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梁山七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Blackberry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22日 (五) 11:08的版本 梁山七器各方收藏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保簋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馆藏

梁山七器据当时史料记载:“所出古器凡三鼎,一簋,一甗,一盉,还有一个尊。”也就是说,梁山七器由大保方鼎一大保方鼎二伯龢鼎太保簋大史友甗伯宪盉小臣艅犀尊组成。根据史料考证,这组青铜器为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及其后人所有。

梁山七器自出土之后,便受到各方势力的争夺。鸦片战争后,更成为了西方列强争夺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过一百多年的洗礼,七件国宝中,有三件下落不明,三件则流传到了国外,只有一件被天津博物馆收藏,即大保方鼎一,也就是著名的西周太保鼎[1]

文物出土

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梁山七器”乃商周时期最为著名的青铜器群之一,通常认为,该器群包括大保方鼎一大保方鼎二小臣艅犀尊太保簋太保鸟卣大史友甗太保盉(同铭器共二件,旧亦称“大保鼎”)等七件青铜礼器。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 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一时间,学者们研究著录,收藏家们争相收藏,成为清末民初金石学界的大事。目前在天津博物馆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

西周太保鼎自出土之日,就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先后被山东济宁锺氏、南海李山农日照丁跋臣等人收藏。1917年,清光绪年进士,时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徐世昌,在清史馆总编篡柯凤孙的介绍下,将太保鼎连同西周太师鼎小克鼎克锺一并收入自己的弢斋中,惊喜之馀,特作《得鼎歌》。在这首七言诗中,徐世昌畅述得鼎过程,颂赞鼎之美好,将它与世人皆知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相媲美,表达自己的珍爱之情。1958年徐世昌孙媳张秉慧将它们捐献国家。[2]

梁山七器各方收藏

小臣艅犀尊(小臣俞尊)商代晚期的青銅珍品“小臣艅犀尊”從形象看似乎粗壯、敦實,似乎更持久,更凝重,更富有氣韻。犀尊的造型幾乎為圓球形,胖乎乎的,由四條粗壯的短腿支撐,憨態可掬;它的頭部前伸,兩隻圓睜的小眼,透著機敏與可愛;大嘴微張,就像是得意的微笑;兩隻誇張的大耳朵豎在頭的兩側,好像在好奇地傾聽著周圍的聲響。它滾圓敦實、憨厚可愛的造型完全打破了人們以往對犀牛原本沉穩、威嚴的印象,讓人們駐足觀看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一絲滑稽和幽默。在周圍眾多花紋繁複、造型優雅的青銅器中間,小臣艅犀尊更顯得純樸稚拙,妙趣橫生。
犀尊內底有珍貴 銘文27個字為:“丁巳,王少夔,王賜小臣裓夔貝,唯王來征人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
銘文記述了商王征伐夷方的事情,有關這次戰爭也見於殷墟卜辭。夷方是當時商朝封地外圍的許多方國部落中的一個。這些方國有的臣服於商王朝,有的則稱霸一方,同商王及其諸侯相對抗,雙方經常發生戰爭。商王征伐夷方,表明當時一個不願服從商王朝而遭討伐的小國。
銘文中還記載了商王賞賜小臣裓夔貝。小臣裓的職務為奴隸總管,能得到商王的賞賜而感到很榮耀,於是製作了此器用以作為紀念。犀尊高24.5厘米,據傳清道光年間(也有說是鹹豐年間)山東梁山出土了一批青銅器,習稱“梁山七珍”,犀尊就是其中的一件。非常遺憾的是,這件珍貴文物已流失到國外,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內。[3]
西周太保鼎 天津博物馆馆藏
西周太保鼎 天津博物館館藏,陳卓介紹說,中國古人對鼎非常崇拜。列鼎是中國西周時的禮法制度。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王室貴族的生享死葬都以此為標準,地位不同的人不能僭越這種規制。
「從形制大小來看,有別於三足圓鼎,這件四足方鼎應該是西周早期貴族所用的器物。方鼎高50.7厘米、口徑23.36厘米、重26公斤。方鼎的腹部內壁上清晰地鑄有『大保鑄』三字銘文。據考證,這『大保』二字其實應該為『太保』,因此這件方鼎被稱作太保鼎。」陳卓說。[4]
太保鼎因其異常珍貴,為天津博物館鎮館之寶,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不允許出境展覽的64件古代藝術品之一。[5]
  • 太保盉仍然不知所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