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庄乡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黄庄乡中学'''树立“以人为本、刚柔相继”的管理理念,实行以级部为主体、“横向竞争、纵向贯通、条块结合、各司…”)
 
行 1: 行 1:
  
  
'''黄庄乡中学'''树立“以人为本、刚柔相继”的管理理念,实行以级部为主体、“横向竞争、纵向贯通、条块结合、各司其责”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努力营造促进师生、学校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
'''黄庄乡中学'''树立“以人为本、刚柔相继”的管理理念,实行以级部为主体、“横向[[ 竞争]] 、纵向贯通、条块结合、各司其责”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 改革]] ,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努力营造促进师生、学校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校园咨询==
 
==校园咨询==
行 7: 行 7:
 
===从生源外流到生源回流===
 
===从生源外流到生源回流===
  
 黄庄乡中学的学生数从2017年的100余人增加到2023年的440人;潢溪镇中学2017年只有250余名学生,现在有700多名学生……近年来,鹰潭市余江区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ref>[https://www.docin.com/p-2249608618.html 2019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豆丁网,2019-09-01</ref>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了生源回流这一可喜变化。乡镇学校有何魅力,能实现由生源外流向生源回流的大转变?近日,记者走进余江区一些乡镇中学,去寻找答案。
+
 黄庄乡中学的学生数从2017年的100余人增加到2023年的440人;潢溪镇中学2017年只有250余名[[ 学生]] ,现在有700多名学生……近年来,鹰潭市余江区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ref>[https://www.docin.com/p-2249608618.html 2019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豆丁网,2019-09-01</ref>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了生源回流这一可喜变化。乡镇[[ 学校]] 有何魅力,能实现由生源外流向生源回流的大转变?近日,记者走进余江区一些乡镇中学,去寻找答案。
  
 
====舍得投入,校园旧貌换新颜====
 
====舍得投入,校园旧貌换新颜====
  
 崭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教室里书声琅琅……仲春时节,记者在余江区潢溪镇中学校园里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正在田径场上赛跑、踢球,尽情享受着愉快的校园时光。
+
 崭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 教室]] 里书声琅琅……仲春时节,[[ 记者]] 在余江区潢溪镇中学校园里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正在田径场上赛跑、踢球,尽情享受着愉快的校园时光。
  
 潢溪镇中学于1953年创办,随着学生大量入城就读,生源锐减,险些“关门”。“2017年以前,学校教学质量不理想,教学设施<ref>[https://www.doc88.com/p-9909000619245.html 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标准],道客巴巴,2014-01-12</ref>设备破旧……”潢溪镇中学校长周华选说。当时有很多学生转学到城区或私立学校就读,全校学生由1000多人慢慢跌至200余人。
+
 潢溪镇中学于1953年创办,随着学生大量入城就读,生源锐减,险些“关门”。“2017年以前,学校教学[[ 质量]] 不理想,教学设施<ref>[https://www.doc88.com/p-9909000619245.html 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标准],道客巴巴,2014-01-12</ref>设备破旧……”潢溪镇中学校长周华选说。当时有很多学生转学到城区或私立学校就读,全校学生由1000多人慢慢跌至200余人。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乡镇教育质量滑坡,导致乡镇学校生源流失,这是困扰乡镇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大家深知,要想办好乡镇教育、留住生源,就必须改善硬件环境,提升师资水平。余江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金明光说:“余江区将改善校园环境作为扭转乡镇生源流失的关键一招,2017年,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2000万元,对潢溪镇中学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了教学楼、宿舍1万多平方米,体育场地达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并配备了15间特色功能教室。”潢溪镇中学英语教师姜树越告诉记者:“现在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和城区学校媲美,就拿宿舍来说,全校每间宿舍都配备了空调和单独的卫生间,冷热水均接入宿舍。”
+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乡镇教育质量滑坡,导致乡镇学校生源流失,这是困扰乡镇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大家深知,要想办好乡镇教育、留住生源,就必须改善硬件环境,提升师资水平。[[ 余江区]] 教育体育局局长金明光说:“余江区将改善校园环境作为扭转乡镇生源流失的关键一招,2017年,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2000万元,对潢溪镇中学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了教学楼、宿舍1万多平方米,体育场地达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并配备了15间特色功能教室。”潢溪镇中学英语教师姜树越告诉[[ 记者]] :“现在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和城区学校媲美,就拿宿舍来说,全校每间宿舍都配备了空调和单独的卫生间,冷热水均接入宿舍。”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很快引发学生回流潮。目前,潢溪镇中学有700余名在校生,自2017年以来,每年有50余名学生从鹰潭市区、私立学校转回潢溪镇中学读书。”金明光告诉记者,这只是余江区大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余江区抢抓鹰潭市全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契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主动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秉承“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再怎么投入都不为多”的理念,先后投入31亿元,在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20余所,做到“最好的地段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优的待遇给教师、最佳的条件给孩子”。
+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很快引发学生回流潮。目前,潢溪镇中学有700余名在校生,自2017年以来,每年有50余名学生从鹰潭市区、私立学校转回潢溪镇中学读书。”金明光告诉记者,这只是余江区大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余江区抢抓鹰潭市全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 发展]] 试验区的契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主动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秉承“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再怎么投入都不为多”的理念,先后投入31亿元,在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20余所,做到“最好的地段建学校、最美的[[ 风景]] 在校园、最优的待遇给教师、最佳的条件给孩子”。
  
 
====大胆改革,优化师资促均衡====
 
====大胆改革,优化师资促均衡====
  
 如果说崭新的教学楼、花园式校园、宽阔的操场是余江区乡镇学校引发回流潮的外因,那么联盟办学、县管校聘等一系列改革则是内因。
+
 如果说崭新的教学楼、[[ 花园]] 式校园、宽阔的操场是余江区乡镇学校引发回流潮的外因,那么联盟办学、县管校聘等一系列改革则是内因。
  
3月29日,记者在余江区黄庄乡中学的校门口看到两块牌子:一块牌子上写着学校校名,另一块牌子上则写着“余江二中黄庄校区”字样。
+
3月29日,[[ 记者]] 在余江区黄庄乡中学的校门口看到两块牌子:一块牌子上写着学校校名,另一块牌子上则写着“余江二中黄庄校区”字样。
  
 金明光告诉记者:“余江区积极探索‘1+N’强校带弱校的联盟办学模式,目前全区共组建了9个校际联盟体,校际联盟体中的城区学校会选派优秀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到校际联盟体中的乡镇学校任教。实行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学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考核五同步,有力推动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快速、稳步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回流。”
+
 金明光告诉记者:“余江区积极探索‘1+N’强校带弱校的联盟办学模式,目前全区共组建了9个校际联盟体,校际联盟体中的城区学校会选派优秀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到校际联盟体中的乡镇学校任教。实行教学管理、[[ 教学]] 计划、教学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考核五同步,有力推动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快速、稳步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回流。”
  
 良好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教学质量,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以前父母总觉得老家在乡镇,教育不行,所以一直带着我在上海读书。”黄庄乡九年级学生叶锦轩告诉记者,这几年回老家过年,家人们欣喜地发现黄庄乡中学每年都有大变化,不但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升学率也大幅提升,八年级下学期,父母就果断地让他从外地学校转了回来。黄庄乡中学校长罗贤坤说:“在黄庄乡中学,每年像叶锦轩这样从城区回流的学生有30多名,这种回流的引力主要来源于联盟办学和县管校聘。”
+
 良好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教学[[ 质量]] ,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以前[[ 父母]] 总觉得老家在乡镇,教育不行,所以一直带着我在上海读书。”黄庄乡九年级学生叶锦轩告诉记者,这几年回老家过年,家人们欣喜地发现黄庄乡中学每年都有大变化,不但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升学率也大幅提升,八年级下学期,父母就果断地让他从外地学校转了回来。黄庄乡中学校长罗贤坤说:“在黄庄乡中学,每年像叶锦轩这样从城区回流的学生有30多名,这种回流的引力主要来源于联盟办学和县管校聘。”
  
 近年来,余江区通过大力实施县管校聘、校际联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使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师职业倦怠等顽疾逐步破除。金明光告诉记者:“目前,全区2450名教师参与改革,有335名教师发生岗位变化,52名城区及城区周边学校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交流轮岗。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教师有序流动人数占总人数的16%,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大为改观。同时,为提升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水平,让城乡之间差距缩小,余江区通过公开招录、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1030名,其中紧缺学科教师180名,并逐年增加教师编制,教师补充人数远远大于自然减员人数,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得到有效充实。”
+
 近年来,余江区通过大力实施县管校聘、校际联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使城乡教育[[ 资源]] 配置不均、教师职业倦怠等顽疾逐步破除。金明光告诉记者:“目前,全区2450名教师参与[[ 改革]] ,有335名教师发生岗位变化,52名城区及城区周边学校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交流轮岗。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教师有序流动人数占总人数的16%,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大为改观。同时,为提升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水平,让城乡之间差距缩小,余江区通过公开招录、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1030名,其中紧缺学科教师180名,并逐年增加教师编制,教师补充人数远远大于自然减员人数,[[ 义务教育]] 阶段师资力量得到有效充实。”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8日 (六) 05:45 的修訂


黃莊鄉中學樹立「以人為本、剛柔相繼」的管理理念,實行以級部為主體、「橫向競爭、縱向貫通、條塊結合、各司其責」的內部管理體制,不斷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堅持民主管理,實行校務公開,努力營造促進師生、學校和諧發展的人文環境。

校園諮詢

從生源外流到生源回流

黃莊鄉中學的學生數從2017年的100餘人增加到2023年的440人;潢溪鎮中學2017年只有250餘名學生,現在有700多名學生……近年來,鷹潭市餘江區大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1]優質均衡發展,帶來了生源回流這一可喜變化。鄉鎮學校有何魅力,能實現由生源外流向生源回流的大轉變?近日,記者走進餘江區一些鄉鎮中學,去尋找答案。

捨得投入,校園舊貌換新顏

嶄新的教學樓,漂亮的塑膠跑道,教室里書聲琅琅……仲春時節,記者在餘江區潢溪鎮中學校園裡看到,三五成群的學生正在田徑場上賽跑、踢球,盡情享受着愉快的校園時光。

潢溪鎮中學於1953年創辦,隨着學生大量入城就讀,生源銳減,險些「關門」。「2017年以前,學校教學質量不理想,教學設施[2]設備破舊……」潢溪鎮中學校長周華選說。當時有很多學生轉學到城區或私立學校就讀,全校學生由1000多人慢慢跌至200餘人。

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鄉鎮教育質量滑坡,導致鄉鎮學校生源流失,這是困擾鄉鎮教育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大家深知,要想辦好鄉鎮教育、留住生源,就必須改善硬件環境,提升師資水平。餘江區教育體育局局長金明光說:「餘江區將改善校園環境作為扭轉鄉鎮生源流失的關鍵一招,2017年,區委、區政府先後投入2000萬元,對潢溪鎮中學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新建了教學樓、宿舍1萬多平方米,體育場地達1.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1.2萬平方米,並配備了15間特色功能教室。」潢溪鎮中學英語教師姜樹越告訴記者:「現在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和城區學校媲美,就拿宿舍來說,全校每間宿舍都配備了空調和單獨的衛生間,冷熱水均接入宿舍。」

「隨着學校硬件設施的不斷升級,很快引發學生回流潮。目前,潢溪鎮中學有700餘名在校生,自2017年以來,每年有50餘名學生從鷹潭市區、私立學校轉回潢溪鎮中學讀書。」金明光告訴記者,這只是餘江區大力推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餘江區搶抓鷹潭市全域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契機,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主動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秉承「對教育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再怎麼投入都不為多」的理念,先後投入31億元,在全區新建、改擴建學校120餘所,做到「最好的地段建學校、最美的風景在校園、最優的待遇給教師、最佳的條件給孩子」。

大膽改革,優化師資促均衡

如果說嶄新的教學樓、花園式校園、寬闊的操場是餘江區鄉鎮學校引發回流潮的外因,那麼聯盟辦學、縣管校聘等一系列改革則是內因。

3月29日,記者在餘江區黃莊鄉中學的校門口看到兩塊牌子:一塊牌子上寫着學校校名,另一塊牌子上則寫着「餘江二中黃莊校區」字樣。

金明光告訴記者:「餘江區積極探索『1+N』強校帶弱校的聯盟辦學模式,目前全區共組建了9個校際聯盟體,校際聯盟體中的城區學校會選派優秀班子成員和骨幹教師到校際聯盟體中的鄉鎮學校任教。實行教學管理、教學計劃、教學研究、教學活動和教學考核五同步,有力推動了鄉鎮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快速、穩步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學生回流。」

良好的校園環境,優質的教學質量,群眾看在眼裡、喜在心中。「以前父母總覺得老家在鄉鎮,教育不行,所以一直帶着我在上海讀書。」黃莊鄉九年級學生葉錦軒告訴記者,這幾年回老家過年,家人們欣喜地發現黃莊鄉中學每年都有大變化,不但校園環境煥然一新,升學率也大幅提升,八年級下學期,父母就果斷地讓他從外地學校轉了回來。黃莊鄉中學校長羅賢坤說:「在黃莊鄉中學,每年像葉錦軒這樣從城區回流的學生有30多名,這種回流的引力主要來源於聯盟辦學和縣管校聘。」

近年來,餘江區通過大力實施縣管校聘、校際聯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讓教師從「學校人」變成「系統人」,使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教師職業倦怠等頑疾逐步破除。金明光告訴記者:「目前,全區2450名教師參與改革,有335名教師發生崗位變化,52名城區及城區周邊學校教師到農村偏遠學校交流輪崗。通過競聘上崗的方式,教師有序流動人數占總人數的16%,城鄉教師資源配置不均的現象大為改觀。同時,為提升城鄉教師均衡配置水平,讓城鄉之間差距縮小,餘江區通過公開招錄、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補充教師1030名,其中緊缺學科教師180名,並逐年增加教師編制,教師補充人數遠遠大於自然減員人數,義務教育階段師資力量得到有效充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