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鮮,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1] ,周初三監之一,周朝諸侯國管國(今河南鄭州)國君。因受封管國,故稱管叔或管叔鮮。

周武王滅商建周后,將管叔鮮封於管地,建立管國,與蔡叔度、霍叔處協助、監督商紂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遺民,史稱「三監」。

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周成王年幼,由管叔鮮四弟周公旦攝政。管叔鮮與蔡叔度、霍叔處不滿周公旦攝政,於是挾持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亂,誅殺管叔鮮,管國滅亡。

目錄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管叔鮮是周文王姬昌第三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2] 管叔鮮的母親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君主夏後代有莘氏部落之女[3] ,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勞持家,恪守婦道,因此號稱文母。[4]

太姒與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1]

管叔鮮十兄弟自幼深受母親大姒的教誨,所以他們從小到大,就沒有做過違背常理、荒唐離譜之事。[5]

受封管國

周文王死後,因管叔鮮的長兄伯邑考早逝,故由管叔鮮的次兄周武王繼任其位。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權,史稱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周朝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於是把管地(今河南鄭州)分封給三弟管叔鮮,建立管國;把蔡地(今河南上蔡)分封給五弟蔡叔度,建立蔡國。周武王還將商朝的遺民封給商紂王(帝辛)之子武庚(祿父),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悅誠服,恐怕他有異心,便讓管叔鮮和蔡叔度、霍叔處協助監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遺民。[6]-[7]

三監之亂

周武王死後,太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8]周成王登基時少不更事,不能獨立處理政務;當時周朝又是初定天下,政局還不是十分穩定,管叔鮮的四弟周公旦於是當國攝政,代行周成王之職,處理國家大事。管叔鮮和蔡叔度、霍叔處懷疑周公旦要篡奪王位,三人心裡憤憤不平,就到處散布流言。[9]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三人扶持武庚一起叛亂。 [10]-[11]-[12]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東征叛軍。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亂,誅殺管叔鮮和武庚,流放蔡叔度 [13]-[14]-[15] ,將霍叔處降為庶民[16] ,管國就此滅亡。管國滅亡後,管叔鮮的後代以國號為姓,稱管氏。[17]

主要成就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蔡叔度封於蔡地,建立蔡國。周武王還將商朝遺民封給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周武王因武庚還未心悅誠服,恐其有異心,便讓管叔鮮與蔡叔度、霍叔處共同協助、監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遺民。[7]

歷史成就

司馬遷史記》:「管蔡作亂,無足載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賴同母之弟成叔、厓季之屬十人為輔拂,是以諸侯卒宗周,故附之世家言。」 [18]

司馬貞史記索隱》:「武王之弟,管、蔡及霍。周公居相,流言是作。狼跋致艱,鴟鴞討惡。」 [18]

軼事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國君魏文侯狐卷子說:「父親賢明能夠依賴嗎?」狐卷子回答說:「不能。」魏文侯說:「兒子賢明能夠依賴嗎?」狐卷子回答說:「不能。」魏文侯說:「兄長賢明能夠依賴嗎?」狐卷子回答說:「不能。」魏文侯說:「弟弟賢明能夠依賴嗎?」狐卷子回答說:「不能。」魏文侯說:「臣子賢明能夠依賴嗎?」狐卷子回答說:「不能。」魏文侯一下子變了臉色,發怒說:「我向你徵詢這五種情況,你竟全都認為不能,是什麼道理呢?」狐卷子回答說:「父親賢明沒有超過堯的,但是他的兒子丹朱卻被放逐;兒子賢明沒有超過舜的,但是他的父親瞽瞍卻被拘禁;兄長賢明沒有超過舜的,但是他的弟弟象卻被流放;弟弟賢明沒有超過周公的,但是他的哥哥管叔卻被誅殺;臣子賢明沒有超過商湯王和周武王的,但是帝王夏桀、商紂卻被他們討伐。指望別人的人不能達到目的,依賴別人的人不可能長久。你想把國家治理好,就要從自身做起,別人怎麼能夠依賴呢?」[19]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20]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21]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18]

《史記·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第七》[22]

《列女傳·卷之一·母儀傳》[23]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周文王姬昌

母親:太姒

兄弟

長兄:伯邑考

次兄:周武王姬發

四弟:周公旦

五弟:蔡叔度

六弟:曹叔振鐸

七弟:郕叔武

八弟:霍叔處

九弟:衛康叔

十弟:冉季載

毛叔鄭

郜叔

雍叔

滕叔繡

畢公高

原叔

豐叔

郇叔

姬潁

參考資料

  1. 1.0 1.1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載。
  2.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
  3. 《列女傳·卷之一·母儀傳》: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後有莘姒氏之女。
  4. 《列女傳·卷之一·母儀傳》: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大姒號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
  5. 《列女傳·卷之一·母儀傳》:大姒教誨十子,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
  6.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於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
  7. 7.0 7.1 《史記·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第七》: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
  8.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周武王)後而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9.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
  10.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
  11. 《史記·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第七》: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
  12.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
  13.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
  14.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
  15.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車十乘,徒七十人從。
  16. 《尚書·周書·蔡仲之命第十九》: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於商;囚蔡叔於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於庶人,三年不齒。
  17. 《通志·氏族略》
  18. 18.0 18.1 18.2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國學網,2014-11-15
  19. 《韓詩外傳·卷第八·第二十九章》:魏文侯問狐卷子曰:「父賢足恃乎?」對曰:「不足。」「子賢足恃乎?」對曰:「不足。」「兄賢足恃乎?」對曰:「不足。」「弟賢足恃乎?」對曰:「不足。」「臣賢足恃乎?」對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問此五者於子,一一以為不足者何也?」對曰:「父賢不過堯,而丹朱放。子賢不過舜,而瞽瞍拘。兄賢不過舜,而象放。弟賢不過周公,而管叔誅。臣賢不過湯武,而桀紂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從身始。人何可恃乎?「
  20.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國學網,2014-11-18
  21.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國學網,2014-11-18
  22. 《史記·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第七》,國學網,2014-11-18
  23. 《列女傳·卷之一·母儀傳》,國學導航,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