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聿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Keystone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7日 (四) 20:02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聿明
原图链接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号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中共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是他的女婿。


生平

杜聿明,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33年3月,率二十五师参加长城抗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37年负责创办装甲兵团,任国民党军第一个装甲兵团团长。1938年后,装甲兵团先后扩编为第二○○师,第十一军,改番号为第五军,升任为军长。[1]

早年经历

杜聿明于1904年11月29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杜家湾,父亲叫杜良奎,是一个举人,曾任大学、中学教师;母亲叫高兰庭,家中有四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杜氏家族在当地拥有四百余亩地,由杜良奎的哥哥杜良辅经营。

少年时期,杜聿明先后在成家岔小学(校长李鼎铭)、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是杜聿明的堂兄)就读。

1923年,杜聿明自榆林中学毕业,到北京考大学,他报考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习期间,通过堂兄杜聿鑫(杜良辅之子)的介绍,认识了关麟征张耀明阎揆要马志超马励武马思恭杨耀雷云孚等陕西籍在京青年。1924年,《新青年》杂志上刊载了广州国民政府所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杜聿明等人看到后,决定放弃大学考试,南下参加革命。

杜聿明原本的愿望是上北京大学,可他最后却选择了黄埔军校。这是因为他在报考大学的时候看到了国家的现状,黄埔军校的招生信息又动摇了他,最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考黄埔军校,从此杜聿明开始了他的军事之路。杜聿明一生参加过很多次有名的战役,例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论是哪场战役他都是全力以赴,在战争期间为了祖国的安危四处奔波,不辞辛劳的往返于各地,他不计较个人名利,愿意为国家付出所有时间和精力。

杜聿明还曾经被敌人所俘虏过,但幸运的是,就是在被俘的这段时间,他自身所患的一系列疾病被治愈了。解放战争中,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击之下,杜聿明的军队惨败,最终他也抑郁成疾,离开了东北。在1981年5月杜聿明因为肾衰竭去世了,临终前他心中仍然记挂着祖国尚未统一的大业,嘱咐他的子女继续为国家做贡献。[2]

抗日昆仑关大捷

1938年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转向西南,广西已处于第一线。1939年底,日军决定发动桂南作战,并于11月24日迅速攻占南宁,进而推进至高峰隘、昆仑关。南宁失守,切断了国民政府取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也直接威胁到西南大后方之安全。国民政府责成桂林行营收复南宁。主攻任务由当时中国唯一一个全机械化军───杜聿明第五军担任。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的反攻作战打响。

1939年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的反攻作战打响,杜聿明接到了上级传达的命令:先攻破昆仑关以及八塘附近的敌人,再攻打南宁。当天杜聿明召开会议,介绍了当时的作战情况与作战对手。他们的对手是有“钢军”之称的中村正雄率领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杜聿明指出昆仑关是一处重要的关口,一直以来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最终国民党军派出四个集团军的兵力对抗日军。

杜聿明指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在炮兵和战车掩护下向昆仑关发起攻击,迅速突破前沿,向日军主阵地推进,与日军在各据点展开激烈争夺。同时,杜聿明命令邱清泉新二十二师向日军侧后迂回,攻占公路桥,切断了昆仑关日军的退路。敌军组织援军进行反击,皆被击败。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弹毙命。中国东路军和西路军分别从东、西两面策应昆仑关方面的作战,昆仑关的反攻形成强劲势头。12月29日,杜聿明指挥第五军以步、炮、坦克协同再对昆仑关猛烈攻击。荣誉第一师、新二十二师、戴安澜的第二○○师与前来增援的第六十六军一起投入战斗。困守昆仑关多日的日军精锐第五师团继续顽抗,12月31日,中国军队终于攻克昆仑关,将敌大部歼灭,取得昆仑关大捷。[1]

虽然杜聿明获昆仑关大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民党军有11000人负伤,有5500人战死沙场,[2]但是此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其第十二旅团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士气。

1941年,杜聿明率部参加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2年8月回国,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东北任国民党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中将司令。曾统率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与中国共产党军队对垒,1949年1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定为战犯。1959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1981年5月病逝于北京。[1]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杜聿明--党史频道. 人民网. 2016-03-28 [2019-02-07] (中文). 
  2. 2.0 2.1 杜聿明简介内容. 历史趣闻. 2016-12-31 [2019-02-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