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集體(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集體》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我們是五個朋友。有一次,我們先後走出一所房子,起先出來一個,站到大門一邊,隨後出來第二個,更確切地說,像水銀球似的輕輕滑出大門,站在離第一個不遠的地方,然後是第三個,然後是第四個,然後是第五個。最後我們站成了一排。人們注意到我們,指着我們說:「那五個人現在從房子裡出來了。」自打我們生活在一起,若不是一個第六者常常插足,倒也是一種寧靜和睦的生活。他沒做對不起我們的事,但卻令我們討厭,這也就夠了。為什麼他要往別人不喜歡他的地方鑽呢?我們不認識他,也不想接納他。從前我們五個彼此也不認識,只要願意,我們現在也可能彼此還 不認識。但在我們這裡是可能的和可以容忍的,在第六個那裡卻是不可能的和不可容忍的。另外我們是五個,我們不想是六個。總聚在一起到底有什麼意義,對我們五個也沒有意義,可我們既然已經聚在了一起,就不想再分開,不過我們不想來一個新的組合,這是基於我們的經驗。可是該如何將這一切告訴第六個,長長的解釋幾乎就意味着接納進我們的圈子,我們寧願不做任何解釋,我們不接納他。無論他將嘴唇撅得多高,我們都用胳膊肘將他撞開,但無論我們怎樣將他撞開,他還 是照來不誤。

(周新建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