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淦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YH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25日 (三) 09:49的版本 參考資料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淦昌
原图链接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枫塘湾,逝于北京。核物理学家。

靠读书走出了江苏农村

王淦昌的记忆里,童年是灰色的。生于兵荒马乱的晚清时代,在4岁时,当郎中的父亲就去世了,13岁那年,母亲又撒手人寰。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他,受尽了别人的欺凌,好在,还有个疼他的外婆,他挣扎著成长,靠放羊一点点养活了自己。本以为此生没出头之日,没想到有远见的外婆,鼓励他读书,对他说:[中国不缺放羊娃,但是缺少有学问的人。]聪慧过人的他,就这样,一路从小学读到清华大学。他靠读书走出了江苏农村,更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清华,他师从叶企孙吴有训,这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并完成了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论文。

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参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被中国政府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61至1978年研究原子弹氢弹间,为保密需要化名王京[1]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王淦昌物理奖授予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核聚变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2]

学经

先在家乡,读私塾。

1916年,转入太仓县沙溪小学,13岁到上海,就读浦东中学。

1924年,高中毕业,进入外语专修班。随后进入一所技术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技术。

1925年8月,考入清华大学。

1929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完成论文《清华园周围氡气的强度及每天的变化》,这是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论文。

1930年王淦昌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女核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3]

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荣获奖项

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

  • 1931年,王淦昌在德国就读研究生期间,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1932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按此思路进行试验发现了中子并获得诺贝尔奖。[4]
  • 1932年,王淦昌在迈特纳指导下,发表了《关于RaE连续β射线谱的上限》的论文。[5]
  • 1933年12月完成了关于内转换电子研究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后,王淦昌决定回国。回国前曾去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做学术访问,访问了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等欧洲著名科学中心,会见了卢瑟福、查德威克、埃利斯等物理大师。[6]
  • 1934年4月,王淦昌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7]王淦昌在这一时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8]
  • 1936年至1947年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0月,日本侵略军逼近杭州。浙江大学被迫先后迁往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在颠沛流亡途中,王淦昌坚持教学与实验研究。[9]
  • 1940年,王淦昌读到一篇德国的关于荧光粉的文章,产生了兴趣,开始进行研制,结果在中国首次制出了荧光粉。[10]
  • 1941年写出一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论文,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1941年10月13日,他将论文投寄到美国《物理评论》(PhysicalReview)。
  • 1942年1月,《物理评论》发表了这篇短文,立即引起美国同行的重视。这是他早年最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此项成果荣获第二届范旭东先生纪念奖。
  • 1941年,浙江大学理学院又迁往遵义附近的湄潭县。王淦昌在湄潭工作、生活了5年,从1943年开始,王淦昌还担任了物理系主任。在繁重的教学与行政工作之余,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先后发表了9篇论文。6篇是有关实验方面的:《宇宙线粒子的新实验方法》、《γ射线的若干化学效应》、《中子的放射性》、《中子和反质子》、《一种有机活化ZnO·ZnCl2磷光体》、《用机械方法产生磷光》。3篇是有关理论研究的:《核力与引力的关系》及2篇《五维场论》。

通过教学与研究,王淦昌在这一时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 1946年,王淦昌随浙江大学迁回杭州。[11]
  • 1947年9月,王淦昌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工作,他与S.B.琼斯(Jones)合作研究有关宇宙线中介子衰变的问题。
  • 1948年,发表了《关于介子的衰变》一文。[12]
  • 1949年1月王淦昌回到祖国,他用自己的节余购买了国内奇缺的用于科研的电子元器件和一个直径30厘米的云室。[13]
  • 1950年4月,他应钱三强的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分工主持宇宙线方面的研究工作。[14]
  • 1952年5—9月,他与吴恒兴、林传骝赴朝鲜战场,在极其艰苦与危险的条件下,完成了探测美军是否使用原子武器、投掷放射性物质的任务。[15]
  • 1952年秋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16]
  • 1952年10—11月主持制定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了实验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以后的原子能应用以及高能粒子物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淦昌领导并参加了有关宇宙线的研究。他与肖健共同领导筹建位于云南落雪山海拔3185米处的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他们领导下,在高山实验室安装了自行设计建造的磁云雾室。实验室于1954年建成,开始观察宇宙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共搜集到700多个奇异粒子事例,研究了奇异粒子性质,使我国在宇宙线方面的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
  •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7]
  • 1956年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的代表,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基本粒子研究,后又被选为副所长。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他领导的物理小组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18]
  • 1959年,王淦昌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中,从4万对底片中找到了一个产生反西格马负超子的事例,发现超子的反粒子,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19]
  • 1960年12月王淦昌从苏联回国。[20]
  • 1961年4月,中央决定任命王淦昌为核武器研究院研究员,王淦昌欣然应允,决心以身许国。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副院长,负责冷试验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工作,改名为王京。从此他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以及地下核试验,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1]
  • 1963年,王淦昌作为第一颗原子弹冷实验的总指挥,大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小到实验场每只雷管的安装,他都亲自督阵甚至动手,要求大家做到“万无一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已57岁的王淦昌亲自坐着吊车,到爆炸塔顶对装置进行验收,看雷管是否插到位、探头安装是否可靠、电源是否全接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
  • 1964年12月,王淦昌独立提出激光驱动核聚变的建议。在他倡导下,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开始起步。[23]
  • 1978年,王淦昌调回北京,任核工业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在他直接领导下,先后开展强流电子束惯性约束核聚变和氟化氪(KrF)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后来的惯性约束聚变获取核能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 1982年,王淦昌因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和研制、试验核武器方面的工作,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4]
  • 1984年,他在联邦德国驻华使馆接受了柏林自由大学授予的荣誉证书,以纪念他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这种荣誉证书是专为获博士学位50年后仍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的科学家设立的。人们称这样的科学家为“金博士”。[25]
  •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1986年3月3日 与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一起写信给邓小平,提出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促成863计划
  • 1992年,在王淦昌、于敏等人的推动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作为一个独立主题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获得了国家长期稳定的支持。[26]
  • 1998年6月,王淦昌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称号。[27]
  • 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 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8]

主要贡献

科学研究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淦昌领导并参加了有关宇宙线的研究。他与肖健共同领导筹建位于云南落雪山海拔3185米处的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他们领导下,在高山实验室安装了自行设计建造的磁云雾室。实验室于1954年建成,开始观察宇宙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共搜集到700多个奇异粒子事例,研究了奇异粒子性质,使我国在宇宙线方面的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29]

1964年,王淦昌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30] 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31]

1985年,王淦昌把研究方向转向氟化氪激光聚变研究,把原有的强流电子加速器改建成泵浦准分子激光的氟化氪激光器。经过不断改进,到1996年初,激光器输出能量达到了276焦耳,使中国准分子激光研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成为继美、英、日本、前苏联之后具有百焦耳级氟化氪激光器的国家,并使原子能院成为我国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技术以及氟化氪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32]

王淦昌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开拓者,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3]

此外,王淦昌非常关心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事业的发展。1986年3月,王淦昌与王大珩、陈芳允、杨嘉墀联合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发展对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力求缩小中国与先进国家间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创新,解决国民经济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由此催生了举世瞩目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34]

主要作品

中文[35]

1、王淦昌,我在早期的一项研究工作,科学,1992,44(1):45~46

2、王淦昌,各种基子发现及其性能,科学世界,1947,16(819):233~234

3、王淦昌、王祝翔、维克斯列尔、符拉娜、丁大钊等,关于在有奇异粒子参加时强 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问题,物理学报,1961,17(2):73~75

4、王淦昌、连培生、康力新、李鹰翔,核能--当代重要能源之一,从能源科 学技术看能源危机的出路,知识出版社,1980

5、王京,带电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现状,原子能参考资料,1980,10:1~18

6、王淦昌、袁之尚,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百科知识,1981,9:44~47

7、王淦昌,准分子激光,百科知识,1983,9:37~39

8、王淦昌,深厚的友谊,难忘的会见,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尼·玻尔诞辰 100周年纪念专辑,1985,35(1):51~58

9、王淦昌,王淦昌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7

10、王淦昌,利用大能量大功率的光激射器产生中子的建议,原子能科学技术,198 8,22(1):7~12

11、王淦昌,准分子KrF和XeF强激光,原子能科学技术,1988,22(1):13~21

12、王淦昌,核技术的趋势和对策--惯性约束核聚变(ICF)物理研究的进展,新科 技革命的趋势和对策,法律出版社,1988

外文[36]

1、Wang Ganchang,Laser Technology in China,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Nucl ear War,8th Session,From Confrontation to Cooperation,Held in Erice,Italy,on 19 ~24,August,1988:95~99

2、Ван Ган чан и др,Изучение взаимоде йствий лмезонов с углеродом при знергиях 250-270 Ме с помощью пузюрьковой проланов ой камервы ЖЭТФ,1958,35:899~906

3、Bан Ган чан и др,Прочановая пузыр Ьковая камера объемом 24 Литра,ПТЭ,1959,1,c 41 ~44

4、K C Wang,Neutron and Negative Proton,Nature,1946,157:549

5、Wang Ganchang,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and International Coo peration China,Lecture on the 1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Japan Atomic Industry F orum,March,1984:1~7

人才培养

王淦昌曾担任20年的大学教授,桃李满天下,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是他的弟子。在国防科研领域,他言传身教,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周光召、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程开甲、杜祥琬、胡仁宇、胡思得、唐孝威、吕敏、丁大钊、王乃彦、贺贤土都曾接受王淦昌的直接指导。[37]

社会任职

王淦昌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38]

外界评价

国务委员张劲夫:无私奉献,以身许国,核弹先驱,后人楷模。[39]

华裔科学家李政道:王淦昌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终生保持了年轻学生的求学精神。他为人诚恳热情、正直、坦诚,治学严谨,是祖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后人之楷模。

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王淦昌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被国际上称为Great Wang。王淦昌先生的一生闪耀着科学智慧的光芒,他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王淦昌先生的科学成就和品德修为,深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40]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王淦昌虽然学术造诣很高,但是一直是勤学好问,只要自己不懂的就可以向年轻人请教,向年轻人学习。在60多年的核物理科研生涯中,他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41]

后世纪念

1998年,王淦昌遗体告别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一起参加告别仪式。

2007年5月19日,纪念王淦昌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及纪念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书画图片展在常熟举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和王淦昌先生的女儿王韫敏女士应邀出席了此次座谈会。[42]

2007年5月27日,为纪念"我愿以身许国"的"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1997年11月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王淦昌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在中国核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将"王淦昌星"运行轨道图铜牌送给王淦昌之子王德基。[43]

2007年6月18日,为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纪念王淦昌院士百年诞辰系列报告。[44]

2010年12月10日,在王淦昌逝世12周年纪念日,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纪念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文集》,收录了约150篇纪念文章和130幅图片,作为对王淦昌的永久纪念。[45]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年颁发)

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 朱光亚 孙家栋 任新民 吴自良 陈芳允 陈能宽 杨嘉墀 周光召 钱学森 屠守锷 黄纬禄 程开甲 彭桓武 王淦昌 邓稼先 赵九章 姚桐斌 钱骥 钱三强 郭永怀[46]

躺在病床上的他,始终没有忘记科研事业

1997年的一天傍晚,他在林荫道上散步,脑中思索著还没攻克的难题,没想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不管不顾直接撞倒了他,然后就逃之夭夭,连一句对不起都没有留下。路人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无视冷漠地走过……

后来他被送到医院,经检查,右腿股骨胫已经被撞碎,之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但躺在病床上的他,始终没有忘记科研事业。研究所的同志去跟他报告工作,那时他已经虚弱到极点,连话都说不出口,但他还是强撑著睁开眼睛,用经常用的手势一再拜托拜托,拜托他们代替他,将强国事业进行下去,拜托他们让中国不再受人欺凌,在场的同志都感动得哭了。他还想为祖国做更多更多,可死神却不肯再给他时间了!

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恋恋不舍闭上双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1. 王淦昌秘密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时装运资料用的箱子. 藏品欣赏.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02-07]. 
  2. zhangli. 王淦昌-两弹一星元勋. 历史趣闻. 2016-11-28 [2019-02-07] (中文). 
  3.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4.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5.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6.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7.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8.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9.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0.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1.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2.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3.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4.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5.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6.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7. 王淦昌简介_王淦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18.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19.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20.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21.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22.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23.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24.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25.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26.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27.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28.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29.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30. 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一代先驱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 2007年06月11日11:00 来源:科技日报
  31.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32. 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一代先驱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 2007年06月11日11:00 来源:科技日报
  33.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34.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35.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36.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37.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2015-05-06 08:28: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作者:复兴网
  38. 王淦昌院士生平- 如皋党建网
  39. 王淦昌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40. 纪念王淦昌院士百年诞辰第四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时间:2007-06-18
  41. 新华网:中国科技界出版文集纪念物理学家王淦昌辞世12年 .中国科学院 . 2015-12-20
  42. 江苏常熟纪念“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百年诞辰 2007年06月11日13: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43. “王淦昌星”命名授牌 2007年06月11日16:26 来源:新华社
  44. 王淦昌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2007年06月18日10:29 来源:光明日报
  45. 新华网:中国科技界出版文集纪念物理学家王淦昌辞世12年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0-12-03
  46. 于敏去世 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仅剩3人健在 2019年01月16日 16:22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