亂為背景,時空跨越三十年,用細膩感人的筆觸描繪了阿富汗舊家族制度下苦苦掙扎的婦女,她們所懷抱的希望、愛情、夢想與所有現實的失落。

作者簡介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籍阿富汗裔作家、醫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說《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 1980年,卡勒德胡賽尼隨父親遷往美國。1993年取得行醫執照,1999年開始創作,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曾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約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講述了喀布爾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故事,將阿富汗君主制的終結、塔利班當權、911等政治事件融合在小說生活背景中。書中的主人公在成長過程中見證了戰爭、宗教、愛、愧疚、贖罪等人類永恆話題。第二本小說《燦爛千陽》被認為是女性版《追風箏的人》,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女性如何在婚姻暴力、乾旱和貧窮中掙扎求生。《群山迴響》講述了一對兄妹在60年內因貧窮和戰爭鑄成的故事。圍繞父母、兄妹,甚至表親和繼母,他們如何去愛,如何被傷害,如何相互背叛,如何為彼此犧牲。小說探索了流亡、自我犧牲以及複雜的家族關係。家庭是胡賽尼寫作最重要的主題,《群山迴響》

內容預覽

《燦爛千陽》照耀《追風箏的人》旅美阿富汗裔暢銷書作家卡勒德·胡賽尼以一部《追風箏的人》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之後,又推出了溫暖人心的力作《燦爛千陽》,這部最新作品將於5月22日在美國進行全球首發,同期上市的還有其英國、加拿大、丹麥、巴西、荷蘭、德國等版本。據悉,世紀文景已經獲得《燦爛千陽》的中文簡體字版權。《燦爛千陽》延續了胡賽尼以情動人的細膩寫作手法,以溫婉平和的手法描述了兩個女人之間感人至深的故事。瑪麗雅姆是女傭娜娜和富商扎里勒的私生女。從小生活在赫拉特附近一座山村的泥屋。扎里勒每個星期四到泥屋探望娜娜和瑪麗雅姆。娜娜雖然很愛瑪麗雅姆,但對自己被遺棄的遭遇始終耿耿於懷,始終給她女兒灌輸這樣的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