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2月4日 (一) 15:15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歆,(約前50年-後23年[1]),字子駿,改名劉秀[註 1]西漢末年人,漢朝宗室,父為宗正劉向

簡介

劉歆貴族出身,乃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五世孫,跟隨其父劉向整理宮中秘書,在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

劉歆將左丘明的《左傳》(即《左氏春秋》)用以解釋孔子的《春秋》。清代學者劉逢祿乃懷疑《左傳》遭到竄改,引起論戰。康有為認為東漢以來經學,多出劉歆偽造,是新莽一朝之學,非孔子之經。而章太炎梁啟超等人都把劉氏父子看作是孔子的後繼者。

劉歆還是天文學家,他編制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他是第一個不沿用「周三徑一」的中國人,並定該重要常數為3.1547[1],只略為偏差了0.0131。

著作

七略〉、〈讓太常博士書〉、〈世經〉(收錄於《漢書律曆志》)。

注釋

  1. 《漢書》注引應劭說,認為劉歆改名是因為因當時有人預言「劉秀」將會取代王莽,恢復漢朝,但後來事實證明「劉秀」乃是漢光武帝劉秀,並非劉歆。不過這個說法站不住腳,《漢書·楚元王傳第六》當中明確記載劉歆在建平元年就已經改名,這是為了漢哀帝劉欣避諱。欣與歆同音。


參考資料及註釋

  1. 1.0 1.1 《<math>\pi</math> 和e》,夏道行商務印書館,第10頁,ISBN 962 07 2007 5