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武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武公
概要
姓名 不詳
諡號 武公
武侯
陵墓 不明
政權 趙國
在世 ?—前387年
在位 前399年─前387年

趙武公(?-前387年),又稱趙武侯,是中國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趙烈侯之弟。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傳說曾「卜陰山河曲而禱焉」築雲中城。《資治通鑑》載「周安王二年(前400年)趙烈侯薨,國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趙武侯薨,國人復立烈侯太子章,是為敬侯[1]。」

由於趙烈侯子趙敬侯年紀尚小,無法即位,在這種清況下,烈侯弟武公便掌握了趙國實權。大約考慮到以前襄子之子趙桓子因自立而為國人所殺的教訓,掌握實權的武公並沒有真正稱侯。因此原因,趙人作《世本》時,也就無法記述武公即位一事。魏人作《竹書紀年》時,有關趙國紀年仍沿用己去世的烈侯年號。[2]

史書記載

司馬光資治通鑑》載:周安王二年(前400年)趙烈侯薨,國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趙武侯薨,國人復立烈侯太子章,是為敬侯。[3]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趙復立烈侯太子章,是為敬侯。是歲,魏文侯卒。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亂,不克,出奔魏。趙始都邯鄲。[4]

雲中傳說

南宋胡三省在注釋《資治通鑑》的釋文里說:

虞氏記雲:趙武侯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又於五原河西造一大城,其一箱(城牆)崩(倒塌)不就(無法成功),乃改卜陰山河曲(只好到陰山河岸另選城)而禱(祈禱)焉,晝(天空)見群鵠(一群天鵝)游於雲中,徘徊經日(多時),見火光在其下(在天鵝下面還閃爍着明亮的光輝)。趙武侯曰:"此為我乎!"乃即其處築城,今雲中故城是也。[5]

視頻

上下五千年春秋戰國人物篇之-趙武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