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修县虬津镇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永修县虬津镇中学'''虬津中学位于虬津镇西部,105国道旁。学校始创于1969年,最初校址在本镇麻洲村涂家岭,即现在的…”)
 
行 1: 行 1:
  
  
'''永修县虬津镇中学'''虬津中学位于虬津镇西部,105国道旁。学校始创于1969年,最初校址在本镇麻洲村涂家岭,即现在的麻洲小学,当时称“五·七”中学,三个教学班,共70余人。从1971年起,场[八角岭]社[虬津]合并,学校迁到现在的校址,乃称永修县虬津中学。学生由当初的三个班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班,有在校学生一千三百余人。
+
'''永修县虬津镇中学'''虬津中学位于[[ 虬津镇]] 西部,105国道旁。学校始创于1969年,最初校址在本镇麻洲村涂家岭,即现在的麻洲小学,当时称“五·七”中学,三个[[ 教学]] 班,共70余人。从1971年起,场[八角岭]社[虬津]合并,学校迁到现在的校址,乃称永修县虬津中学。学生由当初的三个班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班,有在校学生一千三百余人。
  
 
==办学历史==
 
==办学历史==
  
 整个“文革”期间,办学条件很差,教学用房都是土砖房。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改称为“虬津公社中学”,并设有高中班,学校也扩大了,有八个班,学生500余人,此时是文化教育的恢复期,教学开始走向正轨。
+
 整个“[[ 文革]] ”期间,办学条件很差,教学用房都是土砖房。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改称为“虬津公社中学”,并设有高中班,学校也扩大了,有八个班,学生500余人,此时是文化教育的恢复期,[[ 教学]] 开始走向正轨。
  
1984年改名为永修县虬津农中,开设种、养专业。1986年,全县职业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得到上级和与会者的好评,历年中考,成绩在全县居优。1988年农中撤消,又复称永修县虬津中学。
+
1984年改名为永修县虬津农中,开设种、养[[ 专业]] 。1986年,全县职业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得到上级和与会者的好评,历年中考,成绩在全县居优。1988年农中撤消,又复称永修县虬津中学。
  
1991年,学校积极筹建教学楼。1992年3月开始动工,1994年8月竣工。历时3年,投资68万余元,面 积3137.75平方米。教学楼建成后,撤销村小的初中教学点,师生增多,学校规模扩大,由不到十个班增至到二十多个班。
+
1991年,学校积极筹建教学楼。1992年3月开始动工,1994年8月竣工。历时3年,投资68万余元,[[ 积]]3137.75平方米。教学楼建成后,撤销村小的初中教学点,师生增多,学校规模扩大,由不到十个班增至到二十多个班。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大抓校建工作,修建了长116米的柏油路,将三排旧教室改建成学生宿舍,建了12户与30户人家的教师宿舍楼各一栋,和可容纳近200名学生的住宿、用膳为一体的食堂宿舍楼。2000年后又建了30个蹲位、耗资近5万元的厕所,装配了理化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播放室、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电子备课室和图书室等,购置了大量体音美器材和图书资料;拆了两栋危房,推平了3000米的运动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我校还是全市首批“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全体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大抓校建[[ 工作]] ,修建了长116米的柏油路,将三排旧教室改建成学生宿舍,建了12户与30户人家的教师宿舍楼各一栋,和可容纳近200名学生的住宿、用膳为一体的食堂宿舍楼。2000年后又建了30个蹲位、耗资近5万元的厕所,装配了理化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播放室、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电子备课室和图书室等,购置了大量体音美器材和图书资料;拆了两栋危房,推平了3000米的运动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我校还是全市首批“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全体教师的现代[[ 教学]] 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
  
 目前学校校园总面积6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也近6000平方米,学校有杉林、竹园10亩;绿化带近500平方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66人,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9人,大专以上学 历62 人,基本具有教师资格证。
+
 目前学校校园总面积6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也近6000平方米,学校有杉林、竹园10亩;绿化带近500平方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66人,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9人,大专以上[[ 历]]62 人,基本具有教师资格证。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
  
 秉着“全面贯彻教育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384824703_455364 定了!中央明确今后加强中小学这项教育,补齐素质教育“短板” ],搜狐,2020-04-01</ref>,发展办学特色,坚持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精神,积极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校园安全工作,稳步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在全县的教育教学考评中名列第一。尽管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还有待完善,但学校已具备了很好的发展条件,我们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
 秉着“全面贯彻教育针,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384824703_455364 定了!中央明确今后加强中小学这项教育,补齐素质教育“短板” ],搜狐,2020-04-01</ref>,发展办学特色,坚持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精神,积极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校园安全工作,稳步推进[[ 素质教育]] ,近年来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在全县的教育教学考评中名列第一。尽管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还有待完善,但学校已具备了很好的发展条件,我们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5日 (三) 14:34 的修訂


永修縣虬津鎮中學虬津中學位於虬津鎮西部,105國道旁。學校始創於1969年,最初校址在本鎮麻洲村塗家嶺,即現在的麻洲小學,當時稱「五·七」中學,三個教學班,共70餘人。從1971年起,場[八角嶺]社[虬津]合併,學校遷到現在的校址,乃稱永修縣虬津中學。學生由當初的三個班發展到現在的二十多個班,有在校學生一千三百餘人。

辦學歷史

整個「文革」期間,辦學條件很差,教學用房都是土磚房。粉碎「四人幫」後,學校改稱為「虬津公社中學」,並設有高中班,學校也擴大了,有八個班,學生500餘人,此時是文化教育的恢復期,教學開始走向正軌。

1984年改名為永修縣虬津農中,開設種、養專業。1986年,全縣職業教育現場會在我校召開,得到上級和與會者的好評,歷年中考,成績在全縣居優。1988年農中撤消,又復稱永修縣虬津中學。

1991年,學校積極籌建教學樓。1992年3月開始動工,1994年8月竣工。歷時3年,投資68萬餘元,面積3137.75平方米。教學樓建成後,撤銷村小的初中教學點,師生增多,學校規模擴大,由不到十個班增至到二十多個班。

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學校大抓校建工作,修建了長116米的柏油路,將三排舊教室改建成學生宿舍,建了12戶與30戶人家的教師宿舍樓各一棟,和可容納近200名學生的住宿、用膳為一體的食堂宿舍樓。2000年後又建了30個蹲位、耗資近5萬元的廁所,裝配了理化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播放室、多媒體教室[1]、電子備課室和圖書室等,購置了大量體音美器材和圖書資料;拆了兩棟危房,推平了3000米的運動場,教學條件逐步改善。我校還是全市首批「農遠」工程項目學校,全體教師的現代教學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辦學條件

目前學校校園總面積60000平方米,校舍面積也近6000平方米,學校有杉林、竹園10畝;綠化帶近500平方米,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學校現有在崗教職工66人,高級職稱16人,中級職稱39人,大專以上學歷62人,基本具有教師資格證。

辦學理念

秉着「全面貫徹教育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2],發展辦學特色,堅持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精神,積極構建和諧育人環境,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狠抓校園安全工作,穩步推進素質教育,近年來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在全縣的教育教學考評中名列第一。儘管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還有待完善,但學校已具備了很好的發展條件,我們相信,只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定會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